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役介词“给”的产生

2014-08-15李文静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构式介词宾语

○李文静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325035)

“给”在现代汉语中应用极为广泛,它最初用作动词,为“给予”义,而后,又发展出丰富的虚词用法,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刘永耕指出,“给”字及相关句式的研究是汉语语法学中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课题之一[1]。张伯江(1999)认为:“给予”义是现代汉语双及物式的基本语义,给予双及物结构是汉语双及物结构的原型,是这类句式演化的源头与核心[2]。朱娅境认为“给”除了表“给予义”,还表“处置义”与“被动义”[3],但很少有人论及“给”的“使役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使役介词“给”的产生。

一、“给”的动词义与“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构式

《说文》:“给,相足也。从糸,合声。”《广韵》:“居立切,入缉见。缉部。本意为给予、赐予。”例如:

(1)“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髙诱注:“给,與也。”(《吕氏春秋·权勋》)

(2)诸内外官五月给田假,九月给绶衣假。(晋《启断众公受假故事》)

以上例子中,“给”均为“给予、赐予”义动词。例(1)中“给若金”即为“给予或赐予若金”;例(2)中“给绶衣假”是“给予绶衣假”的意思。

当“给”为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时,“给”表达“给予”义,其中,“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构式为基本构式。例如:

(3)韩大嫂,我主给你五两,你看我分上何如?(《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

(4)窃生谬叨圣恩,以奉母赈荒代粮一事,给母三品诰命,授生文华殿中书舍人,支俸管事。(《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以上例子,均为“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构式。“给”的直接宾语分别为数量词组“五两”、普通名词“三品诰命”。在这一构式中,由于“给”作为所在句子的唯一动词,且其直接宾语为具体的事物,“给”的动作性强,独立性大,“给予”意义明显。

二、给予动词“给”向使役介词“给”的演变

汉语的介词大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转变成介词有两种情况:一是词汇意义丧失,只有语法意义,如构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把”和“被”。二是虽然虚化,但仍保留了一些词汇意义,如“替”、“为”等。“给”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后一种状态的半虚化介词[4]。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给”的语法化历程。

(一)“给”前出现其他动词

“给”前出现其他动词这一情况,可用构式“V+直接宾语+给+间接宾语”表示。在这一构式中,句子要表达的意义在于“给谁”,而非“分什么”,即句子的语义重心在后半部分“给+间接宾语”处。由于“给”处于句子的核心部分,动词性强,意义凸显度大,不容易发生语法化。

(5)看光景,儿子也不能和你一处同住,不如叫他分个产业给你,另在一处。(《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6)也有说姑娘做了王妃,自然皇上家的东西分的了一半子给娘家。(《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从上例画线部分可以看出,“给”所在的句子为连动式,“给”在句中为动词,“给予”义。上例中,虽然“给”前出现其他动词,但句子的语义重心仍然在后半部分,处于句子语义重心的“给”的动词性质也没有改变,动词性也没有减弱,所以此时的“给”并没有发生语法化,仍然为“给予”义动词。

(二)“给”后出现其他动词

“给”后出现其他动词,是其从“给予”义向其他义位发展的基础。若“给”为所在句子的唯一动词,它的意义就不能虚化。只有当“给”后出现动词,它才为“给”向其他义位的虚化提供了可能[5]。

“给”后出现其他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

(7)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8)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例(7)、(8)画线部分中,“给”所在句子均为“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构式。这一构式从表面上看,只是“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构式加上了一个动词V,实际上“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构式中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间接宾语”是动词的施事者,“直接宾语”是动词的受事者,它们的实际语序应为“给+间接宾语+动词+直接宾语”。所以,上述例中“给”所在的句子我们可以分别理解为:“给你吃一口酒”、“给那些人吃东西”、“给你官做”。

2.直接宾语+给+动词

(9)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们垫着磁片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这一构式其实和“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一样,只是其中的间接宾语脱落,直接宾语所处位置改变,成为“给+直接宾语+动词”构式。“间接宾语”没有重新出现在“给”的后面,“给”的前面没有了使役的施事者,所以此时的“给”没有完成向表示“使役”义的转变。

