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柔韧素质在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重要地位
2014-08-15孙红江苏省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孙红(江苏省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1、前言
身体素质是人体务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它是身体发展.体质增强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国民的体质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基础。更不用说身体素质是从事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发展素质.增强体质是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根本措施。各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对掌握、巩固和提高技能技术、顺利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认为柔韧素质在其中起到一个主要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试论,和同行挚友交流,以期取得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分析与讨论
2.1、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
力量素质的生物力学量度是人体通过工作点作用于外界物体的力。但是人体作用力与某一块孤立的肌肉工作不是单值联系,而是大量肌群参加工作合力的结果。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图象。根据肌肉收缩而产生力的大小因素,肌肉始长度越长肌力越大。柔韧好可使肌肉收缩时初长度加长而产生较大的力,而且收缩幅度加大,同时对抗肌放松的能力也越好,对抗肌减小,可大大增加整个运动链肌肉收缩的合力。即使抛开人体运动姿位和运动技巧的前提运动链肌群的柔韧性好肯定会给这些肌肉的收缩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发挥出更大的收缩力。对于力量素质虽然还不能按机能解剖学的观点单纯的以某块肌肉的收缩的最大值来考虑,但是肌肉收缩的绝对最大值,毕竟是一个基础因素。人体表现的运动效果,是肌群复杂工作以其合力矩的作用表现的。因此在研究力量素质时还必须注意运动中姿位对于肌肉发力条件和肌力的作用臂的影响,这同时也说明了力量素质同运动技术技巧的关系。高超的技术技巧的掌握首先依赖于优良的柔韧素质:如过杆动作,如果形成不了很好的满弓技术,就不能做好过杆动作。这些例证都说明柔韧性在使技术充分发挥力量素质的作用时的主导作用。
2.2、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肌肉的耐力与肌肉纤维的种类有关,红肌纤维耐力强而白肌纤维耐力差。这两种肌纤维通过不同方法训练是否能转化的问题目前还搞不清楚,但就同一个人的同一种肌纤维而言,通过训练对肌肉耐力都会相应的增强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肌肉收缩及放松时,肌节长度不变,极度收缩时,肌节一般比休息状态下短20%-50%,而被动拉长时长度则为休息状态时的120%,无论怎样收缩或拉长,肌纤维的粗丝和细丝的长度都没有改变,只有重叠部分增加或减小。因此肌肉收缩是粗丝和细丝的相对滑动现象,既然是滑动,粗丝与细丝之间,还有肌纤维束之间及肌肉的筋膜韧带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而消耗内能,而滑动的距离大小当然是和柔韧性有直接关系的。柔韧性好,可滑动的距离也越大肌肉收缩的幅度就比柔韧性差具有相当的余地。也就是具有相当的柔韧素质存储。这样对于具有较多的柔韧存储的肌肉来说,它就会在一个相当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可以节约能量,因而可以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耐力增强了。
2.3、从柔韧性与其他素质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我认为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发挥对于柔韧性都有相当的依赖性,或者说柔韧性对其他素质的发挥都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柔韧性起着主导作用。在此所说的主导作用决不是说在训练中柔韧性练习就可以代替其他素质的练习。这是我认为有两种观点可以商榷;即有人说柔韧性不需要过大,过大的柔韧性除造成动作容易失效失型(丧失达到运动行为目的的时机以及破坏动作造型艺术)外,还会引起动作器系的损伤”。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柔韧性训练与其他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失调而造成的结果。不应归咎于柔韧素质本身。对于柔韧性素质会造成运动器系的损伤纯是无稽之谈。把由于不科学的训练造成的伤害也归咎于柔韧素质本身就更不对了。如果说运动技术动作要求的柔韧存储应该是多大的比例,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根据生物力学上的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之差即主动柔韧性不足的定义,主动不足取决于肌肉长度—一张力关系,特别是最短长度时的张力——长度关系。若在肌肉已经收缩到极限长度时的肌张力仍不足以进一步移动两相联结环节,便叫肌力主动不足。克服肌力主动不足的方法是在大幅度运动中加强力量练习。这很显然,在首先具备了大幅度运动的柔韧性好的前提下,然后加大力量练习难度,更能有效的增强力量素质,这对柔韧性也起着巩固的效果,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柔韧性的主导地位。
3、结束语
身体素质的概念与它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即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性的分类都是来自西方的学问,西方世界和东方古代对问题的认识上往往有所不同,西方善于对问题的每个部分逐个解剖分析而后作出结论,这种认识方法对每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但往往又把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孤立开来,缺少统观全面认识。而我国古代习惯于把问题汇总,以辩证推导综合,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样也难免对问题的每一个部分认识欠缺而给人以深奥难懂含糊的感觉。就象西医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中医虚实难辨,寒热难分。所以还是两者结合为妙。我们的教学训练工作应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因人、因时和各种复杂的情况出发,合理的安排身体素质的训练,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