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社知见考略
2014-08-15査紫阳
査紫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民国词,沿着“晚清四大家”尊梦窗、守音律的路线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逐渐形成了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这四大词学重镇。以四地为中心,民国词社建设不亚于晚清。这与词学领袖们的热心程度分不开,他们自觉地加入以四地为中心的多个词社,在群体创作中带动一时的词风。民国词社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国词的进程。笔者所辑58个词社,为学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献线索。
一、民初(16社)
1.吕凤消寒词集。民国二年(1913)前后,武进女词人吕凤(1869-1933)与其夫武进赵椿年(1868-1942)与长沙章华夫妇等结消寒词集。①事见吕凤《清声阁诗余》。
2.碧山词社。民国二年(1913),台北诗人林尔嘉在福建厦门鼓浪屿创菽庄吟社。台南诗人施士洁也曾参与其事。又,有菽庄主人结碧山词社于鼓浪屿事。据《碧山词社帆影词录》识语“以上赠品希将勘合寄至福建厦门鼓浪屿菽庄诗社支领”一语,知碧山词社当即菽庄主人于菽庄诗社中创办之词社。②事见陆草《中国近代文社简论》一文;碧山词社《碧山词社帆影词录》。
3.李嘉芬结社。民国三年(1914)前后,孝感李嘉芬与词友结社唱和。③事见李嘉芬《鸟心花泪词》。
4.金榜吟社。民国三年(1914)左右,兰陵金榜与词友结吟社。④事见金榜《雪堂词钞》。
5.舂音词社。民国四年(1915)春,无锡王蕴章(1884-1939)、南京陈匪石(1884-1959)、乌程周庆云(1864-1934)等创设于沪上,晚清词宗归安朱祖谋被推为社长。其时寓居沪上词人纷纷加入,阵容可观。社集17次。1918年,社事止。⑤事见柳亚子《南社词集》;周延礽《吴兴周梦坡(庆云)先生年谱》;施议对《当代词综》前言;邵瑞彭《扬荷集》。
6.李孺消夏会。民国四年(1915)夏五月,遵化李孺与胡琴初(以下7人其名待考)、张子蔚、贺驎庵、丁闇公、陈相尘、长叔起、许守之等八人为消夏词会,七日一局,迭为宾主。①事见李孺《龠闇词》。
7.锦江词社。民国五年(1916),荣县赵熙(1867-1948)客游成都,结锦江词社于张慎仪所筑之薆园。至次年春,仍活动频繁。②事见王仲镛《赵熙集》;赵熙《香宋词》;林思进《雪苑词》自序;张慎仪《今悔庵词》;任一民《四川近代人物传第一辑》;邓鸿荃《春禅词社词》。
8.春禅词社。民国六年(1917)春三月,荣县赵熙与贵筑邓潜(1854-1928?)、邓鸿荃、毕节路朝銮(1879-?)、富顺胡宪(1883-?)、双流江春(1887-?)、昆明李思纯(1893-1960)等7人结春禅词社,各作有《甘州》十二忆组词。五月,刊行《春禅词社词》。③事见邓鸿荃辑《春禅词社词》;张慎仪《今悔庵词》。按:据赵熙《春禅词社词序》云:“(胡延)有《甘州》十二忆。戏和之,寄锦城词社,社中八声竞作。”则春禅词社成员当均为锦江词社中人。
9.丁巳词社。民国六年(1917),华阳(今成都)林思进与词友结丁巳词社于成都。④事见林思进《清寂词录》。
10.张慎仪消寒词集。民国六年(1917)冬间,成都张慎仪与词友有消寒词集。⑤事见张慎仪《今悔庵词》。
11.赵熙结社。民国八年(1919),荣县赵熙与宋育仁、邓鸿荃、方旭、辛楷、邓潜、林思进、李思纯、郭延、曾延年等在成都结词社唱酬。⑥事见邓鸿荃编《花行小集》。
12.李祖年结社。民国初,武进李祖年(1868-1927)侨居吴闾,与归安朱祖谋、江宁(今南京)邓邦述(1869-1939)、吴江费树蔚(1884-1935)诸人结社唱和。⑦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七二。
13.许引之销寒词集。清末民初,钱塘(今杭州)词人许引之与词友结销寒词集。⑧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七四。
