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甘蔗产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4-08-15贺承香
贺承香
(文山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文山 663000)
甘蔗是文山市传统优势产业,是全市第三大农业产业和主产区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在2012年12月25日召开的甘蔗生产工作会议上,对2013年的甘蔗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市人民政府与任务乡镇(街道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政府与公司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对促进甘蔗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概况
1.1 种植状况
“十一五”期间,文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把其列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来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2008年榨季达到最大面积3366.67hm2,但从2009年以后,由于持续干旱,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大幅度下降,到2011年甘蔗在地面积仅为1666.67hm2。之后下滑趋势得到控制,2012年完成新植甘蔗面积600hm2,加上宿根甘蔗,在地面积达1933.33hm2,净增266.67hm2。
2013年全市新植甘蔗695.69hm2,完成计划的20.87%,宿根面积1530.81hm2,甘蔗总在地面积 2226.5hm2,占计划 4666.67hm2的 47.7%,分布在16个乡镇(街道办)72个村委会(社区)232个村民小组。种植最多的是德厚,完成最好的是秉烈,但一家都未完成目标任务。
1.2 公司生产情况
文山市现有甘蔗加工企业1家 (原文山糖厂),先被昆明克林实业有限公司租赁经营,在文山市注册为文山市克林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后被文山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合并,更名为文山市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现有员工243人,拥有日处理甘蔗2000t制糖生产线和日产20t酒精生产线各1条。但是公司厂房已使用40多年,设备使用20多年,破旧的厂房和落后的设备已不符合一个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2012~2013年榨季,英茂克林公司于1月18日开榨至5月14日结束,共入榨甘蔗16.2万t,总计产糖1.7万t,产食用酒精1621t。实现总产值112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950万元,工业总产值4320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元。农民卖蔗收入3826万元,户均收入1.28万元。
1.3 基础设施建设
2012~2013年榨季在马塘、追栗街、喜古、德厚、东山、古木、新平、卧龙新建蔗区道路29条计43.9 km,维护老蔗区道路203.12km,投入资金105万元。新建的2.6km由新平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41.3km及老路的维护由英茂克林公司负责实施。目前,资金由英茂公司和新平街道垫付,政府还未下拨蔗区道路建设资金。虽然政府和公司每年在蔗区道路建设上都投入一定的资金,修建部分蔗区道路,但始终投入不足,道路路面等级较低,晴通雨阻现象非常严重,远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以常务副市长朱世新为组长的蔗糖产业发展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专职办公的甘蔗种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科局,由市农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设一名专职副主任,从农科、发改等单位抽调5人专职办公,同时各乡镇、街道办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抓甘蔗产业发展工作。
2.2 制定发展规划
组织发改、农科等部门编制完成了 “文山市2012~2016年蔗糖产业发展规划”,并已印发各乡(镇)、街道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贯彻落实。
2.3 出台优惠政策
先后出台了 “文山市加快甘蔗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试行)”“文山市2013年度甘蔗种植扶持实施细则”“文山市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发展甘蔗产业实施办法(试行)”。
2.4 明确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建立甘蔗种植考核考评办法,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甘蔗种植完成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年终考核内容。
2.5 实行联系责任制
实行市级领导和市级单位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发展甘蔗产业工作机制,由市级领导牵头,把部门分成17个小组,分别联系乡镇和街道办,指导甘蔗生产发展。
2.6 合同种植,健全价格联动机制
甘蔗种植实行合同种植、保底收购,全市范围内所有甘蔗种植户都与英茂克林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同时,实行糖蔗价格联动机制,根据品种确定收购价格,正常情况下,糖价上涨就上调甘蔗收购价,甘蔗市场价格下跌或受霜雪等自然灾害时,企业全部收购压榨,不降价压价。
