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美术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生存与发展
2014-08-15秦一贝
秦一贝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起了培育广大生源的重任。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各类学科专业为了更好的转变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教育方法与人才培养的方式,以达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其中传统类美术专业的转型方式是较为缓慢的,很多关于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改革,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功效。如何应对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的转变,是提高传统类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
一、何为传统型美术专业
1.传统型美术专业的定义范围
美术专业的范畴很广,囊括了绘画、雕塑、设计、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与摄影等技法类专业,还有相关的美术学、设计学等理论专业。这其中又有纯美术与工艺美术的区别。传统型美术专业主要是特指纯美术的学科,即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美术理论等专业门类。
2.我国传统型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为出发点的。我国高校的传统型美术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其培养方式与教育方向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以学院美术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学院美术教育是历史悠久的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分类细致,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知识。多以具体的学科分类进行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较为专业的美术人才与艺术家。
第二、以师范类美术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科专业分类较为宽泛,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执教能力为培养方向,为社会发展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美术类的师资,以维持并延续我国各教育阶层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型美术专业
1.我国高校的基本发展状况与分类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级人才的养成教育,一个国家欲将综合国力与竞争力提高,就必须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扩大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从近二十年我国高等学校所经历的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以及政府对重点大学的扶持等举措,可以看出我国一直在坚持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的各项工作,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各类高校的建设。现阶段已基本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效果。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更加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划分。将我国高校大致的划分为三类,即科研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以及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
2.概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主要是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以及院校的自身条件和能力,从而确定院校的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的模式。应用型这个概念就是要高校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来定义人才培养的方向,以迎合社会发展的动态,结合地方区域性的特征,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类应用型人才。[2]
3.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在国家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推动力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的潜力。应用型高校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基石,由于大众化教育是日后必然持久持续的教育现状,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流砥柱。而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科研型大学培养的高级研究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而对于应用型大学与职业技能型院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与从事第一线具体工作的技术人员,却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技能型院校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4.应用性本科院校开设传统型美术专业的原因
我国已有很多美术学院和艺术院校开设了传统型美术专业的院系与相关学科,为何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开设传统型美术专业?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丰富学科发展,增强院校专业建设的范围与综合竞争力,选择开设传统型美术专业。
第二,由于近些年艺考呈急速上升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扩大招生人数而选择开设传统型美术专业,以此获得更多的生源。
第三,我国高校的教育类型正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社会急需具备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操作性的高等人才,而非理论型的科研人员。因此可以开设传统型美术专业,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5.应用型大学美术类专业的生源现状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入学率逐年提高,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逐年增多,近几年呈现较为稳定的生源数量。美术类专业每年的艺考大军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学生有着将艺考作为入学跳板的动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真正向往从事美术类专业的。在经历高等美术院校与专业艺术学院的筛选后,大部分美术类生源会被应用型高校录取。然而被录取的美术类生源往往会选择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于传统型美术专业来说,数量有限的生源与如何培养的难题,正在于此。
三、传统型美术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生存压力
1.导致应用型大学中传统美术专业成为冷门的原因
首先,传统型美术专业就业前景不佳。在扩招政策有利的提升了国民高等教育入学率,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衍生出了文凭贬值、教育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低下与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其中最影响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就业问题。一个专业的毕业就业率已成为广大生源选择是否报考该专业的参考数值。对于社会需求与人才市场来说,传统型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极低。高校、书画院、文化馆及中小学等体制内的教育机构与事业单位,基本达到了美术专业人员饱和的状态。很多美术类的毕业生只能选择灵活就业,难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具体工作。更多的艺考生将目标放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以求毕业后的顺利就业。[3]
其次,学科定位不明确。现今,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传统美术专业,仍旧沿用学院教育与师范类教育这两大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方案里的内容与高等美术院校几乎一致,只是课程的训练量与难度相应的减少或者降低而已。究竟应用型大学的传统美术专业和高等美术院校与艺术学院的传统美术专业有什么区别?很多应用型大学并没有体现出传统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学生也不明白能够学到什么,等于是毕业后同样和高等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市场。
和专业院校相比,应用型大学的传统美术专业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似乎都显得实力不济;与就业形势较好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相比,传统型美术专业又显得前途渺茫。那么生源的去向与学生的自主选择就很明显了。应用型大学中传统型美术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减少,专业建设迟滞,难以扩大发展,久而久之,则难免会出现系科萎缩的现象。
2.传统型美术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模式难以同步
鉴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科研型大学在保障高等科研人才有限培养的前提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则要承担大量的生源培育工作。很多应用型大学还没有适应教育类型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过程,一些学科专业难以找准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的改革措施。但是在大环境的驱使作用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各专业学科都开始慢慢规划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难以转变的,往往就是传统型的艺术专业,比如音乐类和美术类。这就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教学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成为了学院的累赘。
3.转型中遇到的困难
如何跟上应用型大学快速发展的步调,是传统型美术专业要反复思考的问题。落实到专业发展方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时,以下几点问题较难解决。
第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别没有找到,仍旧是按照老方法去培养人才。只是在学院教育模式和师范类教育模式中选择一个,又或者是简单的将两种方法合并。
第二,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不明确。往往将应用型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划等号,觉得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即是拥有了应用型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对各类工作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第三,课程设置没有改革,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和精英教育时代的课程内容类同,只是增加了一些虚有其表的新课程,或者通过更换课程名称达到显示其应用型的目的。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没有显著的帮助。
第四,产学研的拓展面过于狭隘。在应用型高校里,各大专业都在积极扩展其校地合作的范围与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场所,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人才选择的快捷平台,唯独传统型美术专业困难重重。其中,雕塑专业由于具有一定的实用美术性质,校地合作可以选择雕塑公司或者装饰公司之类。然而绘画、书法等专业就捉襟见肘了。
第五,综上所述的各种难点,导致此专业就业率一直处在萎靡状态。不合符应用型高校培养社会需求量极大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四、如何稳住阵脚求发展
1.传统型美术专业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明确自身定位
由于传统型美术专业是历史悠久的美术类专业学科,不同于设计类等新兴美术专业。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一直以“悠闲”的姿态培养学生,缺少压力。设计类等实用型美术专业则一直处在积极应对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紧张状态下。当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传统美术专业,还完全没有转变之前的教学方式,仍旧是以培养艺术家为教学理念,对于应用型高校教育类型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逐步转变与改革,似乎是视而不见。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已然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格格不入。
在应用型大学为了落实高等教育大众化、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而进行的全方位改革中,一个传统型的老专业应该积极响应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整体改革措施,努力寻找突破口,尽快适应新型的教育方式。一切以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为基本原则。发挥传统专业的优势,思考如何将应用型培养方式融入课程结构中,结合院校自身的各项长处与地方区域性特征,加深校地合作的力度与密度,努力提高传统型美术专业的就业率,吸引生源,扩大招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分担压力。
2.如何调整并改善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应对市场需求
传统型美术专业的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是长久以来的难题。正因为老专业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与惯性认知,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束手无策。比如绘画类的油画专业,无论怎么改革,素描、色彩的基础课与油画风景、油画肖像等必修课还是要持续。逆向思索的答案又指向了就业方向,这也是一个难题。传统型美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原本就令人堪忧,可供选择的工作类型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内容也有很大的类同,如何改革呢?
