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4-08-15王丽颖
王丽颖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 156300)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婴幼儿易患此病。在中国,肺炎患儿占24.5% -56.2%,其中肺炎住院婴幼儿是39.5倍,由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及呼吸道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比成人更短,更窄的,腔膜质地柔软,缺乏弹力组织,腺液分泌少使气道干燥,因为纤毛运动清除较差。此外,肺泡的数目少量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可引起阻塞。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呼吸急促,气憋喘,常伴有严重的心脏衰竭,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婴幼儿疾病特别是在肺组织扩散,其疾病的特点是病变化脓性气管居中炎性病变,病变早期细支气管膜充血,水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2例小儿非喘息型肺炎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在3-4岁。22例患儿均符合喘肺诊断标准,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排除先心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患儿入院时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有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
1.2 治疗方法给予抗感染、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澳索注射液(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生产,含盐酸氨澳索7.5 g/L)。每次雾化吸人1mL氨澳索。
2 结果
应用盐酸氨澳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数及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婴幼儿,不易咳出,痰易堵塞呼吸道,严重者可导致婴儿死亡休克,盐酸氨澳索为活性代谢产物的新技术,适用于痰咳出或急性和慢性气道疾病的祛痰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被临床证明。
3.2 由于肺炎支原体主要介于细菌以及病毒两者之间已知的能够独立生活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比较多见的病原体,其主要经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当机体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多经过2至3周常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的症状,大约有1/3的患儿也可不出现症状。
3.3 因为MP不具有细胞壁结构,所以对作用在细胞壁上的抗生素(B内酰胺类)无效,而对影响其DNA与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膜的完整性相关的抗生素较为敏感。而MPP患儿的治疗则通常选择应用大环内酯类以及氮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应用阿奇霉素则主要由于其在患儿肺组织的浓度较血浆浓度要显著增高,所以常被作为对MPP患儿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在部分患儿中,其C反应蛋白出现增高并且呈持续性发热者,则考虑该患儿合并有细菌的感染,需予以二三代的头孢菌素进行联合治疗。但对于患儿MP感染后导致机体出现广泛性的免疫反应时,则予以糖皮质激素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减弱机体的免疫反应,本文应用后提示,患儿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被明显的缩短,而且应当注意的是,及早应用较晚用的效果要更为显著。当MPP患儿感染严重并且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时,则可予以丙种球蛋白以及甲泼尼龙大剂量的冲击疗法,同时纤支镜的肺泡灌洗术针对难治性的MPP患儿,更具显著疗效,并且能够减少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量以及时间。
随着病情进展,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并渗出增多,渗出物成为脓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性渗出,严重时,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胜支气管肺炎。
3.4 盐酸氨澳索注射液是一种勤液溶解剂,其化学成分为盐酸澳环己胺醇,是澳己新的活性代谢产物,但其祛痰作用明显超过澳己新。其与小支气管及肺组织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因此,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该药能增加呼吸道勤膜浆液腺分泌,减少勤液腺分泌,减少和断裂痰液中的勤多糖纤维,显著降低痰勤度,增强支气管勤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和呼吸困难,使患儿症状、体征得以改善,最后消失、痊愈。除此之外,其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促进肺泡且型上皮细胞合成表而活性物质之多种药理作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能增强抗生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减少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临床应用证明能明显改善支气管肺炎的症状,缩短疗程,且毒性小,耐受性好,使用安全、可靠,副反应少,是婴幼儿肺炎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总而言之,采取雾化吸人糖皮质激素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有效[1],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并缩短其发热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住院的天数,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1]张秋韵,蓝锋.广东嘉应学院校医院.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