“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15陈金明
郑 洁,陈金明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2.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异常丰富但教学时数有限。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概论”课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概论”课在有限时间演绎无限精彩,努力把这门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庆邮电大学一直在不断探索着,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改经验。
一、饱含激情,正面引导
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这个思想能够回答时代提出的主要问题,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谁赢得了大学生,谁就赢得了青年,赢得了未来。而赢得大学生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精神面貌良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极少数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饱满的激情,充分发挥“概论”课的意识形态优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并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予以正面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改进教法,求新求变
尽管不少老师讲了多遍“概论”课,但仍应常讲常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其中,研究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授课的主要特色。我们注重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充分利用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并在第一时间将学科前沿问题带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使“概论”课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回归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使得教学内容总是那样的新颖别样和丰富多彩。正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一系列令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理想总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为什么当代中国不能效仿西方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和大学生有什么关系?”等等。据了解,大学生认为对“概论”课感兴趣并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一站到底”。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向学生宣传,我们将在最后一次课时,模仿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通过擂台赛的形式,竞答所提问题,复习和巩固“概论课”的重点内容。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不仅在平时成绩上给予加分鼓励,老师还自掏腰包,给他们买小奖品,如笔、作业本、书签、挂饰等。这一做法让学生觉得新鲜,有动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对“概论”课的学习积极性。
2.时事评论。上课之前,“概论”课老师打开人民网或凤凰网,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关注重大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并进行简要评论,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时代感。例如,中日钓鱼岛争端、全国两会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时事政治都进课堂、进头脑。通过这一持之以恒的做法,逐步培养了大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和政治意识。
3.PPT展示。每当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之前,鼓励各民族同学自愿报名,课前精心制作PPT,然后在正式上课时,由各民族的同学代表登台展示本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以增强本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每一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活动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升华了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促进了民族团结,深受同学们的赞赏。
4.激情辩论。为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每学期结合授课内容,开展两场激情辩论赛。辩论主题之一是“当前开设思政课仍有用还是没有用?”通过这场辩论赛,让学生明白思政课对大学生人生方向的指引、思想境界的提升、科学方法的把握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辩论主题之二是“台湾问题最终解决靠的是武力还是和平?”通过这场辩论赛,让学生明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但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台独之日,就是战争之时。这两场辩论赛,尤其是场上场下的自由辩论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主题辩论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澄清了同学们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深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三、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课程组是一个“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概论”课课程组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精心组织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组织教师集体编写教案,并获得重庆市“基础”课和“概论”课等多项“三精”(精彩视频、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系列专项课题资助。二是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优秀课件。课件不仅是一个教学提纲,更是吸引学生的重要载体。好的课件既能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也能引发思想火花。为了使课件内容和时事动态相结合,学院鼓励课程组同仁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图片、精美模版、教学案例和相关新闻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课程组为单位,课题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人,对每章内容进行教学研讨。着重探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的详与略、虚与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每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等系列问题。四是“概论”课课程组初步建立了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体、重庆邮电大学自编“精彩教案”作参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载体、网上求索课堂作辅助的立体化和网络化教学体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四、视频使用,“四要四忌”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由于“概论”课内容高度抽象和概括,在教学中播放视频资料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但在使用视频资料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四要四忌”的要求,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突出教学重点,切忌“过于频繁”。现在有关“概论”课的网站非常多,内容也相当丰富。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http://www.sxz.edu.cn)、“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站”(http://gxszk.ahedu.gov.cn/)和广西高校思政教育在线(http://jcyk.myclub2.com/Default/Index?ReturnUrl=%2f)等。在视频资料如此丰富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平时利用多种渠道有意识、有选择地寻找和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同时,在使用视频资料过程中不可过于频繁,否则学生总想轻松地观看视频而不愿意全神贯注地聆听课堂讲授,这就本末倒置了。因此,视频资料的使用要突出重点,要精、要专。
2.精心选取剪辑,切忌“信手拈来”。因课堂时间有限,所选视频材料应简明精悍,契合授课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对所选视频可运用RealMedia Editor V10.0.0.48汉化版软件进行剪辑,若两节课连上,每次可把视频播放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巧妙设计问题,切忌“为看而看”。为充分发挥视频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功能,教师应事先精心准备与视频匹配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应“为看而看”或“看而不议”。
4.与时代同步,切忌“落后老旧”。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视频资料,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进步,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五、实践教学,贵在落实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但由于时间、管理、人员、经费及场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在很多高校难以真正落实。重庆邮电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开创了“教师引导、问题驱动、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由团队组建、主题确定、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报告写作、成绩评定、效果评估等环节构成。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1.教师引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其职责主要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学生提出实践教学课题;指导学生组建实践团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自主评定成绩;收集整理典型材料,总结实践教学经验,开展实践教学效果评估。
2.问题驱动。从问题出发,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走进企业、机关、社区和家庭等场所,通过问卷、网络、访谈、观察等调查研究方法把握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针对关注的社会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原因、探讨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完成团队调研报告,提交个人心得体会。
3.团队协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关注问题的特点和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自动组成8~10人的实践团队(可以跨学科专业)。实践团队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每个团队推选一名负责人,团队成员轮流担任各阶段召集人,负责本阶段的工作计划、任务安排、会议组织和记录工作。各阶段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学生对团队贡献的大小作为评定其实践教学成绩的一项指标。工作角色的确定,增进了各自的责任,促进了成员间的信任协作和团队研究目标的实现。
4.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自己组建团队、确定研究范围、明确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调研素材、撰写调研报告、自主评定成绩,并自动将调研形成的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对策建议向有关方面推荐。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研究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重庆邮电大学开展的“教师引导、问题驱动、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服务决策咨询、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等形式发挥学生调研成果的实际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并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教学参考模式。
[1]徐仲伟,杜惠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黄蓉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精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占安.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魏钢,徐仲伟,代金平,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特征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郑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