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及个人防护
2014-08-15付常平唐伟亮冯慧敏
付常平 唐伟亮 冯慧敏
(解放军第266医院放射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导管室护士工作繁忙,节奏紧张,生活缺乏规律性,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X放射线,化学消毒剂,化学治疗药物,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多种有害因素,工作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作为导管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各种职业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现将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个人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1 危害因素
1.1 X线的危害:导管室护士每天工作在X射线环境中,X线看不到摸不着,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而长期大量接触X线还可引起白细胞总数下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异常,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亚群降低等。长期接触放射线易产生放射性白内障。[1]
1.2 化学毒性损害:导管室因安放大型贵重机器,既要防水防尘又要防止射线外泄,室内通风不良,X射线对空气电离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如环氧已烷、氮氧化物等,另外环氧已烷消毒的一次性物品会有残留的环氧已烷,在导管室环境中,用于导管室器械、物品、空气及地面消毒的挥发性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紫外线灯照射产生的臭氧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1.3 抗生素及化学治疗药物的毒性危害:肿瘤介入手术中需用化疗药物进行肿瘤区域的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等途径进入机体。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日常频繁接触化疗药物,会因蓄积作用而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减少,孕期护士自然流产增多,而且有致癌危险。
1.4 利器损伤:导管室护士工作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缝针、刀、剪、注射器、输液器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有80%-90%的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是针刺伤所致。当执行操作时,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性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1.5 其他危害因素:导管室C型臂、除颤仪、监护仪等机器工作声音,报警声等长时间作用可引起护士心理紧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还可导致注意力分散,烦燥不安等情绪变化。
工作中长时间穿铅衣站立容易造成肩背部损伤、下肢静脉曲张,导管室护士经常在应急情况下完成急诊介入手术配合工作,面对不同的手术医生,不同的手术方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持续的紧张和刺激常导致导管室护士情绪不稳定,心烦意乱。
2 个人防护
2.1 做好X线防护:导管室护士要充分认识X射线的危害,加强职业培训,熟练机器操作,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术中加强和医师,技师的配合,避免无效曝光,减少X线辐射量。必须进入曝光区时自觉穿铅衣,戴铅围脖,铅眼镜,术前各种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到位,尽量在非曝光时间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2.2 尽量减少各种化学性损害,针对各种化学性损害,我们应注意导管室通风,导管室护士在领取经环氧已烷消毒的物品时,应将物品放置于高温,干燥环境中放置半个月以上,降低环氧已烷对人体损害。
2.3 配置化疗药物时个人防护:导管室护士应进行专业训练,配制药液时要穿隔离衣,配戴外科手术用帽子及通透性低的外套,袖口和领口应扎紧,戴防护眼罩,避免操作中与药物直接接触,如果不慎眼睛与药物接触,则立即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15 min,然后以2.6%的硫代硫酸钠局部清洗。如手套污染破损应立即更换,工作台面铺可吸收性塑料垫。开启药瓶或安瓿时,不能将开口朝向面部方向,稀释药物时应缓慢进行,不能将注射器中药液气泡直接排到空气中,而应通过无菌海绵或纱布球以减少气溶胶的形成,用过的药瓶不能随便丢弃,应集中在专用的垃圾筒内,以便统一保护和处理,配制药液时最好一种药液完全注入患者血管内后再配制另一种药物,同时要做到不在配药区进食,饮水,咀嚼,吸烟,各种食物,饮料远离工作间,不将食物与药物置于同一冰箱内。[2]
2.4 利器损作的个人防护:针对利器损伤,导管室护士必须规范操作行为,进行安全操作,规范病人术前检查项目,术中熟练进行护理操作,对明确诊断为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如果手套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必须更换,使用过的利器应投入利器盒内,利器盒内容物不能过满,一般达到4/5即可,利器盒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处理,在指定的地点做好危险物标识,严密封口,有专人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2.5 其它危害因素个人防护:导管室护士应定期检查维护各种仪器设备,正确设置报警值,操作中应遵守“四轻”原则,尽量营造安静的手术环境,工作中注意掌握节力技巧,穿分体式铅衣、铅群分散肩背部受力强度,工作期间尽量穿弹力长筒袜,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防止静脉曲张形成,
3 总结
随着介入学科的不断发展,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逐渐被人们认知,导管室护士应主动做好日常防护,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身心处于健康状态,更好的做好介入护理工作。
[1] 蒋勇,丁益民,放射线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情况观察[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2):131
[2] 张和平,王长福,靳海英等,恶性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医护人员的防护[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