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资本积累”与“剥夺性积累”的内在关系

2014-08-15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家资本主义

彭 飞

“资本积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客观现实出发对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指出了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随着生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过度积累”,大卫·哈维对“过度积累”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积累的主导形式是“剥夺性积累”,剥夺性积累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积累理论的重要发展。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剥夺性积累”都是资本本质的外在显露,它们的历史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一般规律

任何社会要维持自身的存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因而社会生产一刻也就不能停止。社会生产总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进行,“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①和过去的生产方式相比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具有新的特点,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来看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它的生产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增加资本的总量,这样资本家必须要找到新的资本,追加到原有的资本之上,这种追加的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这种追加资本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它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成资本的结果。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相互转化之间的本质问题:一是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若干生产周期后会变成由剩余价值构成,因为,资本家原先拿出的资本,经过若干生产周期后,被资本家完全消费;二是工人得到的工资不是由资本家垫付的,是由工人自己创造的;三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②由此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既是剥削工人的结果,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进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首先,“对过去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唯一条件,”③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是资本权力的表现之一,这种权力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保护。所以,建立在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具有同质性,即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成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规律,“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他人无酬劳动或他的产品的权利”④“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⑤资本积累既受制于资本家贪婪的主观意志,又有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一方面,他受制于剩余价值规律,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资本积累规模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节欲,而是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量,及其分配比例,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它包括三方面因素:一是资本家资本中的有机构成,二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三是资本家投入生产资本大小。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增大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与统治,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积累。

马克思考察了资本的积累对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不同影响,指出了资本积累的规律“在这种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⑥资本的构成是马克思研究资本积累规律的出发点,资本的构成有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两个方面。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不变资本变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马克思研究资本积累规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展现资本的增长与工人阶级命运的关系。资本的有机构成以及它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生量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资本的物质形态来考察的,资本的有机构成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资本的价值形态,是从资本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考察,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称之为资本的价值构成,之所以称之为价值构成是因为可变资本能够创造出比自身更多的价值,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技术反映并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和追求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总是不断采用新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造成的结果是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在逐渐减少,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是失业人口,这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资本积累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体现。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可变资本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所雇佣的劳动越来越小,在资本总量中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大资本家手中,劳动人民却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了生存,大量女工和童工,小生产者的分化,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断地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大军中来,造成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长。一方面由于大机器的使用以及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发展创造了劳动力条件,大量的失业人口存在,增加了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日益贫困。所以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⑦当代资产阶级国家所标榜的“充分就业”“人民资本主义”的理念对工人来说只是画饼充饥。

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内在机制和外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了技术进步、单个资本扩大、经济增长。这一切却对资本积累者本身造成了否定。积累的结果走向了积累者本身的反面,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对资本所有者自身的排斥,这主要是:资本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积累,却在资本的积累过程阻碍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资本积累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利润率不断下降,从而使剩余价值提高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资本积累推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就已经积累起来的资本价值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资本自身的不断贬值。以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进行的资本积累,却造成了利润率的下降。资本积累的悖论由此而产生,这是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异化的结果。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也造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日益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过渡积累与剥夺性积累

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论述揭示了资本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积累,同时也是工人贫困的积累,这两种积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揭示的底板主要是以时间视域,是一种历时态的积累。当代资本主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在增加有机构成的同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也采取了一些经济民主化和管理民主化的的制度安排,这种安排的结果造成了资本积累的增加和消费的相对缩小,出现了资本的“过渡积累”。也就是出现了资本和劳动的盈余,这些盈余资本和劳动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内部无法消化。但是,资本总是要实现它的利润最大化,总是要寻找资本获利的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卫·哈维提出了“剥夺性积累”理论。

大卫·哈维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发现:后现代发展状况下,资本主义的矛盾趋向资本的“过渡积累”——特定地域系统的过渡积累意味着该地区出现了劳动盈余(表现为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和资本盈余(表现为市场上大量没有卖掉而只能亏损处理掉的商品,表现为闲置的生产能力或缺少生产性和赢利性投资的货币资本的盈余),⑧也就是由于资本的积累超过了资本主义体系所能吸收的能力,“缺乏盈利性投机的机会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⑨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一方面,这是资本积累本身所造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造成了有效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资源等原因的限制造成的。出现这种矛盾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得到解决:“(1)通过投资长期资本项目或社会支出(如教育和科研)来进行时间转移,以推迟资本价值在未来重新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2)通过在别处开发新的市场,以新的生产能力和新的资源、社会和劳动可能性来进行空间转移;(3)在某种程度上将(1)和(2)结合起来。”⑩这就是大卫哈维所说的“时空修复”理论。但是哈维认为,通过时间的延续来解决过度积累的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教育和基础设施对资本的吸收也是有限的,国内的政治结构和阶级利益的斗争也会阻碍资本进入到社会生活领域和基础设施,而且资本进入新的流通领域时间较长。因此,时间对过度积累的资本的转化吸收具有局限性。而资本进行空间修复更加有效,开拓国外的新空间,实现资本的空间流动,从而占领新的空间,使过剩资本得以快速吸收。