(三)“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中“直接宾语”的抽象化

“给”字后面出现其他动词,是其从“给予”义向其他义位发展的基础。在“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和“直接宾语+给+动词”两种构式中,“给”的“给予”义虽有减弱,但并没有完成其向使役介词的转变,那是因为“给”的直接宾语为具体的东西。当直接宾语由具体变为抽象时,“给”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例如:

(10)想到上天这番厚恩,众人这番美意,我如今既作了他家的媳妇,要不给公婆节省几分精神,把丈夫成就一个人物,替安家立起一番事业来,怎报得这天恩,副得这人望?(《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

(11)贾母忙拿出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妈妈坐了。(《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例(10)、(11)画线部分中的“给”即为“使、让”的意思,为使役介词,完成了其从给予动词向使役介词的语法化。

三、“给”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给”字所在结构的复杂化

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导致“给”句法位置的改变。就多数情况而言,词汇的语法化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置的改变诱发的。当一个动词经常在句子中充当次要动词,其语法位置被固定下来之后,词义就会抽象化、虚化,并最终变为谓语动词的修饰成分[6]。例如:

(12)韩厥后仍为上将,给程婴十顷田庄。(《赵氏孤儿》第五折)

(13)又在休宁县告明缘由,使用些银子,给了一张广缉文书在身,倘有不谐,当官告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以上例中,“给”为所在结构的唯一动词,其后皆跟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作宾语,“给”为“给予”义。“给”当“给予”义讲见于上古汉语时期,如我们之前的例(1),但这种意义直到南宋时期,使用频率才高起来,并在清代中叶产生了介词的用法,用来引介受益对象。

(14)他嫂子给他揭了盖头。(《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

(15)你只把那银子给我拿了去。(《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七回)

例中,“给”后又分别出现了动词“揭”和“拿”,“给”不再处于句子的核心位置,而是退居于次要位置,“给”的“给予”意义弱化,引申出“替”、“为”的意义,在句中用为介词。

(二)名词的次类变换

表“给予”义的“给”须具有给予者、发出、给予物、使获得和接受者五个义素。其中“发出”和“使获得”这两个义素结合起来才体现了“给予”义“给”的行为动作意义[1]。

(16)侯爷一看金头虎真顽皮,要是不给他一个厉害,他是满嘴里没完的骂街。(《三侠剑(上)》)

(17)老师为国柱石,气坏了倒不是玩的,将来给他个厉害,叫他服个罪就是了。(《官场现形记》(上))

上例中,“厉害”虽不具有“具体有形”这一特征,但是在认知上我们是可以把它当作具体物品来对待的,可将其理解为“厉害的事”等,“给”仍然为“给予”义。

只有当充当“给”的直接宾语的成分不再具有[具体有形]这一特征时,“给”才语法化为表“使、让”义的使役介词。正如刘永耕讲,如果“给”中的给予物无法作为有形物品来认知,其他义素就会发生改变,表“致使”义的“给”就产生了[1]。例如:

(18)为听了旁人的话,无故给平儿没脸。(《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19)紫鹃这话原给黛玉开心,不料这几句话更提起黛玉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一发珠泪连绵起来。(《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以上例中的“给”均为“使、让”义,也是从《红楼梦》开始,“给”字产生了使役介词的用法,完成了其语法化过程。使役介词“给”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如:

(20)你也别八个长篇了,你先弄个微型小说——真写出来给我看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21)“我年龄大了,也卖不动了,都收走了倒给我省心了。”(人民网)

四、结语

使役介词“给”是由给予动词“给”语法化而来的。随着“给”所在结构的复杂化、“给”和V之间语义关系的改变以及直接宾语从“具体有形”到“抽象”的次类变换,给予动词“给”在清代中叶衍生出使役介词的用法,完成其语法化,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

[1]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5(2).

[2]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3).

[3]朱娅境.表处置义与表被动义“给”字的初步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11).

[4]宋春阳.“给+N1+V+N2”中“给”的语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2).

[5]施关淦.“给”的词性及与此相关的某些语法现象[J].语文研究,1981(4).

[6]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3).

猜你喜欢

构式介词宾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介词不能这样用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