最重要的,不是课怎么上与上什么课的问题,根源在于市场需求。如果不探索研究市场对于传统型美术专业人才的接纳范围与需求量,是无法正确开设相关课程的。
由于着眼点总是局限于概念中的几个事业单位或教育机构,传统型美术专业的就业往往让人形成前景黯淡的观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传统美术专业,应该为了学生的就业前景而寻找就业机会,关注社会发展的形势与动态,搜集相关美术产业的信息。与政府和教育机构共同合作,为传统型美术专业的人才开辟新的就业途径。例如新兴的文化产业与中国前景广阔的艺术市场,传媒公司,甚至是社区服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就业目标。在市场经济的活跃政策下,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者由此专业带头,以校方名义开拓创业市场,为学生做出创业的参考范例。
一旦就业面扩展了,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改革就有了针对性的方向。传统的技法训练课程需要保持,美术史论类课程则要酌情压缩。主要是要增加更多的面向市场与就业前景的专业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开设这些课程的训练目的,明确课程训练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变能力。
例如保留一定数量的技法类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少量的理论课,增加艺术市场学、艺术管理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等课程,再配合一些辅助类的就业导向课与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完全可以拓展此专业的就业范围。还可以根据院校自身条件,从侧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利用此专业学生造型能力的优势,加大摄影课程的比率,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综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要将学院教育与师范类教育两大传统类型的长处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再拓展切实有效的应用型课程,让此专业的毕业生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兼备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人为因素也是决定专业发展动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型美术专业要想成功转型,除了学院的政策与改革制度外,必须依靠执教人员进行教学第一线的具体操作。目前大部分美术专业的教师都有了转变教育方式的思维雏形,却难以用实际行动在课堂上做出配合转型的实例。
首先,需要执教人员形成完善的新型教学观念,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熟悉增设的应用型新课程,深入的了解社会需求与市场竞争的现状,重视学生的就业形势,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需要执教人员打破墨守成规的老方法,为应用型教育而大胆创新。保留传统技法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展新型应用型课程的适用范围,提高课程内容与就业形势的紧密结合,灌输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与就业价值观。[4]
4.发扬专业优势,探索创新领域
传统型美术专业的使命即传承与发展人类造型艺术的精华。以办学而言,除了培养学生,还要加大专业自身的科研力度,增强专业竞争力。要想方设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出贡献。在提倡以美育丰富学生综合素养与精神知识的教育背景下,传统型美术专业要将自身的优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极力发挥。开设面向全校范围的美术专业公选课与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要与宣传部门结合,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性。还要积极寻找院校所在地区域文化特征中可以施展专业能力的方向,为当地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积极扩大校地合作范畴,为老专业谋生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地合作方针旨在增强校方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美术专业的校地合作较难开展的原因是由于对口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类型较为局限,通常是将中小学以及设计、装饰公司或雕塑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其中雕塑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等实用性美术专业在与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中较受青睐。而传统美术专业中的绘画类专业,在这种校地合作中的效果就仅仅只是表象,并不能提供学生真正的就业与实践平台。
如果将合作对象局限于传统概念中的用人机构,那么整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就停留在了传统的概念中。要紧跟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关注各个类型与美术专业相关的企业、事业与民间机构。要将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艺术品公司、画廊包括文联的各类协会等多项机构纳入合作选择,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工作性质。例如策展人、美术馆讲解员、拍卖师、签约画家等多种职业。也让这些单位了解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美术类毕业生具备以上工作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加深传统型美术专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努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5]
五、结论
导致传统型美术专业形成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固有思想的阻碍与对应用型教育模式改革的漠视与冷淡。其结果就是此专业停滞在传统的教育概念中无法前进,找不准具体的改革措施,无法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应用性本科院校中的传统型美术专业,要面临大众化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时代,必须做出理智的判断与自我认知。摆脱传统观念对专业改革的限制,积极加入到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的队伍中,提高专业建设与专业竞争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贡献力量。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103-107.
[2]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57.
[3]杨景尧.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之研究[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77-81.
[4]徐丽红.高校教学管理要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A].金国华.改革与思考:高校教育发展研究[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27-332.
[5]邓光平.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9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