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本走进语文课堂

2014-08-15江艺华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探究老师课堂

○江艺华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36102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几千年前先哲的思想今天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奉行的教育准则。是的,真正的教书育人,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活用知识,进而创新发现。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授之以渔”?首要任务就是摆脱“老师提问分析,同学回答听记”的传统师本教学模式,实现从师本走向生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源开发得当,是生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无定法,开发学生资源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从多种渠道入手开展生本课堂试验,收获很大,教学成效很显著。

发挥课本的范例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充分发挥范例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阅读与写作,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有些老师教授教材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教材更重要的作用——范例。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在初一上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读懂课文,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并运用学过的赏析方法自主阅读新课。如学习《春》,弄懂总分(主体并列)结构、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状物写景、妙用修辞等知识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迁移赏析《济南的冬天》《夏感》等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唱主角品读课文;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掌握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绿色蝈蝈》一课;学习《蝉》《贝壳》,认识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的写法;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真好》,学会详略得当、卒章显志的写法。两个月的训练后,许多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阅读赏析文章的技巧:从内容、写法、修辞、观察角度、材料安排、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分析品读。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习小组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之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生本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教学效果很好。

时文点评进一步巩固迁移。让学生点评时文比让学生自主研读语文课本更能引领学生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信息时代为我们的学生研读教材选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重视资料收集整理,而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照“网”宣科,未真正读懂文本的精髓。而我选用《格言》《思维与智慧》《读者》等一些刊物的时文,不容易找到相关的解读材料或导学资料,这就迫使学生花时间读懂文章,才有办法进行评点。而且我对点评的要求放得很宽,从两至三篇文章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篇进行评点,可以谈阅读感受,可以评文章内容,可以品美词佳句,可以论谋篇布局,也可以评写作方法……基本上学生人人有话可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别人的阅读心得,要求每个小组评选出最好的一篇点评提交全班交流。为了评选出最佳点评,他们必须通读同学的点评(甚至原文)才能作出评判。而最佳点评的交流,常常会出现一文多评,角度不同,见解不同,思维的火花就被撞击出来了。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阅读面不知不觉中就扩大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本班学生的思想精华作为范例引领同龄人开展点评,易于被接受,很多同学会自觉向优秀同学学习,读文赏文评文的能力逐步提高。

协作探究与展示。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也是生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常让学生或学习小组选定教材中一个综合性学习话题或自己感兴趣的本学科相关话题,适当指明探究方向,查询资料方法与途径,让学习小组分工分派任务,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最后制作幻灯片展示探究成果。大部分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切入点很新,出现许多同一主题不同切入点的佳作,如“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黄河探源”等许多主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出色,分工协作很顺利。在探究过程中视野开阔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互考互测。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给学生的教学交付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自觉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天性得到发展。我尝试着让学生互测互考,效果显著。如要求学生编写测试卷。先提出命题的要求,题型设计的轮廓,放手让学生设计100分的诗文测试卷,随机进行互考,分命题分和互测分两部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估。实践证明,效果很显著。学生对当小老师出题考别人和改卷打分的兴致特别高,为了出题,他们必须广泛收集阅读资料,并且掌握自主命题的答案以便同学测试后改卷,同时,他们还得进行复习应对其他同学的测试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知识,对知识点掌握得特别透彻,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外,小组口头互测互查,也是一种既简单易行效果又好的方式。

实践证明,生本实验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模式,它不仅能促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要真正使“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持续性、稳定性发展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预见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首先,要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疲软现象。小学与高中更容易实现生本教学,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疲软现象,生本实验难度加大。

笔者有幸观看过的几堂成功的生本课,大多是小学与高中阶段的生本课例。反观自己的生本实践,我颇有感触。小学生新鲜感强,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组探索任务,而且乐意与同学探讨,勇于大胆表现,不怕说错话答错题,他们能以自己的独特见解为荣。这样的课,学生参与面大,积极性高,学生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生本教学目标容易实现。而高中生,思想相对成熟,基于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强,能够很快领会老师意图,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冷静地解决问题,乐意与同学探讨问题,而且能正确看待意见分歧,不怕解错题闹笑话,因此也能够真正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初中时代是许多孩子成长过程的叛逆期,他们心理生理年龄尚不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多人敏感、怕羞、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主动表现自我的意识较薄弱,自信心不足,课堂上怕答错了被笑话,再加上初中是两极分化最为明显的阶段,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生本实验难度加大,容易出现一些学生随大流现象,他们学习热情不高,不愿意自主探究、不愿意与同学探讨学习心得,自主学习效果不佳,参与意识淡薄。这个阶段进行生本实验,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因此,进行生本实验的初中教师备课时务必要重视备好学生这一环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确保生本实验顺利进行。

目前,对课程能够坚持做到提前预习的学生不多,学生在校基本没有自习课时间,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得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完成家庭作业。以语数英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作业均不超过半个小时计算,学生作业时间绝对不少于2.5小时,这样,真正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真正要实现提前预习(甚至检索资料)无法得到保证,导致不少学生要上课了还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作业不能只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还应该是对新知识的预习,课堂上也应留给学生适当的自习时间。只有先实现家庭作业减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或通过协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第三,改变教师观念是实现生本教学的重要保障。

基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和来自家长的压力,许多教师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仍然是“考本”(即考试为本),而非“生本”(即学生为本)。

考试指挥棒下,很多老师不敢放开手脚将课堂交给学生,仍然是满堂灌,忽略了教师只是个引导者、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其结果是将学生当成容器,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利,弱化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学校对参与生本实验的教师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老师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实验,允许实验有成败,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使得老师们能够大胆放手投入生本教学实验,使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目标。试想,挣脱了考试评估束缚的老师,谁还会忍心剥夺学生的发言权与思考权呢?

让生本教学实验走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中心从师本走向生本的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体现,语文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迈上兑现“大语文观”的探索之路。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探究老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