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义项阙漏商补
2014-08-15王凤琴
王凤琴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
义项指的是多义词中相对独立的意义项目[1](P128)。“辞典收词是否合适,对一个词语的定义是否准确,义项的建立是否妥贴,……所有这些问题,固然与辞典编纂者水平有关,但也许更与资料的收集是否充分以及准确有关”[2](P149)。杨超先生指出:“辞典就是将众多的有着密切联系的具体义,通过对语义分析、归纳、概括,将有区别性的、可以相对独立的意义进行切分,被切分的每一部分就是一个义位,人们通常就把这些‘义位’分项而成为辞典的各个义项”[3](P131)。所以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辞典,应该尽可能地收齐所有的义项,反映出源流演变的事实。汉语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而词语的义项是否全面准确,又很大程度体现在资料的收集是否充分。《汉语大词典》[4](以下简称《大词典》)编纂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运用材料方面异常丰富,但在设立义项的时候略欠完善,尤其是对出土墓志未能充分发掘,设立义项时很难周至。随着历代墓志的出土及学者们的不懈研究,墓志中的文字、词语成为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因此,我们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以《唐代墓志汇编续集》[5](以下简称《续集》)中所收的墓志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他墓志材料,对《大词典》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义项缺失的词语进行补充,期望有助于《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
一、罢相:停止劳作以表示悼念
《大词典》“罢相”条释作“罢免宰相官职”。引唐代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一例,从释义和例证来看,不矛盾。墓志文献中“罢相”一词习见,《续集》永徽〇〇五《苏师墓志》:“停机泣里,罢相悲邻,人□如此,天道何论?”《续集》乾封〇一一《张伯陇墓志》:“于时舂徒罢相,农夫辍耕而已。”《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贰·李智员墓志》[6]:“于是舂妇罢相,里巷停歌,莫不共戚均局,同悲永往。”均表示“停止劳作表示悼念”。“罢”有“停止”义。《礼记·曲礼上》:“邻有丧,舂不相。”郑玄注:“相,谓送杵声。”“相”是指舂谷时的号子声。以“罢”为语素构成的“罢X”悼念类复音词还有“罢社”、“罢市”、“罢妆”、“罢曲”等,都是停止某项劳动表示悼念之义,《五代墓志汇编·刘君妻杨氏墓志》[7]:“里巷为之辍舂,士民为之罢社。”《大词典》收“罢市”条,释作“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首例引《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罢相”也当补此义。
二、缇油:书册和史籍
《大词典》“缇油”条释作“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引《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以“缇油”为“殊遇之标志”。“缇油”一词表“书册史籍”义在墓志文献里习见,《续集》显庆〇〇一《长孙白泽墓志》:“启胄蝉联,焕乎青简;开基昭晰,载炳缇油。”《续集》圣历〇〇八《司空俭墓志》:“父穆,唐任长安县丞;赞缇油于赤县,利器标工;綖墨绶于黄图,操刀展誉。”其它墓志如《全唐文补遗·唐囗寿墓志》[8]:“囗被歌钟,功铭彝鼎。无资染翰,标映缇油。”“缇”为语素构成“缇X”书册史籍词语还有“缇缃”、也作“缃缇”、“缇素”等。传世文献如《旧唐书·哀帝纪》:“神功至德,絶后光前,缇油罕纪其鸿勋,讴诵显归于至化。”《大词典》释此例中“缇油”为“殊遇之标志”,不确,当为“书册史籍”之义。
三、疾瘵:疾病
