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4-08-15陈庆云王前文张立琴
何 婷,陈庆云,王前文,张立琴
(1.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3.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等机构组建的科研实体,是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稳定、吸引、培养和集聚优秀科技人才,凝聚高水平学科研究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科技发展方针,围绕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产业布局,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云南省已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共35个。2012年,云南省科技厅实施了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对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评估。本文重点阐述了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1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
2008年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以来,云南省重管理、强保障,不断加快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加大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安排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经历了从无到有,2008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2012年达到1400万元),引导重点实验室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截至目前,云南省已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共3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云南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力量,优秀科研人才聚集、培养的摇篮,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基地。
1.1 学科分布突出云南省特色和优势,成为支撑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性、基础性研究领域积极布局,突出重点领域和优势特色。从学科分布来看,通过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公安技术等6个重点学科的布局建设,基本涵盖了生物、烟草、矿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从依托单位分布来看,主要发挥了产学研三方中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18个,依托科研机构建设的有15个,依托企业建设的1个,依托医院建设的有1个。从地域分布来看,为滇中产业新区的发展提前布局,仅昆明就达33个。
目前,云南已基本构建了适合本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实验室发展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省重点发展领域,从基础研究到战略高科技研究、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对云南省的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1.2 构建设施先进、开放共享的研究支撑平台,为全省基础研究提供重要保障
截至201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筑总面积31830万m2,仪器设备2612台,其中,进口242台,占9.26%;国产509台,占19.49%;其他1861台,占71.25%;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数量占总数的15.82%,10 万元以上设备价值占总价值的74.76%,大型仪器价值占绝对优势,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体先进。有70.59%的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按照规定实现内部开放和共享,通过有偿服务方式实现对外开放,设备先进、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平台为全省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保障。
1.3 凝聚和稳定了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和团队,培养后备人才作用突出
当前,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队伍主要由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组成。截至201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重点实验室共1469人,其中固定人员131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占总数的89.52%;客座人员154人,占总数的10.48%。固定人员中,按学历划分,博士533人,硕士41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72%;按职称划分,副高以上科研骨干687人,占52.3%。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人员结构体现出以中青年为骨干,高学历、高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占多数的结构特点,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人才队伍。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共培养博士224名,硕士877名;培养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16名、省创新团队11个;引进省科技高端人才11名,为提高云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1.4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创新成果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基础研究项目的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共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 140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97 项,省部级项目 604 项,合同经费达 22.85亿元。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0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3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7项,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4158篇,其中核心期刊2177篇,被SCI或EI收录1819篇,影响因子5以上的有65 篇;出版学术专著155 部;申请专利601项,其中获得授权396项;制定(修订)标准65项。获得重点新产品认证5个,其中欧盟1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获得农业新品种认证25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9个。成果转化效率得到提升,科研成果内部转化19项,产生经济效益约2.6亿元;外部转化49项,产生经济效益约142.6亿元。
1.5 学术交流合作水平提升,促进了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发展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会议、人员互访、合作研究、学术报告、特邀讲座、合作培养等方式,与国内外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双边、多边共同研究、开发协作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合作交流平台,带动了省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协作水平、创新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
截至目前,重点实验室与126家国内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国内77家,国际24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研究经费达1019.87万元。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4次;参加国外、国内学术会1885人次;来室讲学国内外专家362人;派出讲学专家25人,共设开放课题160项,由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担当课题负责人。
2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研究方向及目标有待与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紧密结合
省级重点实验室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上游,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研究支撑的功能。随着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原始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实验室囿于原有名称和学科方向上的制约,在支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遇到一些问题。由于既定研究方向确定较早,与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存在不适应性,使实际研究重点与原定的研究方向存在一定的偏离,需要结合实际对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及研究方向进行再次审定和凝练,通过调整,使其更符合云南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基础研究平台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的作用。
2.2 投入不足,尚未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
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实验室必要的运行经费由省级财政以科技经费的形式支持,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其他经费由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和实验室解决。由于支持力度有限,人员引培、实验室设备更新等支撑实验室发展的必要支撑条件没有稳定经费来源,开展研究工作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各种竞争性科研项目,尚未建立稳定支持渠道,使省级重点实验室难以按照预定的研究方向与建设目标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难以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2.3 领军人才匮乏,研究队伍层次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领军人才缺乏是制约重点实验室发展壮大的瓶颈。目前,因地理因素、资金、制度等局限,实验室吸引、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总体来看,实验室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但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不足。
2.4 缺少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
有部分实验室研究队伍较小,力量分散,难以申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对学科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受到限制;部分实验室引进人才困难较大,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研究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不够丰硕。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虽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在标志性成果展示方面缺乏重视,显示度不强,难以展示其研究能力和水平。
3 促进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推进“两强一堡”战略实施,使重点实验室成为推动云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出3点建议。
3.1 进一步凝练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挖掘标志性成果
应结合学科发展新方向、新趋势,对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重新命名,使其更能体现学科发展方向,更能体现实验室支撑云南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一步凝练和明确主要研究方向,使其与实验室名称、代表性研究成果相协调,突出重点和特色。
标志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科研能力的体现。重点实验室应总结分析其发展中的经验和特色,在论文、重大项目、人才队伍、学术交流、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科技奖励等方面挖掘其标志性成果。
3.2 进一步优化重点实验室发展布局,适度调整依托单位分布
为满足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大科技的需求,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应统筹规划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优化重点实验室的布局。适时、适度支持玉溪、楚雄、曲靖等地区,依托各地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各地的特色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推进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有重点、分步骤地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及有条件的转制院所,建设企业和行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对于企业自建的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应在科研经费和项目审批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3.3 充分发挥依托单位作用,给予稳定支持
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系,对重点学科与优势技术领域建设、培养高技术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托单位应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做到人事、财务相对独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支持和帮助实验室统筹整合创新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项目任务、人才引培等方面给予稳定支持。
3.4 进一步发挥主管部门指导服务作用
作为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省科技厅要加强指导和联系,建立实验室不定期交流机制,以举办沙龙方式组织开展实验室人员交流经验,共谋发展,促进实验室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主导和服务功能。
4 结语
目前,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云南省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凝聚和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解决云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是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云南的攻坚阶段。为此,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必须紧跟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在参与国内国际科技竞争中寻找自身持续发展的位置,适应创新性云南建设的迫切需求,使云南省的研究实验基地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之成为云南省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阵地,为提高云南省科学技术水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