14.黄文琛结社。清末,江宁(今南京)词人黄文琛(1856-1928后)与词友结词社于扬州、上海两地。⑨事见黄文琛《疏篁待月处词草》。
15.三九吟社。清末民初,吴县(今苏州)陈任与江宁(今南京)邓邦述、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姚肇菘(1872-?)、吴县张一麐(1867-1943)、王仁山等词友结三九吟社。⑩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二十。
16.巧社。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台湾沦陷(亡于日本)后,十余年之间,其诗社之盛,竟骤然凌驾于祖国大陆东南诸省之上,呈现出畸形繁荣。巧社为任雪崖、李鹭村、林绛秋、王霁雯、赖献瑞等创办,设于台北,成员均为词人,为清末民初台湾唯一词社。⑪事见陆草《中国近代文社简论》一文(载《中州学刊》2001年第4期)。
二、20年代(13社)
1.白雪词社。民国九年(1920)十二月,宜兴徐致章(1848-1923)发起于里中,成员有蒋兆兰(1855-1932)、程适(1867-1937)、储凤瀛(1870-1927)、储蕴华(1870-?)、徐德辉(1873-?)、储南强(1876-1959)、任缘道(1891-1980)等,共8人,均宜兴土著,徐氏以年辈最高被奉为祭酒。持续活动两年余时间,集会48次。⑫事见蒋兆兰《乐府补题后集》。
2.瓯社。民国十年(1921),温州梅雨清(1895-1976)等人向瓯海道尹归安林鹍翔建议在慎社外另创一社。林同意,遂修建“永嘉词人祠堂”,祠中设立瓯社,自担社长一职,社友有夏承焘(1900-1986)、郑猷、王渡、梅雨清等10人,皆是本地人士。鹍翔负责指点社友创作,成《瓯社词钞》两辑。1927年道制遭废,社友四散,词社活动随之终止。⑬事见《温州文史资料》第七辑;梅雨清《慎社与瓯社》。
3.甲子词社。约在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太仓陆庆钰与金燕等结甲子词社(又称甲子吟社)于里中。⑭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六七、卷九四。
4.潜社。民国十三年(1924)二、三月左右,①一说1926年春间成立。吴梅辑《潜社汇刊》总序云:“自丙寅(1926)至丙子,合十一年社作刊布行世。……诸生有转移,社集无间断。”其《潜社汇刊·潜社词刊》自序亦云:“丙寅之春,南雍诸子起词社,邀余主盟,余欣然诺之。”然王卫民编校之《吴梅全集·日记卷》卷一1931年十月廿三日日记中明言:“潜社者,余自甲子(1924)、乙丑(1925)间偕东南大学诸生结社习词也。”王起《忆潜社》一文云:“当民国十三年(1924)的二三月间,我才是东南大学一年级生,选读了吴瞿安先生的词选课。……有的同学更主张组织个词社。先生答应了,定社名为潜社。”吴梅于此自存两说,参之王起一文,似以1924年为是。南京潜社成立。是时东南大学有词学班,长洲(今苏州)吴梅执教此间,班上学生公推吴梅为首,创办潜社,以填词作曲为主。活动长达10余年,1937年三月尚见社集。参加者70人,大多是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的历届学生。②事见吴梅《潜社汇刊》;王卫民《吴梅全集》、《吴梅和他的世界》。
5.聊园词社。民国十四年(1925),南海谭祖任(1876-1943)发起此社于北京,江阴夏孙桐任社长,成员不过10余人。每月一集,多在谭氏寓中。词社未正式编印刊物,他们的唱和之作,散见于各词集。③事见慧远(夏纬明)《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一文(载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页22);汪曾武《味莼词》己稿;余祖明《近代粤词蒐逸》;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十五。
