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关系的探讨

2014-08-15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乐理乐曲旋律

高 琳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中两门最基础的学科。 基本乐理是学习专业技能课及专业理论课的基础和前提,而视唱练耳则是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音乐素养的训练和培养。 这两门课程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专业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之间的特殊关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但许多学生都不注重音乐专业的基础学习, 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掌握好基本乐理为理论前提,才能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的学习,只有通过视唱练耳的实践,才能提升对音乐基本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乐理是音乐的基础学科,是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基本乐理是音乐知识理论及技能学习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课, 作为音乐知识理论及技能学习基础课程的基本乐理,是一门应用理论课,前提是“知性”,主要是认识,除特定知识的学习外,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乐理知识,是培养音乐能力,认识、理解音乐的必要前提。 学习好基本乐理, 应该与音乐的体验、听力的训练紧密结合。

视唱练耳则是培养音乐学生素质和才能的一门重要课程。从字面上理解,视唱练耳分为视唱、练耳。所谓视唱就是看谱即唱,练耳就是听记音、音程、和弦、旋律,可以考察学生听觉感受力、节奏感、音色感及强弱、速度感等基本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门音乐学习中系统发展听觉的基础课,前提是“感性”,主要是感知,除特定的内容的学习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的培养也是必须注意的方面。 同时,作为音乐基本技能,是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从事专业者必须掌握的。

二、基本乐理对视唱练耳课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

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 基本乐理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指导性与音乐理论性强是其主要优势。 “有了理论上的指导,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才能更加明确和清晰,学习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1、音及音高的理论指导作用

在理论中,作为乐音四大属性之一的音高,是音乐体系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关于音域的知识中,存在着各种不同音组的划分, 这为记谱听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把练耳中的听音高度写在五线谱的相应位置是理论的指导,同时为了确定同名音高时,我们须采用理论中的分组标记,才能确定某一个音的绝对高度。 这些都是基本乐理的里最基本的课程, 同时也是在上视唱练耳课之前必须要掌握好的知识。

2、速度、力度的理论指导作用

速度是音乐基本情绪的基调, 它是音乐内的的情感律动。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乐曲中的力度与乐曲的内容和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演唱者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的有力手段。 一般视唱乐曲的曲首处都有意大利文及中文的速度标记, 或用每分钟演奏或演唱的节拍数来标记, 速度的类型在基本乐理中就有详细的划分。 若对速度的用语不作分析,而凭感觉去演唱乐曲,即使音准与节奏因素把握很好,也不能从速度方面恰当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就不能很好的体验音乐的旋律与速度的律动配合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所以速度的理解与把握,对提升视唱练耳的表现力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需要理论上的总结,宏观上的指导。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第三乐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渐强、渐弱去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 一看到乐谱如有理论的指导分析,我们就知道准确地去把握力度的改变,从而能使歌曲的旋律更加舒展、起伏,情绪更加高昂、激动,从而表达出主人公对党深厚真挚的感激之情。

3、记谱法、调式的理论指导作用

记谱法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是表达音乐思想的一种手段。 记谱中涉及的内容在视唱乐曲中的体现,必须以基本乐理的理论分析为前提,然后通过视唱来体现,这样对记谱的规则与意义的了解须以理论为前提。 视唱乐曲中很多是由器乐曲改编的, 特别是弦乐的记谱里有很多的装饰音记号, 倚音装饰更能表现出弦乐的风格特征,然而,若不知倚音的理论内含,就无法在视唱中表现。 很多学生看到装饰音记号而却不唱出来, 乐曲的风格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掌握理论并理解含义,通过视唱完美的表现,才能深化对装饰音的理解。 而调式是音乐载体的结构形式,它具有不同的调式意义与风格特点。 以大、小调式为例,调式组织中的各个音具有稳定与不稳定的性质,Ⅰ、Ⅲ、Ⅴ级是调式中的稳定音,把握全曲的音高框架,具有解决不稳定音的特性。 在学习视唱乐曲时必须以调式分析为前提,以调式理论指导视唱的学习。

4、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的理论指导作用

基本乐理中的节奏概念是在节拍的基础上的长短关系,节拍体现强弱规律,给人明显的强弱提示,也就是听记旋律时对节拍的律动把握。 同时节奏与节拍的组合可以准确记录音的长短关系,单从记谱上讲,没有理论的指导即使对音的时值、节拍理论知识掌握再好,也不能准确记录旋律。 又如节奏的组合方式体现着乐曲运动的力度。基本乐理把音值的组合方式划分为:⑴同值组合型(2)短长组合型(3)长短组合型(4)切分节奏。 四种形态各具不同的动力, 对理论的掌握为视唱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在视唱中,乐曲的节奏方面都具有个性,当我们分析节奏组合特点时, 就可以依据理论的内含来表现视唱的情感、表现乐曲的性格。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弦和音程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想对实际音乐中的音响进行判断,必须弄清和弦音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结构、性质、音响特征、判断方法等。 如:小三和弦给人以柔和,恬静的心情,音响效果柔和、暗淡;大三和弦给人以明朗,清爽的享受,音响效果饱满、嘹亮;而减三和弦让人神经紧缩;增三和弦则让人扩张。 这些理论上的依据,再结合实际的感受,对准确的音准练习具有指导作用。