“剥夺性积累”是过度积累的资本修复的最好方法,它的形成机制具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时空特色。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滞涨”,资本进入到了灵活积累阶段,在全球空间资本流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过度积累的资本转移到第三世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资本主义通过劳动力市场、生产过程以及消费市场实现资本生产空间的重新布局,实现过度积累资本的吸收和周转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剥夺性积累所做的是以极低的价格(在某些时候甚至完全免费)释放一系列资产(其中包括劳动力)。过度积累的资本能够抓住这些资产,并迅速利用这些资产进行赢利活动。”⑪这就是资本通过压缩时空来实现自己的全球占有,从而实现资本的盈利。

剥夺性积累是当代资本主义固有的属性。剥夺性积累是当代资本主义实现其过度积累的吸收转化为利润的主要途径,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相比其固有的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直到今天,在资本主义历史地理学中上述马克思所提及的有关原始积累的所有特征仍然强有力地存在着。”⑫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运动,新的城市化运动,农村经济的衰落等,所有这一切表明,弱肉强食和掠夺与欺诈行为这些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在剥夺性积累中一展无余。

金融资本是剥夺性积累的主要工具。列宁、希法亭等人在20世纪初认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贷体系和金融体系已成为掠夺、诈骗、盗窃的重要手段。“1973年之后所形成的强大的金融化浪潮已经完全展现出了其投机性和掠夺性的特征。股票促销、庞氏骗局(panzi scheme)、有通货膨胀而导致的整体资产的破坏、……——所有这一切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⑬这一切就是金融资本机构作为剥夺性积累的利刃所实施的劫掠。在哈维看来美国的霸权不是建立在真正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依靠金融机构和军事的干预基础之上。美国作为金融帝国,已经把剥夺性积累运用得炉火纯青,如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对美洲的金融入侵,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都是美国的金融资本抓住当地的闲置、贬值的资本,然后让它升值获利。但是这种金融工具的使用也具有两面性,它有可能造成为全面的危机,进而危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哈维进一步证实私有化是剥夺性积累的利刃。20世纪70年代由于“滞涨”所带来的过度积累所带来的普遍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寻找资本积累的替代方案,生长于20世纪2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被认为是解决危机的最佳选择方案,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私有化和市场化。无论是撒切尔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住房成为首批被私有化的资产,还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之后实行的私有化和自由化,以及阿根延开展了异同寻常的私有化浪潮,其结果都是野蛮的剥夺行为,它们的剥削程度在历史上甚至是前所未有的。

剥夺性积累过程中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剥夺性积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各个阶级、各个方面的反对者。“在我们这个时代,剥夺性积累也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与社会斗争和大规模的反抗。”輥輲訛反抗剥夺性积累的运动并不只是社会主义者,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政治运动各自有着自己的主张,有时候与社会主义的观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剥夺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出现了无中心的后现代斗争哲学,它们有的贴上了进步的标签,有的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三、“资本积累”和“剥夺性积累”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规律,他使我们认识到资本积累的历史进步性和贪婪性,正是由于资本的不断积累,使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击败了封建地主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金融资本的“剥夺性积累”处于主导地位,虽然“剥夺性积累”是资本积累的新的主导形式。但是,它和资本积累具有同质性,同时又具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哈维的资本批判是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基地出发的,从现实的世界出发,他不是对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进行一番“推到重建”的任务。輥輳訛而是从资本主义的实践中揭示资本的赢利方式和贪婪,辩证地看待“剥夺性积累”。哈维对资本的批判,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学说。因此“资本积累”和“剥夺性积累”具有同质性,所谓“剥夺性积累”实际上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延续,它具有原始积累的所有特征,也就是说这个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它的掠夺性并不是原始阶段所特有的,而是在资本发展的所有阶段上的共有特性。

其次,由于“资本积累”和“剥夺性积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它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面是不同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本积累推动着资本家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輥輴訛而“剥夺性积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积累中占着主导地位,一方面是把过度积累的资本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劳动力市场、生产过程以及消费市场的空间重新布局,实现过度积累资本的吸收和周转速度的加快。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剥夺性积累”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破坏性的一面。它是吸收一些国家释放的低价值的财产,使之升值,然后在资本泡沫很高的时候,获取高额的价值。当泡沫破裂之后承受巨大损失的还是资本输入国家。

再次,从“资本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资本家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个资本家打到许多资本家,出现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社会化大生产日益深入,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产品都是许多工人共同协作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被日益地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场经济逐渐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网络之中,进而形成世界市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荣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这时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剥夺性积累”是建立在差异地理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信息社会使人们的各种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资本主义的各种欺骗、讹诈和掠夺变得更加困难,时空的压缩造成了空间修复更加困难,剥夺性积累难以为继。

最后,从资本的内在矛盾来看。“资本积累”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激化,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广大劳动人民购买力日益缩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剥夺性积累”虽然暂时缓解资本主义过渡积累造成的危机倾向。輥輵訛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空间生产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理景观上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切矛盾表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空间的转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注:

①~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653、654、673、674、673、707、742 页

⑧~輥輲訛大卫·哈维著,初立中、沈小雷译:新帝国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第 89、112、89-90、121、118、119、132页

輥輳訛唐旭昌:《论大卫哈维的“剥夺性积累理论”》,《理论界》2010 年第9期,第79页

輥輴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輥輵訛赫曦滢、赵海月:《大卫哈维 “时空修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第43页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资本家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
新自由主义服务于霸权掠夺的本质探析——基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资本积累视角
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积累与社会责任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