6.趣园词社。聊园词社自民国十四年(1925)成立,由太仓汪曾武(1865-1953)主持,汪氏家有趣园,生平好客,家厨精美,时有文酒之会。社友多为聊园中人。社事屡歇屡续,直至谭祖任南归,遂各星散,因1938年尚见活动记载,故前后当达10年以上。社集无定期,无刊物,其吟咏散于各家词集。④事见《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一文;汪曾武《味莼词》己稿等。
7.姚华结社。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贵筑姚华(1876-1930)与山阴寿鉨(1885-1902)等词友结词社,当年九月十九日有展重阳之会。⑤事见姚华《弗堂词》及《庚午春词》。
8.邵瑞彭结社。民国十六年(1927)前后,淳安邵瑞彭与词友结词社。⑥事见邵瑞彭《扬荷集》。
9.琴社。民国十六年(1927)冬,宜兴蒋兆兰、长洲(今苏州)吴梅等人成立于苏州,约活动至1928春止。⑦事见王卫民《吴梅全集·日记卷》。按:1932年五月廿四日日记云:“(蒋兆兰)与余定交垂十年,尝为君邀集黄颂尧、顾巍成、王饮鹤、张蛰公、王佩诤诸君结词会,曰琴社,自丁卯(1927)冬至戊辰(1928)春,得词凡若干首。”一说创于1926年。吴梅为王朝阳《柯亭残笛谱》所撰序又云:“丙寅(1926)之冬,君与蒋君香谷,及里中诸君子,联琴社为词,余亦滥竽其间。”因吴氏1931年10月11日前日记亡佚,故未知孰是,待考。
10.须社。民国十七年(1928)夏日,侯官(今福州)郭则沄与闽侯(今福州)林葆恒两员词坛大佬创须社于天津,沽上之前从无词社。则沄任社长,一直活动至1937年止。⑧事见龙榆生《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二号;郭则沄《烟沽渔唱》;陈宝琛《听水斋词》。
11.张茂炯消寒词社。约在民国十七年(1928)冬,吴县(今苏州)词人张茂炯(1875-1936)与词友结消寒词社于里中。⑨事见张茂炯《艮庐词》。
12.六一社。民国十八年(1929)夏,元和(今苏州)潘昌煦(1868-1958)自北京返乡,词友设宴为接风,席间填词唱酬。吴曾源、吴梅叔侄倡议结社消夏,因该日为六月一日,故取名为六一社。⑩事见邓邦述《六一消夏词》;蔡晋镛《雁村词》;高德馨《鱼孚隐词钞》。
13.陆庆珏娄东吟社。20年代,太仓陆庆珏与里人金燕等在结甲子词社之后,又曾结娄东吟社于里中。⑪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六七。
三、30年代(14社)
1.“仓庚词”唱和。民国十九年(1930)春,江宁(今南京)仇埰(1873-1945)、婺源石凌汉(1871-1947)、江宁孙濬源(1872-?)、江宁王孝煃(1874-1947)等4人约和《庚子秋词》,藉消春日。⑫事见仇埰辑《仓庚词》。
2.沤社。民国十九年(1930)秋冬间,新建夏敬观与闽侯(今福州)黄孝纾等人发起词社于上海,归安朱祖谋又一次被公举为社长。朱氏别号“沤尹”,词社遂名沤社。每月社集一次,均由两人主持。必须填词,限调但不限题。初有社友20多人,后来参加者日众,沪渎之外也有社友。1931年朱祖谋辞世,恰值淞沪之变,社事一时消歇。至1933年夏季,由番禺(今广州)潘飞声掌社,社事再张,其盛仍不减于往日。词社一直活动至1938年终结。①事见龙榆生《词学季刊》创刊号、第一卷第四号、第二卷第一号;沤社《沤社词钞》;廖恩焘《忏庵词续集》;叶恭绰《说剑堂词集跋》;张晖《龙榆生先生年谱》。
3.蓼辛词社。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江宁(今南京)仇埰、孙濬源、王孝煃与婺源石凌汉等4人在南京举蓼辛词社,共填57调,得令慢100余首。②事见石凌汉《蓼辛词》。
4.邓邦述消寒词社。民国二十年(1931)十一月十六日,吴县(今苏州)邓邦述、蔡宝善、吴曾源、陈任、杨俊、林黻桢、亢惟恭、张茂炯、顾建勋、吴梅、王謇、黄思履、吴翼燕及赵万里等14人联消寒词社,九日社集一次,必须交词一首。1931年冬、1932年冬与1933年孟春均见社集,之后活动终止。③事见王卫民《吴梅全集·瞿安日记》卷一。
5.鸣社。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南通徐鋆(1886-?)与郁宝青、胡寄凡、吴琴木诸君结鸣社相唱和。④事见徐鋆《皕镜簃词》。
