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4-08-15吴丽华
吴丽华
(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江西 吉安343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最高层次,是培育拥有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等高水平人才的高地,是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家园。 在网络多元文化的渗透冲击下,高校的思想教育阵地面临“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管控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深远”[1]的挑战。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如何找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如何准确把握两者有效融合的途径、方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价值困境
1、网络的全球性和虚拟性,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混淆
由于网络无国境的特点, 某些国家或敌对势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网络上推行文化霸权,企图将不实信息或他国的价值观强加于网民, 从而达到他们政治垄断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不同政治的价值观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 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浅,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免疫能力差, 当其从一元的价值观教育进入到多元的价值观并存的网络生活方式时,易被网络上意识形态渗透和控制,造成思想的混淆和反叛,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减弱。
2、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弱化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像把双刃剑, 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如飞信群通知、学生信息的管理、网络咨询服务等; 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网络“自由”国度里,某些大学生特立独行,不喜欢受道德、法制或规章制度约束时,道德观念危机就悄然而至。
3、网络的依赖性和诱导性,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
大学自我安排的时间较多, 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又较差,不少大学生都会沉迷在网络游戏、电影歌曲和聊天中。 有研究表明,上网时间越久,孤独抑郁的情况越严重。 与网络相关的心理疾病还有网络依赖症、网络强迫症。 不少大学生因沉迷电脑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导致荒废学业。 其实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控制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生活动力,没有树立长远的理想抱负。 若长期发展下去,网络将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萎缩、自我的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最终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完全缺失。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
1、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坚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决定。 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需要广大青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投入国家的建设,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强盛贡献自己力量。
法制与道德教育, 是人们在日常行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可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学校方针政策和特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学风。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党员建立网上家园,始终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行思想导航。 针对广大学生,也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 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2、重点:心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当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历尽千难万阻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因为老一辈革命家心存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在学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理论时, 也要善于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关于十八大指出的“爱国”和“诚信”,学校要结合自己本地特色进行宣传教育。
3、落脚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国家的安定团结, 稳定发展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是否愿意认同和接受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曾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2] 敌对势力要颠覆一个政权,是先从意识形态开始的。 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占领网络这块重要阵地, 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对策
1、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核心体系与网络思想教育融合的新思路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特别是专职辅导员除熟练掌握网络媒介的特点,熟练地使用各类软件,善于撰写各类博文和微博等网络文体外, 还要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体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有效融合, 通过制定相关方案推进思政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 同时网络软件研发人员也应该积极思考, 基于互联网或智能手机的平台,精心设计出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 和互动性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软件或游戏, 使校园思想政治网络平台能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关注,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2、育人者先育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辅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必须在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网络能力、谈心谈话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能力上努力提升。 只有先做到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才能培养好学生。 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应开通博客或微博, 在网络平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径。 笔者调查发现,生动的图片、幽默的网络语言、 大量的案例或故事和主题鲜明的专题都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浏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实践中,可以在博客中开设版块,专门述说学生的真实事例,运用报道与书信结合的方式,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同时也对学生做的好的方面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3、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构建公正、民主、平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网络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营造了“平等”的话语语境。 在辅导员开设的微博或博客等网络平台上,学生与老师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当代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了解国家和社会的最新资讯, 或发布或扩散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对学生的言论要及时回复,要善于利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主动以主人公的姿态来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学校各方面服务的改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构建一个公正、民主、平等的网络平台,比如暑期正值伦敦奥运会开幕,奥运主题为“激励一代人”,笔者撰写《从中国体操五虎将奥运夺冠到班级团队精神》、《伦敦奥运 激励你我》等博文教育引导学生要重视集体荣誉,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要积极奋进。
当今,由于网络的传播的离散、裂变特点,若出现突发事件或错误、不实言论时,必须用疏导的方式,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回应网上质疑,及时有力地抢占信息话语权的制高点,疏导大学生心中疑惑。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将学生群体按照班级、党员、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划分QQ 群、微博群、博客组等,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发布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内容,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在开放虚拟的网络空间也要做爱国、守法、友善、诚信的好公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也要遵纪守法, 具体做法可以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课程、 举行相关主题班会或印发网络安全小册,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自律意识。 国家网络安全部门和学校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过滤, 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监控。实行网络实名制,各类信息平台如QQ 群、班级微博、班级博客等一定要用实名注册登记,有专门的管理员,规范网络的管理和监察。 总之,在新时代高科技环境下,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使用网络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个爱国、守法、友善的好公民。
5、建立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教育机制,全景式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思政理论课、党团活动还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校积极开展重走红军路体验式教学、井冈山舞蹈史诗、宿舍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这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非常受学生喜爱的重走红军路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身体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同时组织他们采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红色歌谣和红色标语, 并把相关活动转化为红色博文和微博,这样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和采集采访能力,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6、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魅力
(1)善用各类网络流行语言和文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体系非常重要, 深奥难懂的教育语言不但会造成受教育者的思想混乱, 也难以入耳入心。 博客、微博、手机报等网络平台若掌控了话语权,将会对关注者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时政观察力, 善于利用网络热门词汇,主动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抛弃空洞的、模糊难懂的语言文字,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代替,比如曾经走红一时的 “淘宝体”、“凡客体”、“甄嬛体” 等网络文体, 还有“hold 住”、“正能量”、“给力”、“元芳,你怎么看?”以及不同表情的脸谱等网络语言, 比如笔者在全国辅导员博文比赛的获奖博文《启心灵之窗 助梦想飞翔》中运用大量网络语言,在一周内收到1000 多阅读量并被中国大学生网名人讲堂和某学院学工处网站转载, 在学生中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网络语系与大学生沟通交流, 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大学生喜爱的象征性网络语言或符号写出博文或微博等,用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
(2)合理设置网络平台版块,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对比较著名的网络团体博客、 微博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以下几点规律:一是无论博文还是微博,版块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学生觉得信息找起来困难。 二是思想教育主题版块比较隐性和含蓄,而从文化传承、热点新闻事件等方面引导学生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关注点聚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并取得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充分利用富有本地特色的教育资源
各高校在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我校就可以根据井冈山特有的红色、古色、绿色教育资源,建立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井冈山大学拥有的红色教育资源宝库:如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以及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之称的东固等, 在网络红色博客和博文就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教学资源,如纪录片《井冈山丰碑》、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的会刊《井冈山精神研究》,青年时政网络在线辩论,邀请田永清将军做雷锋精神报告等,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活动,都是网络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在网络中也有高点击和关注率,吸引着学生主动参加和思考, 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爱党、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政教育。
四、结论
无论有线互联网还是3G 互联网络,网络在高校的广泛使用,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供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新方法和契机。 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政教育核心,如何创新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需要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度重视, 并积极探索和思考找寻传统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的途径。 进一步发掘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与网络时代相适应,主动拓展网络知识和掌握网络流行用语, 发挥网络博文或微博等的强大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这样才能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切实地建立能吸引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达到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1]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