视唱练耳的学习需要理论上的指导, 试想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 也就不会分析分析乐曲中旋律的调式、调性,不知道音级之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运动规律,就无法对视唱的音准提出要求,所以,将理性运用到感性之中,增强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实用性、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视唱练耳对基本乐理的理论升华

纯理论的基本乐理讲授不宜直接感受音乐, 而通过与视唱练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视唱练耳的理论基础是基本乐理, 视唱练耳教学中没有了基本音乐理论, 就成了没有效率的盲目的教学方式。 反之,基本乐理教学如果脱离视唱练耳的话,就成为是空洞的、缺乏实践的教学。 通过视唱练耳的实践来体会曲中的调式、节奏、节拍等内容,这样基本乐理的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

1、节奏、节拍的理论升华

视唱练耳教学,是让学生在巩固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基本节奏型, 掌握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变化及各种节拍变形。 节奏在视唱练耳中要用声音来表示它的强弱规律。 对于一般及特殊划分的节奏型,在理解和巩固时,结合视唱练习来进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本乐理课程的学习才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反而会充满生命力、感染力及音乐表现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提高。

2、速度、力度的理论升华

在乐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速度、力度等音乐术语的概念,意义及它的表现作用,但如果没有实践上的巩固,我们还是不能体会到音乐的风格及情感特征。 学生可以熟练地背诵不同的速度及力度记号的意义, 但不通过实际音响效果去识别,就是纸上谈兵了。 在乐曲中,谱面上的速度、力度记号能够直接地反应作家们的意图,若不把枯燥的术语、标记结合到具体的视唱曲中去理解和巩固,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乐曲中的情感。

3、调式的理论升华

在视唱学习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直观的理解和体会大小调式、民族调式的特征,使学生们更加熟悉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及了解音乐语言,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和学习好音乐。 因此, 视唱练耳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巩固乐曲中的调式、调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不会单纯枯燥。

四、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学习中的相互运用

基本乐理注重理论方面,视唱练耳更注重实践方面,如将两者紧密地结合,既重视理论,又兼顾音响,这就是理论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视唱练耳教学中要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知的经验中学习、运用和巩固基本乐理知识,以视唱练耳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

1、调式的相互运用

调式是视唱练耳中的第一要素分析, 理论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互结合,调式、调性方面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在视唱学习中,对于五声调式的乐曲练习,首先要掌握五声调式的概念,熟练地掌握好五声调式音阶的视唱,才能更好地去把握五声调式的旋律,分辨出中国民族旋律中的调式、调性。 理论的学习对视唱练耳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视唱练耳对基本乐理有着一定的理论升华,如五声调式、调性,我们只是单一认识到其关系及概念,不知道它的音乐风格及其色彩,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我们可以从感性上提升五声调式的理论, 更能够了解熟悉中国民族调式色彩。

大小调式体系与五声调式体系完全不同, 这种不同表现在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和调式音级的相互关系中,而不是表现在调式音阶的结构上。 当我们判断出调式,才能写出旋律,如果连基本的调式类型都判断错误的话,整个旋律就会写错,和弦连接也是错误的,可见,在视唱练耳中调式调性非常的重要。

2、节奏、节拍的相互运用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 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以及教学目的,既从理论上使学生把握音值长短和强弱拍律动的规律, 更通过节奏来实际体验音乐情感与生活情感的对应关系。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的表现要素,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内容的表现等都有重要意义。 只有学习好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好节奏和节拍,才能更好的学习视唱练耳。

另外旋律是节奏、节拍与音高的结合体,给单调的音高加上跳动的节奏,就成了旋律。 旋律是视唱练耳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开始接触音乐的时候,就有旋律的模唱,当有一定基础的时候,练耳课上就有旋律听写,旋律听写是一个综合体,由调式判断、节奏、单音多方面因素相结合。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音乐理论课中的主干课程,在音乐教育或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基本乐理的运用指导着视唱练耳的学习,视唱练耳巩固提升着基本乐理理论内容。 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这样会更好地理解把握音乐,表现音乐,对提升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2] 赵微.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教学之探讨[J].乐府新声,2009,(1):18.

[3] 冯建华.音乐院校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1,(9):46.

[4] 牟雪莲.视唱练耳课兼并乐理课的可行性分析与思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2):56.

猜你喜欢

乐理乐曲旋律
春天的旋律
始乱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7月,盛夏的旋律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悲伤的乐曲
大地的旋律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