6.周应昌结社。约从民国二十二年(1933)起,东台周应昌与陆鲁瞻、翟禾夫等结社填词,社事当止于二十五年(1936)。⑤事见周应昌《霞栖诗词三钞》。
7.蛰园词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侯官(今福州)郭则沄在北京城东蛰园创办词社。园为福瑶林贝子旧邸之一角,中有牡丹数十株。社友夏孙桐、汪曾武、寿鉨、朱师辙等,初次社集,即咏牡丹,所拈为《绛都春》调。1936年春时,复招社友赏之。⑥事见郭则沄《清词玉屑》卷十二;陈声聪《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 》。
8.梅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左右,沈祖棻与曾昭燏、徐品玉、杭淑娟、张丕环、胡元度、龙芷芳、游寿、尉素秋、章伯璠、王嘉懿等10多位才女在南京中央大学校内结“梅社”唱酬。词社得名,一来组社之议是几个女同学在校园内梅庵六朝松(树名)下所提出;二是标志她们的词学启蒙教授吴梅先生。⑦事见王立民《八闽才调最知名——纪念游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一文(《哈尔滨日报》2006.11.3);李伟《像两股轻烟绸缪在一起》一文(《广州日报》电子版2001.7.15);李伟《生生死死说叶青》一文(《湘声报》2007.9.29)。
9.如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初五日,惠阳廖恩焘(1865-1954)与归安林鹍翔、长洲(今苏州)吴梅等9人于南京办如社,并行第一集(一说10人,有沈士远,据吴梅《瞿安日记》卷十)。如社之名,由《诗经》“天保九如”得来。此社无社长,亦无社址,纯粹以文会友。社员有林鹍翔、吴梅、廖恩焘、石凌汉、陈匪石、唐圭璋等24人。社集数载,1937年四月廿七日尚见社集,1938年“八·一三”事变起,词社解散。⑧事见唐圭璋《我学词的经历》一文(载《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如社《如社词钞》;吴白匋《金陵词坛盛会》一文(载吴白匋著《吴白匋诗词集》第171-180页);王卫民《吴梅全集·瞿安日记》;廖恩焘《忏庵词续集》。
10.声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十八日,创立于沪西康家桥之夏敬观宅第,社员有夏敬观、叶恭绰、陈方恪、赵尊岳、黄孝纾、龙榆生、杨玉衔、林葆恒、黄濬、高毓浵、吴湖帆、卢前等共12人,中以新建夏敬观为骨干。⑨事见龙榆生《词学季刊》第二卷第四号。
11.寿香社。民国二十六年(1935),王真、王德愔、薛念娟、张苏铮、施秉庄、刘蘅、何曦(何振岱女)、叶可羲在福州设寿香社唱和,有“福州八才女”之目,侯官(今福州)何振岱(1867-1952)负责指点评判。乃至1942年,词作积有成数,经何氏首肯并点定,刊《寿香社词钞》一集问世,何氏为题签并作小引。⑩事见王德愔等《寿香社词钞》;刘大治《八闽掌故——寿香诗社女诗人》一文(载《福建日报》2003年3月8日);叶芳骐《从三坊七巷飘出来的书香——记竹韵轩及其主人叶可羲》一文(载福州市档案局网站http://www.fzda.gov.cn/tslmshow.asp?id=4762)。
12.瓶花簃词社。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侯官(今福建福州)郭则沄从天津迁居北京,遂创瓶花簃词社。每课,例由主人命题与设馔。夏仁虎、张伯驹、黄孝纾、黄孝平、关赓麟、傅岳棻、陈宗藩、黄懋谦等词家均为社中人物。1947年1月,因则沄辞世,词社解体。⑪事见《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一文;许恪儒《稊园诗社忆旧》一文(载《北京文史资料》第58辑);张伯驹《丛碧词》。
13.午社。民国二十八年(1939),时在上海的夏敬观、廖恩焘、林葆恒诸老因沤社社友凋零星散过半,而发起另组午社。以新建夏敬观为中心,月集一次。⑫事见午社《午社词》。
