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探讨

2014-08-15易向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城镇城镇化

易向军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000)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卷),截止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2.5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城镇常住人口中,户籍城镇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不足35%,也就是说还有2亿多人口没有城镇户籍,还没有真正城镇化,不能真正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升级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克服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尤其是要让农村居民走进城镇,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以产业和城镇相融合,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集约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规模和质量的城镇化建设方向[1]。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展,而是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重要转变,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58个,建制镇19 881个,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城镇建设体系,但也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的现实。2013年12月中央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公共服务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城镇化的提出和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农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乡村转变为城镇,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从而实现更加注重提升城镇质量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担负凝聚共识、强化认同、提高素养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必将发挥其应有的和不可或缺的作用[2]。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新型城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保证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一体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求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内容之中,这就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普惠和均等,更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广大农村居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从现实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必然就会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也就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也就成为必然的制度安排和内在需要了。

(二)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支撑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大量的非城镇户籍人口定居城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势必越来越多,因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就会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文化支撑。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唯有这样,才能让农村人口逐步融入城镇,才能让非城镇户籍常住人口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丰富文化生活,让城镇居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宜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的层面。

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镇化后的新居民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技能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城镇化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向城镇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传播先进的思想观念,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提供各种就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城镇居民融入现代化城镇生活,从而也能够增强城镇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谈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时说过:“文化担负着凝聚共识、强化认同、调控秩序、提高素养、重构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播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养、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3]。

二、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在我国城镇建设体系中,建制镇数量大、分布广,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环节。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献信息中心,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尤其在促进农村城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城乡居民的城镇教室和交流空间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广大城乡基层居民学习和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具有学习空间、城镇教室的作用。城乡居民的学习与休闲需要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能从学习与休闲的功能上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的文化需求。同时,县级公共图书馆上承省市图书馆、下接乡镇图书馆,对城乡居民服务灵活、便捷,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城乡居民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对文化资源使用的不均等,也有利于弱势群体方便利用图书馆。加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推动城镇化,尤其是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之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剂。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城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水平也将成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存储能力、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服务能力,必然会使图书馆的作用不限于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一定会上升到新型城镇化信息中心的地位上来,它也必然成为未来城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养

农村居民从乡村移居城市,并在城镇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实现乡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水平,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包括农民的科学文化、精神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居民培养成适应城镇化生活的新居民。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文化、转变观念,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养。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创造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环境。

(一)完善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覆盖城区、街道、乡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让全体城乡居民都能够方便均等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在城乡的各个社区,他们对图书的借阅会受到居住地点和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把图书馆建设延伸到乡村社区,同时可在居民点设置自助图书馆,让社区居民更便捷地借还图书,使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图书馆服务。

(二)拓展科技兴农的图书馆服务

农村城镇化使农村原有的产业结构、农村职能及劳动力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很大一部分农民因离开或失去土地而从事非农业劳动,土地也由家庭承包经营转变为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居民需要获得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市场信息,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者更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产销信息,以及农业科技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兴农活动,帮助广大城乡居民增强生产生活技能,提高抵御市场的风险。

(三)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平台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想让广大城乡居民走进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只有通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平台,才能让图书馆服务更均等地惠及城乡居民[4]。通过加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地位,建立连接乡镇、村图书馆的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增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吸引力和保障力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了安徽省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该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提高了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

(四)搭建城乡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进程日益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子中心,也在乡镇、行政村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日益向基层深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级公共图书馆要依托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搭建城乡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5]。通过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城乡基层的数字文化服务,提升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承载着城市的文明与发展的记忆。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石,应在理解新型城镇化要义的基础上,明确其传统使命,以及传播城市化居民的新思想、新需求,创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1]孙振领.图书馆权利:城镇化过程中的迷失与救助[J].图书馆,2013(2):92-94.

[2]欧阳红.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2):1-6.

[3]王宗义.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图书馆活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36-40.

[4]林松.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3(4):1-3.

[5]周和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1):4-8.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城镇城镇化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家乡的城镇化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