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实践*
2014-08-15刘晓秋王延年原忠袁久志潘英妮
刘晓秋 王延年 原忠 袁久志 潘英妮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沈阳 110016)
中药学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实践*
刘晓秋 王延年 原忠 袁久志 潘英妮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沈阳 110016)
为了优化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即形成了“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教学改革的实效。
中药学;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优化与实践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中《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分析》,围绕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现代中药发展趋势,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宏观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了中药学专业课程群,在完成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新的问题如现代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与行业、专业的沟通;多元化教学改革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对此我开展了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提出“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构建一个教学交流平台,逐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与科学研究两大能力,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通过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显著实效。
一、现状分析及研究意义
2009-2011年笔者完成“辽宁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过程中,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群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取得显著实效[1]。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递进”的改革思路。即以“中药质量为中心”,以“加强新的教学团队建设”和“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为两个基本点,通过PBL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初步训练学生的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总结能力”及“稳步提高学生科研设计和创新能力”的三步递进,取得显著成果,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经验,笔者又发现了新情况。
1.现代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课程群的模式构建以后,明显的问题是尚未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没有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2],而网络交流平台使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扩张、延伸,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学中多以单一纸质教材为主,没有形成立体化教材如案例集、试题集、课下辅导、教师对学习建议等。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骨干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所有这些需要提供一个适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优质共享的交流平台。因此,急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与行业、专业的沟通
通过构建课程群,使各学科内容互相沟通,形成了中药学专业课程群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教学效果对社会的影响,结合学生毕业招聘,深深体会到中药学专业课与科研、生产、检验等实际密切相关,但目前专业课程群的教学团队没有真正走向社会,缺乏与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沟通,这也可能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学与用分解[3-4];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的也较少,因此,教师应深入实际,广泛调研,整体推进课程群的建设,使教学模式丰富多彩。
3.多元化教学改革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前期教学改革,各门课以考试成绩、出勤、方案设计与科研综述的撰写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核,使学生的学习、听课表现有了质的变化,学习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如有些学生虽然出勤但学别的东西,综述有个别学生东拼西凑,因此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分段考核,并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理解研究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加大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中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在上一轮的教学改革中首次开展了“魅力本草”中药专业知识大赛,使学生在课程群的知识学习上初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接受能力方面较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创新性的论题缺乏准备和应变的能力。毕业专题设计及招聘时,还存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脱节,需要专业课程群的教学应改变传统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促进产、学、研并重,激发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创新欲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因此,总结存在问题,从教学理念、专业课整体建设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将这些专业课程构建教学体系,完善和提高课程群的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使其通过整合达到共建共享,形成课程群多学科参与的开发与建设,大大拓宽资源的收集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②融合教学与科研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整体推进课程群的教学改革。通过请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讲座,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了解一线的具体情况,为就业和升学提供准备。③多元的评价标准[5]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评价重心要向创新能力倾斜。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为一体,使大学生在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求职者,更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真正成为具有社会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形成“构建一个平台、提升两大能力、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现状,近年我们开展以下教学改革与实践。
1.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交流平台
以课题主持人为总负责人,以各课程主讲教师为骨干,依靠课程群内全体教师,开展课程群建设各项活动。营造课程群内学术自由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及教学经验交流。通过收集素材,购买软件,学习先进的现代网络教学成果,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交流平台。我们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流微博,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设有课程介绍、教材使用、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疑难解答、课外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习题作业、教学效果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学科及章节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配合视频图像等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年轻教师接受现代教学资源快、骨干教师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老教师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网络平台的搭建。
2.编写立体化教材,达到特色、鲜明的教学效果
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以各科的教学特点和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对学习方法,学习情况有帮助的设计,从主要单元或章节做起,不面面俱到,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学需求。构建恰当的立体化教材,渗透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每门课程均编写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之前有目的去预习实验。同时每门课程还出5套以上试题,指导学生如何学好专业知识。每门课程均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典型案例分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中药炮制在讲到半夏的炮制解毒方法及机理时曾引入一个案例,有一药品误用事件:某药局药剂师,误将生半夏按照无毒药物处理方法,直接切制后,按照清半夏调配使用,导致中毒事件。药师这样做法错在那里?处方应付问题应重视什么?从而引出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的生品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主要涉及中毒的机理和毒性成分的性质。选用白矾、生姜、甘草等辅料炮制这些药物,可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刺激性,从而通过发人深省的案例发现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如通过案例的收集、试题库的建立,使教学内容接近实际,教学效果特色、鲜明。
3.实施产学研并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
利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带领学生到药材生产一线,调查了解一线的中药质量状况,通过《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勤于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药制剂分析》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即药品检验所专家到课堂上给学生做讲座,如现阶段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中药的非标准检查等,学生对中药质量控制耳目一新。同时,利用学校邀请的国际学者讲学的机会,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邀请日本学者走进课堂,讲解汉方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通过面对面地与本科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对实际的需求及个人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爱。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了教学与科研、生产、检验等实际密切结合的硬道理。使学生不仅培养兴趣、找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就业升学提供必要的准备。
4.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表现、实验技能、方案设计与论文摘要的撰写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核。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目标进行资料调研、总结、分析、提炼等工作,通过讨论、交作业等形式,通过课程群各学科的交叉学习,使其做出突破性的有创新的成果。为使这些考核不流于形式,及时点评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其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采取分阶段考核,避免学生养成出勤不学习、突击考试的恶习。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能够很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展望
通过两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试方法改革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技术应用、质量评价等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形成的教学改革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教学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综上所述,近几年,笔者在加大课程建设的同时,大胆进行课程群的改革和建设,并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间交流发展、教学效果改进、学生综合应用及中药各学科整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在全校受到教学督导及学生的好评。课程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课程群建设是教学改革深入的体现,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效率。总之,中药学课程群优化与实践过程中积极改革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创新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同行们不断努力,促进学科的发展。
[1]刘晓秋,袁久志,原忠,等.以中药质量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课程群模式构建[J].药学教育,2012,28(6): 9-12.
[2]许娜,赵长安,王聪睿,等.QQ网络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2012,(1):56-57.
[3]王欣.中医方剂学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2011,9(18):55-56.
[4]申利群,夏璐,许海棠,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5): 37-39.
[5]刘立萍,任艳玲,李然.以专业为先导在《中药学》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267-268.
Optim iz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 odel and Resources of Course Groups for TCM
LIU Xiaoqiu,WANG Yannian,YUAN Zhong,YUAN Jiuzhi,PAN Yingni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China)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model and teaching resources of course groups for TCM.Themodern teaching resourceswere used to build up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the three-dimensionalmaterialswere written in order to get distinc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industry,academy and research were implemented simultaneously to expand students'professional horizons,that is,the formation of the“building of a platform,enhancing of the two abilities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rinitarian”and putting into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a 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TCM;Group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eachingmode;Teaching resources;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2014-03-14。
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499。
刘晓秋,女,博士,教授,从事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