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014-08-15颜语
颜 语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努力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全面助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事关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思想在高等教育工作实践中体现为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基本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立德树人”,简言之即树立德业,培养人才。“立德”源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可逐本至《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的高等教育实践工作必须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教学考核目标,建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德育体系,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二、“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自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始,我国高校内部出现了新的工作角色“辅导员”,随着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不断出台,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角色身份在制度的完善推进中不断得到调整和发展,辅导员日益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长导师和知心朋友[1]。在高校实践“立德”任务中,辅导员的作用不可或缺。
(一)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应然状态
“立德”工作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适度把握师生关系,防止过犹不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大学生思想懈怠、学习行为不端时,辅导员要果断干预与制止,不能碍于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的支持而放任学生不良思想的发展与不端学习行为的出现;在大学生心理有话想要倾诉时,要做到让大学生首先想到辅导员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愿意倾诉的对象,让学生愿意主动与辅导员交流,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瞒着辅导员[2]。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与大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有利于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且辅导员多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支撑,有利于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二)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实然状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得小于1∶200。但是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仅小于 1∶200,有的甚至达到 1∶500[3]。大量的与学生有关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交往、择业等问题上往往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选择。抱守着教条的思维和唯一的定论,排斥和拒绝任何异己的观念,必然是离学生的心理越来越远[4]。具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辅导员人数较少,不能完成增长迅速的众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新进辅导员多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虽然与学生相仿的年龄易于与大学生的沟通,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引领学生心灵与思想发展的复杂工作,需要工作时间的不断历练与积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学生人数的增长,拉大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师生比。辅导员所带班级由以往的80人左右增长为200人左右,庞大的学生群体使辅导员的“立德”工作应接不暇,辅导员完整而准确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难度提高。第三,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立德”工作。目前,辅导员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学生资助、学生团务、学生创业、学生就业等事务性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辅导员在潜心认识学生和熟知学生后,投入大量时间和感情才能完成的教育任务,不能像处理日常事务一样的在短时间完成,辅导员有限的精力与时间不能保证学生“立德”任务的开展,加大与学生的隔阂。
三、和谐师生关系,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教学相长”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路径,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对辅导员而言,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然而,理想信念和道德示范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重要特点,辅导员首先需要树立典范。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树立,需要辅导员“正其身”
辅导员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辅导员端正自身道德行为,在学生心中树立道德模范的形象。在思想政治引领上,辅导员需要展现极大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使思想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大学生相信主流价值观点,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缺乏道德素养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合格大学生,其在大学生心中也不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辅导员。这样的辅导员不能在大学生心中具有权威感,使学生不能信服,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是无从谈起。
(二)辅导员“令其行”,规范制度,亲近学生
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班级组织时需要处理大学生繁多的具体事宜,需要辅导员完善各项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辅导员的执行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校制定方针政策的执行力,辅导员作为学校教职工的一员,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工作;另一
方面是抓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执行力,严格依据学生行为管理的规章制度,把教育和惩戒两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执行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5]。在各项学生活动中,与大学生亲切接触,和蔼相处,真心为大学生着想,身体力行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要避免过于死板地坚持制度、不近人情的刻板思想,以及完全丢掉原则,与大学生打成一片的两种极端工作方法。大学生的思想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具有基本的明辨是非的心理价值判断,能够分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导是“假大空”的说服教育还是坚持理想信念的价值观引导,能够分辨辅导员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是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
四、结束语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需要辅导员发挥思想导向作用,思想导向的工作对象是思想正在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大学生。在工作中,要和谐处理师生关系,坚持工作原则,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真正从心里信服辅导员。如此,大学生德育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1]杨建义.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2]刘娟.高校辅导员与90大学生的网络沟通[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3).
[3]蒋易展,张静.建立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机制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高峰.论辅导员与学生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源与重塑[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5]吴琼.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