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刍议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35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惯笔者

杨 威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笔者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笔者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它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方式,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20分钟)。在早读课上,笔者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每节早读的最后5 分钟,笔者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中找寻标准答案。在这样的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根本没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问答模式,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点句子、早恋现象、现代人的爱情观等方面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学完那篇文章,笔者还推荐他们阅读鲁迅的《伤逝》。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还自创了很多佳作。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问题,教师不应急于分析、解答,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和提高。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的学生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做到因生制宜。对于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学生,应让他们进行以理清主旨为目的的理解性阅读;对于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学生,应让他们进行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对于能赏析评价的学生,应让他们进行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一定要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对于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作无味的问题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对于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对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总之,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读完每篇文章后都有收获。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阅读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朗读和默读的习惯、精读和略读的习惯、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和多读书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笔者大肆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结果,学生收集的资料比较齐全,涉及到的书之多,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收集的书目有《我国加大防治生物入侵力度》、《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入侵生物,朋友还是敌人》等。因大量的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宽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对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纸杂志,并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惯笔者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