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影响因素及分析

2014-08-15李贵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分运动员比赛

□ 李贵(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1、引言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教育中兼有“学、训”双重角色,“学训矛盾”一直存在于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尤其高校优秀运动员重视单一训练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系统的文化教育。训练任务重,教育底子薄,没有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对于如何建立合理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如何激励提高运动员学习动力;从而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于优秀运动员可持续发展以及将来的就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2、高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2.1、高校优秀运动员的学分管理

大部分高校对学生都是实行学分管理,优秀运动员也不例外。和学生相比,优秀运动员不仅有文化课程的学分,也有训练和竞赛的学分。获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在对优秀运动员的学分标准和要求上没有统一,学分考核中,也要求过低,为了照顾运动员,而降低考试的难度,使得培养质量严重下降。学分的设置也缺乏机动性。

2.2、高校优秀运动员学训时间的分配

“学训矛盾”一直是高校和运动员所关心的问题。对于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参加比赛的场次,参加比赛的时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运动员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统筹性。有些运动员进入高校后,训练时间不能保证,运动成绩出现下滑现象;而有些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太多,影响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保障。

2.3、高校优秀运动员竞赛的管理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机构至今没有出台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场次和时间限制以及参赛资格等相关规定,导致很多高校为了学校的声誉,积极鼓励优秀运动员参与各种体育赛事,而没有考虑到对这些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影响,只是对获奖的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的优惠政策,这样不仅降低了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质量,也是运动员在心理上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部分的体育赛事时间是和学习时间相冲突,只是运动员为了比赛而放牺牲了文化学习以及考试的机会。

3、高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控制的实现路径

3.1、规范我国高校优秀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我国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运动员的招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定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做出具体的要求。规范招生程序,杜绝学校招生过程中的虚假行为保证招生的公平性。

3.2、统一我国高校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对我国高校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要统一,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对部分成绩特别突出的运动员,可以适当的放宽入学标准。学生入学后,自己可以根据兴趣进行专业选择,放宽转专业的尺度。在课程设置上要灵活多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习年限可以放宽到6-7年,但是学分的考核标准不能降低。而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灵活多变,可以开设运动员班,进行专门授课,可以把教师上课的视频以及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也可以把全国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共享到网上,满足不同比赛时期的运动员的需求。

3.3、做好高校优秀运动员的管理

我国应出台相关高校优秀运动员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参赛次数和各项运动项目的比赛时间。竞赛时间尽量避开学习时间,安排在节假日进行。运动员采用弹性学分制,人性化管理,在保证培养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努力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对运动员进行严格要求,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考试标准,提高学习效率。要求他们在学习上必须与在校的专业的学生完全一样,不能降低考试标准来解决学训矛盾。更不能将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获得的名次折合成学分,将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捆绑在一起。

3.4、充分发挥高校优秀运动员内在动力

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焕发其内在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客服思想惰性,排除不利的因素。加大对运动员文化课堂的监督与管理,对无故旷课的进行批评教育。加大优秀运动员的奖学金额度,鼓励优秀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奋发拼搏的精神。提高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认识,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3.5、建立合理的文化教育控制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体制

普通高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控制效果评价就是指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控制期间,对招生的监控效果、优秀运动员资格审查的力度、专业选择权利的下放度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高校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和制度、还有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目标。评价的内容主要有:贯彻相关政策的情况、运动员资格审查的公正性情况、课程设置和课程组织多样性的情况、运动员训练时间和参加比赛次数控制的情况、学习与训练时间协调情况和竞赛时间安排的情况。评价的方法有:检查表法:依据有关规定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检查符合,主要用于定性的评价。调查法:对高校和运动员进行调查,查看情况。然后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整理,获得有用的信息,反馈到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控制目标再做具体的调整。

[1]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育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王晓红,李金龙.文化教育:我国运动员群体的战略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4.

[3]陆晓明,刘青,蔡明明.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主要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学分运动员比赛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学分美食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