《大词典》“疾瘵”条释作“废疾,残疾”。仅引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赦孤》:“广宁门外普济堂收养异乡孤贫疾瘵人,冬施粥饘,夏施冰茶。”孤证且晚出。释义和例证不矛盾,“疾瘵”除了“残疾、残废”义,还表示“疾病”。《说文·疒部》:“疾,病也。”《说文·疒部》:“瘵,病也。”“疾”、“瘵”同义复用,表疾病。墓志中习见,《续集》咸通〇三六《曹惟政墓志》:“何期忽萦疾瘵,气绪绵留,巨岳倾颓,梁木颠坠,以大中七年九月卅日终于私第,享年七十有五。”《续集》咸通〇八二《阎肇及夫人孟氏墓志》:“殃钟未亡,祸思殒己,天从人欲,疾瘵益深。”《五代墓志汇考·张宗谏墓志》:“往复关河,溃运资货,时冲炎涝,疾瘵萦缠,虽召秦医,难逃晋竖。”《五代墓志汇考·张唐及妻李氏合祔墓志》:“本冀寿等松鹤,不期缠绵疾瘵,守任二载,以天成四年十二月中薨于汲郡衙内,春秋六十有四。”
四、流美:流传美的声誉
《大词典》“流美”条释作①“流畅华美”;②“流畅动听”。“流美”一词在墓志文献里表示“传扬美名”之义习见。《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周·贺植墓志》[9]:“穆穆之训,流美闺门;惟馨之德,实臻嘏福。”《续集》永徽〇三三《王君愕妻张氏墓志》:“断织昭信,既流美于雕图;沉鲊示奇,亦腾芳于绣牒。”“流美”由“流美誉”而来。《续集》垂拱〇一〇《周宝墓志》“夫人王□,女仪温柔,妇容淑穆,舒泉弱熊,流美誉于缣缃;婺景微精,□芳姿于闺阃。”《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贰·王季初墓志》:“皆筮仕天阙,拽裾侯门。成功业于当年,流美誉于千古。”传世文献如《晋书·帝纪·景帝》:“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大词典》收“播美”条,释作“传扬美名”。“播美”也是由“播美誉”而来,如《续集》总章〇〇七《张安吉墓志》:“侪流痛悼脱骖,同门悲伤挂剑,腾英名于死后,播美誉于生前。”当补。
五、飞英:传扬英名
《大词典》“飞英”条释作①“飘舞的雪花”;②“比喻行文流畅”。“飞英”一词在墓志文献表示“传扬美的名声”义习见。“飞英”可作动词,表示传播美好名声,同“流美”。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蜚”通“飞”。“飞”有传扬,传播之义。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赫矣高祖,肇载天禄,沈迹中乡,飞名帝録。”墓志文献用例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宋·刘府君墓志》:“苕苕玄绪,灼灼飞英,分光汉室,端彔宋庭。”《续集》乾封〇一七《张师墓志》:“龟书焕彩,麟阁飞英,皇图舄奕,月慧贞明。”《大词典》收“流英”释作“流传英名”。《续集》乾封〇一二《焦达墓志》:“崇基姜峻,迥泒灵长,芳符字祉,芬应龙祥,流英竹素,腾誉缣缃。”当补。
六、竹马:童年
《大词典》“竹马”条释作①“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②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竹马”一词最初由童年的游戏逐渐引申为“童年”,墓志文献习见。《汉魏南北朝墓志·北魏·元仙墓志》:“君禀三珠之叡气,承八桂之余风,馨香发于竹马之年,令问播于纨绮之岁。”《续集》证圣〇〇二《囗爱墓志》:“祖讳信,龆龀之岁,手足绝秦;竹马之年,辞堪说楚。”《续集》长安〇〇八《刘买夫人墓志》:“曾祖粲,□国府朝散大夫,聚米龆年之日,戏戈竹马之年,早附龙鳞,攀斯凤翼。”传世文献如《祖堂集·双峰和尚》:“竹马之年,摘花供佛;羊车之岁,累塔娱情,玄关之趣昭然,真境之机卓尔。”《苏轼集》卷十五《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后世文献常用后以“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也作“竹马之交”,用“竹马之期”表示君子之间约定,用“竹马之契”表示君子之间的契约。
七、周旋:内修、品行完美
《大词典》“周旋”条义项⑧释作“美好;漂亮”。举《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叹(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蒋礼鸿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这里是特指人的外貌,从实际用例来看,“周旋”一词除了“外表美”,其实“内美”也可以称为“周旋”,墓志中“周旋”还有“内修、品行完美”义。《续集》天宝〇〇二《慕容相墓志》:“量弗待年,器尝裔业,成童沈毅,议礼周旋,矜庄度叔宝之仪,冠冕张少康之祚。”《续集》天宝〇七六《房承先君墓志》:“周旋雅致,似续清风,长才未展,大运斯终。”《五代墓志汇考·张唐及妻李氏合祔墓志》:“□□李氏,容仪可观。三从罔失,四德周旋。”再如,《陈学士先生初集》卷七:“太夫人性最慈和,而夙闲壸则,举止周旋,动循礼教。”
八、玉碎:人之丧亡
