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维度

2014-08-15○汤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情感

○汤 云

(金坛市第四中学,江苏 金坛2132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应该侧重提升个性解读能力,在阅读步骤当中,创造阅读才是我们需要追寻的最终目标。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体现个性化阅读,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认为只有产生新奇的观点才可以称为个性化阅读,或置文本于不顾,或一味求新求异,或置文本基本价值取向于不顾,使阅读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阅读形式,它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当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等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在多元化、多角度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要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必须从以下三个维度落实教学。

一、尊重和理解文本是个性化阅读前提

个性化阅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学生只有把握了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了文本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发挥个人的智慧,获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有学生把愚公的行为理解成“蠢不可及,冥顽不灵,他可以采取更智慧的方式,比如挖隧道,比如把家搬到山那边”,这样的理解固然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显然它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背离了文本对愚公精神的肯定。这些所谓的个性化解读,其实都游离于文本之外,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缺乏对文本的把握,再个性化的理解也会自相矛盾,浅尝辄止,甚至会误读错读。所以,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理清作者的思路,走近文本,对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感受文本的动人之处。阅读首先要求我们能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只有从文本的语言中去倾听、感悟,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吸收其中的营养。如果文本的内涵没有把握好,再怎样的延伸拓展都只是没有依托的空壳。因为,纵然是一千个,但他只能是“哈姆·雷特”。

二、用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体验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立足点

笛卡儿说过:“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但交谈是相互的,如果只是去读,去接受,那么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真正的阅读应该能促发自己的思绪,在作品中看到生活的影子,与作品进行心灵的沟通。个性化解读,属于自己的独特心灵体验,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需要让阅读本身带给我们生活的启示,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果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文本,试着让学生去扮演某个角色感受文章中的细节,就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的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出发,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有的学生从儿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读出了父子间隐约的隔阂……正是这种尊重文本,重视以自己的经验体验文本的过程,学生才读出了各自的真实感受,产生了与文本的共鸣,受到了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也正是学生读出了各自的真实感受,才能创造性地发掘作品丰富的内涵。

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出发,反思教学实际,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课本,教学与生活实际脱离,从而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从教材来看,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易理解,有时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只是被动勉强的理解,这样势必会影响阅读的效果。事实上,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语文源泉,所以教师要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更要指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理解文本。

三、艺术化的引导是个性化阅读不偏离方向的基本保证

提倡个性化解读,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因为学生受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在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之偏颇甚至错误的解读,这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解读适当做出评价和纠正。要明确,课堂化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是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千姿百态的解读呈现。不能只看结果,而要关注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体现出的方法和能力,看学生对文本解读是否言出于衷,是否言之成理。这样的关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意义重大。

在《雅舍》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雅舍之雅在于那种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趣味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谈谈这种心境对我们的启发。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整合,甚至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最后围绕“精神的高贵高雅”,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最终回归到文本,实现阅读的目标。“收”就是一种课堂调控,教师要拿捏得当,注重语言的艺术,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个性化阅读的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

四、以发散思维形成对作品新的解读是个性化阅读的最终目标

阅读活动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读者与文章之间形成情感和理智的交融,进而促进自己去审视自我,发现自我,重新构建自我。简单地说,就是能从阅读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指导我们的生活。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自己”,也就是自我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精神。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语文课堂才是鲜活的、灵动的、深刻的,才有智慧的碰撞,才是生命成长的课堂。

还是以《远和近》为例,当我们跳出距离和美的思维模式,会发现其实这篇文章可以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这里的切入点有很多,比如,远方的美虽然因为距离化为乌有,却在曾经的日子里支撑司机面对一次次的悲哀与危险,司机二十多年的岁月,正是因为心存对幸福和快乐的憧憬而变得生动美好,那么谁能否认美好的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呢?而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也是在对美的向往和信念中实现的吗?再选择一个角度,当我们一路远眺,去追逐远方的美好,我们曾经的生活却又变成了回忆中的美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活在当下,珍惜现在呢?为什么不试着发现身边的美好呢?当每个人能从这样的阅读中真正形成自己的理解时,阅读才真正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结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立体化呈现的不同之美,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属于自己的审美乐趣,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幸福的心灵体验,美丽生命,充实灵魂。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