2.7 实行种植保险,降低甘蔗种植风险
全市甘蔗保险面积1333.33hm2,每亩保险费47.5元,其中,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38元,农户自担9.5元,农户自担部分由英茂克林公司垫付,交甘蔗后扣除。
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 种植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乡镇、街道办领导对甘蔗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措施力度不大,对市委、政府提出的“甘蔗下田、连片种植”的规划战略落实不到位,90%以上的甘蔗仍栽种在土层薄、肥力差的山坡地上,种植不连片,零星分散,给今后的蔗区道路建设增大了难度,制约了单产的提高和经济效益。
2)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受多种条件限制,蔗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大部分蔗区交通、水利、耕作条件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蔗区道路标准低,晴通雨阻现象仍较普遍;绝大部分蔗区没有灌溉条件,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制约了文山市蔗糖产业发展。
3)甘蔗比较效益不高。甘蔗按每亩产5t计,亩产值2250元,况且平均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与三七、蔬菜等经济作物相比,种植效益相差甚远。加之英茂克林公司优惠政策较前几年有所减弱,收购价格又相对偏低(新品种450元/t)等因素影响,导致群众发展甘蔗积极性不高。
4)投入成本增加。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加上三七种植和采收高价抢工,造成劳力严重不足,用工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了甘蔗种植利润空间。
5)三七抢地现象十分突出。受三七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影响,造成多数农户放弃种植甘蔗而发展三七。
6)技术指导不到位,管理粗放。蔗农科技意识不强,种植不规范;中耕管理滞后,重栽轻管,管理粗放,效益不高。
3.2 压榨生产
1)原料缺口仍然巨大。2012年度,甘蔗原料生产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入榨量达16.2万t,原料量仅达现有设备产能的75%。按照退城入园改扩建计划,扩建规模为5000t日处理量,年处理能力60万t,再加上西畴兴街英茂糖厂的建立,原料需求压力加大。
2)受自然灾害影响,甘蔗收榨品质不高。2012年以来,全市蔗区遭受较重霜冻灾害,导致收榨甘蔗品质下降,甘蔗含糖分较往年同期明显降低,全榨季甘蔗含糖分仅12.99%,出糖率仅为10.49%。
3)2013年种植计划未完成,留种甘蔗延迟了压榨时间。全市计划甘蔗新植3333.33hm2,留种5万t,计划压榨时间4月上旬结束,由于栽种计划无法完成,又延长了压榨时间,到5月14日压榨才结束,增加了压榨压力,影响了蔗农情绪。
4)国内糖价低而生产成本高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糖价5200~5300元/t,而文山市英茂克林糖业有限公司2013年的制糖成本高达6900元/t。
5)砍运规划、组织管理经验不足,预留蔗种与砍运进厂压榨的关系处理不尽合理,导致在部分地区出现甘蔗运不出来蔗种拉不进去的现象。
4 对策建议
4.1 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巩固发展
蔗糖产业是文山市的一个传统产业,是最先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真正意义上产业化发展的产业,虽然经过了国营、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式,均未淘汰出局,说明老产业有新市场,国家、社会、市场和民间需要。另外,连续多年旱灾,严重打击了该产业的发展。蔗糖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蔗少糖价高,蔗多糖价低,三年一轮回,高潮之后是低潮,低谷之后是高潮。要清楚地认识这一客观规律,并加以把握和引导发展,要把甘蔗发展引向适宜区种植,积极鼓励甘蔗下田、连片种植、提高单产,提高效益,统筹利用好土地资源。
4.2 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一要把发展甘蔗种植作为特色产业积极向国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争取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改善蔗区交通、水利、耕作等基础设施条件。二要千方百计加大蔗区道路建设力度,提高路面等级,降低运输成本。三要加大机械化耕作推广力度,积极引进成熟的机耕机种机收技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劳力投资数量,缓解农村劳力不足矛盾。
4.3 适当提高甘蔗收购价
提高甘蔗收购价是直接刺激原料生产的高效手段,建议公司从长计议,甘蔗收购价提高到500元/t。
4.4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种植效益
一要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筛选出适宜本市内种植发展的最佳品种,让单产提高,含糖量增加,出糖率优良,实现农户、公司双增效。二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提高甘蔗种植质量。要把科技培训推广贯穿于甘蔗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广节水栽培、人工培土、种植制度变更、机械耕种收获、科学施肥、科学防虫防病等科技措施,提高甘蔗生产水平,增加总产,确保企业所需。三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优化甘蔗品种结构,确保蔗种供应安全。
4.5 加大甘蔗次生产品研发力度
公司应加大延长产业链工作的研究,在甘蔗渣造纸、有机肥制造、精糖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