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改革模式实证研究

2014-08-15惠延东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延安职业院校办学

惠延东,同 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延安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遵循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突出服务区域经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确立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思路,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顺畅运行。 积极与行业紧密接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 联动县区职业学校积极服务经济社会,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一、制约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

1、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今天社会上重视学历教育、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 某些用人单位设置门槛过高,如学位学历的要求过高,有的行业招聘考试的报名资格将高职学生排除在外。

2、行业,企业,学校间尚未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交叉领域存在相互挤兑的问题, 资源配置尚未发挥效能最大化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 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属于不同领域,条件所限,造成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资源闲置和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领域不同,管理分散。 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各行业部门领导;二是证书各发各部的。 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有关证书。 三是职业中专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分属不同的部门, 还存在着分散重复办学、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所设专业相似,各自为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同时,县区职业学校目前采取是两级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存,冲击了职业教育发展。

3、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

目前,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和受教育程度,不匹配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滞后,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较低,持有资格证书的人较少,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另外,国家相关行业准入制度未真正落实,如先培训后上岗,,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程序简单。 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4、职业院校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意识,还未得到企业认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一些企业还担心学生去实习会影响企业的生产。

5、缺乏强力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倍受政府、院校、企业重视,已成为评价院校职业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但还存在一头热,一头温情况,但至今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浅,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

二、延安开放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改革模式

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服务为纽带,进一步完善、整合职教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拓展就业渠道,增强整体实力。 各县区职业教育通过评估、示范、重点建设等措施,发挥联动效应,规范办学。 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校联合、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力打造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流职业教育模式,打造延安职业教育品牌,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一)借力登高,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四大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政府主导,借政府之力,拓展专业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延安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实施内引外联,提升师资力量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要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继续全面推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挂职锻炼, 同时广泛吸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作兼职教师。

3.全面开展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多能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三)建立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开放办学模式

坚持企业技能型人才与教师相互交流,实施教师进工厂,能工巧匠进课堂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结合专业特点,课程要求,实施工厂现场教学,师徒同台操作,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

(四)以服务为纽带,加强产教结合

1、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是职业院校工作重点和焦点

从职业教育特性来看,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能够顺利从业,并熟练技能的人,其一切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发展、创新也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学习。

各级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当前社会的应对, 而且更要着眼未来,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的准备,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选择、教师的业务提升、教学设备更新补充等等,都要考虑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生理念,即便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 也该是我们服务工作的延续。 以就业效果反射教学,促进教学,以就业效果不断提升教育创新,这是我们职业院校工作重点和焦点。

2、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 面向行业、企业和学校间开展培训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延安职业教育的龙头, 走到了职业教育前沿,努力构建与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等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 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系统, 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具体表现方面:

一是开展行业培训服务;

二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三是开展区域经济文化培训服务。

3、利用“双师”教师资源, 面向行业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指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研发,培养人才,如:延安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为企业鉴定油品服务, 拉动了学院与企业互动,并带动后期各项合作。

(五)完善机制,在政策保障上求突破

一是完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大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力度, 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就业准入政策,全面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6 号令规定的就业准入, 引导和规范企事业单位合理用工。

二是完善产学结合的制度。 ①每年举办一次校企合作论坛,加强我市职业院校与主要行业、企业的联系,探讨、交流培养技术型人才新模式,促进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②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接收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 每年开展考评,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③扩大举办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订单式冠名班。 如: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为上海中曼公司所办的“中曼班”。 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积极合作,主动派技术员手把手指导,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三是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引导企业在引进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时,逐渐取消岗位限定、高学历限制,给予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

总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解放思想,打破学校封闭状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生产相融合,实现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的“三融合”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所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进一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

[1] 孙春涛.转变观念开放办学实现教育与职业共同发展[J].辽宁高职学报,2004,8.

[2] 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猜你喜欢

延安职业院校办学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延安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