《大词典》“玉碎”条义项①释作“美玉碎裂,比喻美好的事物遭遇不幸。”“玉碎”一词在墓志文献里“死亡”义习见。《汉魏南北朝墓志·北魏·杨颖墓志》:“行善无征,积福空然,渊珠隧豁,玉碎荆山。”《续集》贞元〇七三《宜都公主墓志》:“而忽婴暴疾,遽至弥留。玉碎瑶林,星沉汉渚。皇情痛悼,焉可胜言。”《五代墓志汇考·李重吉墓志》:“甘期玉碎,羞将瓦全。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另《大词典》收“璧碎”条,引《剪灯馀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托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殒花飞,将入木矣。”用“璧碎”比喻美人的死亡。“玉碎”不专指女子丧亡,也适用于男子。含义相近的表达如“珠焚”、“珠碎”、“兰摧”、“兰焚”等,在墓志中“珠”、“兰”之物都是表示珍贵之品,用珍贵之物的损坏,喻人之丧亡。
九、告谢:离世、死亡
《大词典》“告谢”条释作“①辞职”;②“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③“犹请罪”。由于墓志文献的特殊性,表示死亡义的词非常多,表达方式也灵活多变,“告谢”在墓志文献中婉指“死亡”。“谢”有“消失;凋谢”义。墓志文献中“告谢”指墓主人的离世、死亡,死亡义显然。《五代墓志汇考·孟知祥妻福庆长公主李氏墓志》:“庭悬丹旐,楹敞繐帏。易箦告谢,中外兴悲。”“易箦”即“更换寝席”。《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按古时礼制,箦只用于大夫,曾参未曾为大夫,不当用,所以临终时要曾元为之更换。后因以称人病重将死为“易箦”,“易箦告谢”即病重离世的意思。《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二·张明进墓志》:“方聘于长途,嗟寿兮短运。运行遘疾,奄然告谢。”含义表达相近的还有“告终”、“告丧”、“告殂”等。
十、攀号:悼亡亲友、尊者
《大词典》“攀号”条释作“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首例引《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于踰年;定省之制,申情于木偶。”“攀号”一词在墓志中“悼亡亲友、尊者”义习见,不专指“悼念帝丧”。《续集》天宝〇二四《赵庄及夫人墓志》:“嗣子嘉礼,攀号扣地,五内崩裂。”《五代墓志汇考·王廷胤墓志》:“诸子攀号,郡邑悲恸。”《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贰·严识玄墓志》:“嗣子迪、迥等,追慕恸天,攀号泣血,卜其宅兆,哀以送之。”根据文意均是“悼亡亲人”。传世文献如《陈伯玉文集》卷第三《为人陈情表》:“殃罚不图,老母见背,攀号何及,泣血涟洏。”攀号后又扩大泛指,后渐渐由悼念亲友、尊者之丧演变为“哭泣”义。周阿根[10]有相关论述。
墓志文献本身是一个语言的宝库,墓志文献可以为辞书编撰提供更多佐证,同时还能纠正辞书释义的失误和不足,对于研究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甚至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词典》考核精当,兼收并蓄,但难免千虑一失,辞书编者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没有充分利用、挖掘墓志文献资料,释义时将词的外延定的过窄、未能在墓志文献的语境中进行揣摩,忽视语言环境新变化、也失载了很多墓志特殊词语,因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大型辞书编纂都应该加强对墓志文献的研究和利用。
[1]胡明扬.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李尔钢.现代辞典学导论[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杨超.简明实用辞典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5]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中国文物研究所.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7]周阿根.五代墓志汇考[M].合肥:黄山书社,2012.
[8]吴钢.全唐文补遗·第六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9]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0]周阿根.五代墓志词语考释[J].扬州大学学报,2011(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