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教学提问更有效

2014-08-15李晓燕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课堂教学

○李晓燕

(包头回民中学,内蒙古 包头014040)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为提问越有效,越能让学生在探索、思考、创造、表现的同时获得进步,从而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激活,学习、探究兴趣的调动,包括身心的愉悦都依靠有效提问驾驭。驾驭得好,课堂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增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它蕴涵的教学信息相当丰富。如果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文本的重、难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并且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科学系统的提问,那么,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或梳理内容;或认知主旨;或把握结构;或领悟技巧,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举例而言,《祝福》是传统名篇,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祥林嫂在儿子阿毛被狼吃掉后反复地说‘我真傻’,她这里的‘傻’指什么?这‘傻’字里是否有更深刻的内涵?你是怎么认为的?”很显然,第一问是引子,第二问才是重点且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其实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主旨,进而找到人物悲剧形成的社会根源。

如果是教授《陋室铭》一文,问题可以这样设置:“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文中作者依托之物是什么?作者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借助对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大家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思路清晰且由浅入深,目的性极强。学生可以沿着“文章题目”这一线索认真阅读,积极思维,从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

由此可见,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并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完全可以让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找准学习起点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所以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对学情有充分了解,要努力做到准确预测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设置问题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突破所谓标准答案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杜甫的名篇《登高》,大家一定不陌生,教师在引领学生鉴赏这首诗的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宋代的罗大经指出这联诗有八层含义,你能读出几层?请作具体分析。”乍一看这题目,挺吓人:八层含义?有那么多吗?可是引导学生品味诗句后,学生就会深切地体会到“八层含义”中的每一层其实都离不开作者想要抒发的孤独、凄凉、悲愁的情感,而题目中介绍古人对诗句的分析结果也无非是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同样,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如果针对课文中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提问,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地翻译文中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在文中找到哪些句子是描绘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只有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一切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才能让学生不因提问简单而没有兴趣,也不因提问过难而丧失学习信心。

三、提问因人而异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更是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为目的精心设计问题。学情不同,设计的问题也应不同。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努力做到让优等生“吃好”,让后进生“吃饱”,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从而找到学习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彻底交还给学生,从根本上体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运用清新雅致的笔触,描绘了雪后西湖奇丽的景色以及游湖人的雅趣,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世界。如果教授这一课,不妨因人而异设计问题。对差一些的学生可以提问:“是谁去看雪?用原文回答看到了怎样的雪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在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提问:“作者是如何描绘雪景的?请对你最喜欢的句子作简单赏析。”对高水平,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问:“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痴’?请由此说开去。”这样一设计,整堂课的教学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因为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都会收获成就感。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出来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善于等待与评价

首先说“等待”。问题提出后,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充足的时间深入思考,还需要搜集信息,更需要归纳整理信息,而且这个思考过程也会因为学生思维特征的不同而产生思维速度与深度的差异,课堂上肯定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相对沉闷甚至冷场的氛围。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性急,要耐心等待学生答案的生成。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促成学生思维的突破与创新。而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大体把握学生自然、真实的思维动态,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说“评价”。笔者认为,对学生作答后的评价应坚持激励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因为教师的肯定、鼓励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很多教师愿意在作答后给予欣赏与赞美。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此失掉评价本身的严肃认真与客观公正。对学生作答后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错答,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敢答,课堂提问才能真正发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有效提问是种技巧,更是门艺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提问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收获知识,提高学科素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好比是艺术家,只有用心、认真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