14.张伯驹结社。上世纪30年代,项城张伯驹(1898-1982)与词友结词社于北京。⑬事见张伯驹《丛碧词》。
四、40年代(9社)
1.延秋词社。民国二十九年(1940),北京有延秋词社,作者为钱塘(今杭州)袁毓麐(1873-1934)、上元(今南京)夏仁虎(1874-1963)、闽侯(今福州)陈宗蕃(1879-1954)、侯官(今福州)郭则沄、项城张伯驹、林彦京、杨秀先、闽侯黄孝纾、黄襄成、闽侯黄孝平(1902-1986)诸人。①事见《同声月刊》第一卷创刊号。
2.玉澜词社。天津词流,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有玉澜词社之集,由无锡杨寿枏、双流向迪琮(1889-1969)两先生,主持风会。社友有周维华、巢章甫诸君,颇极一时之盛。②事见同声月刊社《同声月刊》第一卷第五号;毛大凤《近代诗坛纪事》;陈友苓《回忆沽上诗坛》一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
3.蚕社。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王宽基、胡颖之、徐震堮、夏承焘、孙臞翁、范肯堂(以下数人其名待考)、薛好楼、江眉仲、郭玄冰等结蚕社唱和。③事见孙臞翁《眉月楼词》。
4.藕波词社。民国三十二年(1943),庞石帚、沈祖棻等7位词人组建藕波词社于四川成都,轮流拟题,要求按期交稿。1944年秋终社。④事见吴孟庆主编《文苑剪影》中[美国]刘彦邦《记藕波词社的一次作诗会》一文。
5.绮社。民国三十三年(1944)前后,盐城周梦庄(1901-1998)与词友结有绮社。⑤事见周梦庄《海红词》。
6.瓶社。民国三十四年(1945)前后,侯官(今福州)郭则沄与闽侯(今福州)林葆恒、侯官陈宗蕃、宣威陈祖基等结瓶社于北京,以作词为主,有《瓶社词录》,未见。⑥事见郭则沄《词综补遗序》等。
7.梦碧吟社。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寇泰逢在天津东门外南斜街创设创立梦碧吟社。社员有杨轶伦、王蛰堪、郑阜南等,寇氏任社长。鼎盛之时,京津社友将近百人。词社标举吴(梦窗)、王(碧山),主意内言外之旨。为当时天津唯一研究词学之组织。刊行《梦碧词刊》,共10期,内收诗词2000余篇。⑦事见杨轶伦《梦碧沿革小记》一文(载《梦碧词刊》1948年一月期);章用秀《崇化学会诗词创导者寇梦碧》一文(载天津《今晚报》副刊2006年12月24日版);王焕墉《寇、陈、张三公》一文(载天津《今晚报》副刊2007年3月11日版);魏新河《词林趣话》之四。
8.掘社。民国三十六年(1947),闽侯(今福州)黄孝纾避暑青岛海滨,与括厂、林圃诸子倡为掘社词课,其子黄为宪亦参与其中。⑧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四七。
9.黄孝纾结社。民国三十六年(1947)前后,闽侯(今福州)黄孝纾等约九江刘诗谱结词社。⑨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六〇。
五、待考者:(6社)
1.青社。清末民初,赵州魏熊与词友结青社唱和。⑩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八五;龙榆生《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一期。
2.腊梅词社。民国年间,开县李大防(1878-?)与杨铸秋等词友举腊梅词社。⑪事见李大防《寒翠词》。
3.周应昌真率会。民国年间,东台周应昌(1864-1941)与戈铭猷等同好10余人结真率会,诗词唱和。⑫事见戈铭猷《霞栖诗词续钞序》。
4.蒋云九消寒词集。民国时期,庄永言等吴下名流举消寒之课,蒋云九主之。⑬事见郭则沄《清词玉屑》卷十。
5.黄孝纾结社。民国时,闽侯(今福州)黄孝纾与蓬莱王苍等倡词社。⑭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
6.冰社。民国之时,汉军正白旗词家李孺与白廷夔等结冰社唱和。⑮事见郭则沄《清词玉屑》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