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时随心上好语文课

2014-08-15高进儒

语文天地 2014年35期
关键词:公开课语文课竞赛

高进儒

在初中教语文那几年,曾参加过许多语文公开教学,多数都是讲课、说课竞赛。毕竟是竞赛,所以有名次,基于此,大多数教师都会绞尽脑汁、呕心沥血、肝肠寸断、誓死拿奖,这不是讽刺。笔者了解一线教师的心意,竞赛课对于大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一个人、甚至一个学校、一个市县区、一个省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关乎比赛人的工资、奖金、待遇、荣誉、职称、提拨,甚至关乎孩子是否就近入学。而且,这就如同一个歌唱明星“唱好一首歌,享用一辈子”的现象,如今的课堂竞赛也有“一辈子只需上好一节课”的现象,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教育界大师出名前不也是从“一节课”开始的吗?所以像我们这类凡夫俗子也只能趋之若鹜。

就拿笔者来说,在语文教学学术上根本提不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会跟风、逢迎。参加比赛的心态总是功力的,总想“付出一滴汗收获千石粮”。前几年,为了拿到第一,试图以学术理论求捷径,以教学效果求轰动。不过,在这种不纯不实的动机下,笔者还获得了一次省级一等奖,两次市级二等奖,两次市级三等奖。这些等次里面,要说有点学术之心的,大概也就是甘肃省教科所那次说课比赛一等奖了,其余均属华彩的表演。

笔者要说的是,课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朴实、真实的上课常态的体现。我们是一群教语文的人,我们不是演说家,不是圣人,更不是教育家。所以,对于课,平常怎么样,竞赛课就怎么样,平常随和,就没有必要在公开课时扮演慷慨激昂的英雄。陈毅大将军的“光景常新随意赏,不因佳节强登楼”,以真诚处之,随心上好语文课,不存芥蒂,孩子也自然以诚待之,平平常常、飘飘洒洒、自自然然、欣欣微微,如果课堂上能够心与心交流,假以时日,教课必定会行云流水。课下一副脸孔,公开课又换一张脸孔,这样岂不太累?

前几日,参加了陇南市高中语文课堂竞赛决赛,单从笔者了解的语文课来说,大多五彩缤纷。有的老师在课堂即兴作诗,有的庄严肃穆地讲离愁别绪的故事,有的把小说课变成了表演课,有的餐桌式教学,有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我今天不是为比赛而来的,而是为你们而来的……”

竞赛课中,笔者感觉,许多教师不是往课本本身的“内容”上用苦力、用真力,而是往“创意”上下工夫。笔者听过一堂课——当然是这次竞赛课,讲课内容涉及两首诗歌的比较,赛课人在课前把孩子们分成三个小组,然后在课堂上比赛,任务和问题由老师指定。讲课当中,笔者发觉,问题刚提出,还未等学生思考清楚,答案就从授课者的嘴里出来了,好不尴尬。比赛结果还是市级第二名。评委老师后来点评说,此堂课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符合“新课标”理论,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笔者思考,啥是新课标?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当听到这样的评价时,笔者心里一下子觉得这是评委们的“学术强奸”。

笔者认为,就算是按新课标来界定,语文总归是语言上的东西吧!教学方法再讲究“新”,总不至于把最根本、最传统的都丢掉吧!这是目前语文教育界的集体学术浮躁。新课标尊重创新,但须在尊重、整理传统成果基础上的整合,须在尊重母语教育固有特点基础上求真,须在讲求实效基础上务实,绝对不是“另开小灶”,更不是“一棒子打死”。亲爱的语文老师们,汉语母语教育已存在几千年了,现代人,应该心胸坦荡,目有古人。

语文课,必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然传承“真实、自由、个性、多元”的人文精神,但也必然附带听说写读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诵读。截至目前,笔者没有找到比诵读更好的学习语言文化的方法了。换句话来说,诵读是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语文教育最根本的方法,是最本然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讲授文言诗词歌赋,假如没有诵读,就没有语文学习的至境。那天,笔者讲的一首宋词,只采用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诵读,结果被打入“传统教学”的行列。可悲的“新课标理论”。这真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再说说赛课当中多媒体对语文课的干扰。现在的多媒体,简直惊天地、泣鬼神,声音、图像可以说无所不能,这就给赛课人提供了条件。就说在前几天的语文赛课当中,几乎所有教师都用声电光来给自己的课“锦上添花”。笔者看到有些赛课人,把上课的所有环节、步骤都付诸多媒体课件。讲花哨,笔者也会,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觉,学生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受到音乐、图像、视频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的注意力。当每播放一首歌曲时,学生都会好奇好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而学生真正放在课文内容本上的精力都被耗散掉了。多媒体仅仅是辅助,但我们的赛课,角色发生位移,媒体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成了辅助,语文课的本质消失得无影无踪。很悲哀,语文课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多媒体用得好的人才能得到赛课第一名。

赛课前,为准备多媒体,笔者构思、画画、配音、合成、修改、调试,笔者三番五次找专业人员帮忙,所占时间是平实写教案备课的30 倍。这并非夸张,只是为笔者的精力叫屈。笔者在想,真正天天在课堂上完全用多媒体上课的有几人?普天之下,笔者想只有公开课有这种怪状。说透了,比赛课用多媒体无非就是添加一个热闹的表演而已。

再说说高中语文课,它其实就是舌尖上的文化,它重视语言学,更强调文学;它重视白话,更强调文言;它重视“举一”,更强调“反三”;它重视分析,更强调吟悟;它重视理解,更强调背诵;它重视散文,更强调诗歌;它重视神圣与崇高,更强调平实与真诚;它重视写实,更强调写虚;它重视统一,更强调多元;它重视技术,更强调精神。笔者上课本着“循古求新,激浊扬清”的原则,反对在高中语文这片热土上搞“伪圣化”、“技术化”,拒绝形式主义,高举“激情吟诵”的旗帜,与学生一起说话、一起吟诵、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去触摸文字的体温和文字的血脉及文字的灵性。

假如某一天,我们通过课文本身影响了学生,把课本上生涩的、难懂的的语言文字变成一首首可以传唱的“流行歌”,让学生与我们“动于忠”、“发于声”地朗诵,让学生在课后真正为你而竖起大拇指,这就够了。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最高境界必然是朴实,是浑然天成、随心所欲、有滋有味、真心处之。当然,语文课的外在形式可以“人造”,剧场的轰动更容易策动,容易模仿,但关乎人格的语文应由什么支撑,由“心”吗?那些试图在竞赛课上真正有所造诣的同人们,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从教,都要以“心诚”待之,去除糟粕,留取精华。这不难做,但何时能这样做?答案自勉!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语文课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我看竞赛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创新思维竞赛(3)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