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玉环县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2014-08-15朱媛
朱 媛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全球价值链是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生产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1985)[1]曾在《竞争优势:建立并保持较高的执行力》一书中指出:价值的形成过程是由最基础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等一系列基本的活动和原料供应、技术革新等辅助性活动组成。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物流、售后这些环节相互牵制共同形成包含巨大增值空间的价值链条。
联合国工业组织在2002/2003[2]年工业发展报告中给出了关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的具体定义: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组织网络,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品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组织所有生产销售活动、价值及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的附加值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U”型,即从生产制造环节向左上方和向右上方不断攀升。
虽然学术界对全球价值链给出了众多的定义,但是,具体到家具价值链却鲜有明确的定义。Kalinsky(2008)[3]对木质家具价值链给出了一个粗略的轮廓。他认为:“首先,把种子、农药、设备、水等原材料供应到林业部门。其次,木材流向锯材厂,锯材和中间木制产品流到家具制造商那里,反过来,家具制造商又从机械、纺织、塑料、胶黏剂、涂料行业获得投入品。家具行业也从服务部门借鉴设计和品牌技术。再次,根据市场的供应情况,家具在多个中介买家(批发商、零售商、独立买家)中流通,直到它到达最终客户手中。最后由客户回收或处置家具”。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和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曾咏梅(2012)[4]“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单纯的把动力机制分为以上两种是不全面的。如同样是跨国服装公司,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之一GAP是没有自身生产体系的购买者驱动模式,而Levi’s却是拥有自身生产体系的生产者驱动模式。在汽车产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例如,日本丰田汽车的厂商坚持生产者驱动价值模式,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厂商已经在朝着购买者驱动的价值模式迈进了”。秦政强、张利风(2008)[5]研究了家具产业治理结构,认为:“全球采购型驱动模式的升级对家具产业的升级有重要的影响。在欧美和台湾等地区,家具是由家具经销集团统一采购并且销售,只有极少数的超大型的家具制造企业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例如,宜家的成功就在于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发达的销售渠道”。陈铭、李建华、吴智慧(2009)[6]分析了我国家具制造业的现状,指出:“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家具只有通过制造模式的改进,才能有效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谢加封、沈文星(2011)[7]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感的调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我国家具产业整体还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还没有突破TNCs的“低端锁定”、“技术封锁”,并提出了以品牌质量管理和品牌关系管理为基础,提升家具产业研发能力的途径。曾杰杰、聂影(2010)[8]通过利用1992—2008年中国家具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家具产业具有很强的贸易依存度,并得出中国家具产业已经基本嵌入到国际采购商的价值链中了。由于采购商驱动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和全球移动性,对家具产业升级不利。”
从综述中可以看出,前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在家具产业价值链的理论部分,结合具体数据,分析了我国家具行业属于购买者驱动型。然而,在具体到对玉环县欧式家具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动力机制、处于价值链的位置、面临困境、升级路径等方面的研究鲜有涉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家具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制造国和出口国。Gereffi(1999)[9]经过研究得出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散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区域,但价值链的不同片段却产生集聚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这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随着内陆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发展水平日渐提升,浙江省玉环县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嵌入GVC的制造环节,这种嵌入方式虽然有利于该地区家具产业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是却很难实现功能升级以及链的升级,并存在隐患:第一,导致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企业利润率固定,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利润明显下降。第二,以牺牲该地区的资源、环境、能源为代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物价结构性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汇率逐年上升;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承诺需要兑现,出口退税率下调;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加之关税壁垒提高、功能相似产业区的恶性竞争等因素,玉环家具产业集群的成本比较优势正在被严重的削弱。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激励产业集群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促进集群升级,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玉环家具产业集群概况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一)玉环县家具产业集群概述
玉环县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家具产业起源于楚门镇,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当时,楚门人为解决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利用传统手工工艺创办了以家庭小作坊为形式的家具生产模式。随着销量的扩大和玉环县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逐渐形成了商品生产意识,在企业发展初期挖到第一桶金的同时,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添置了一批常规生产设备,并高薪请来一批工艺大师,从此,产品销路一路飙升,并销往中东、欧美等地区。2011年1月12日,玉环县”中国欧式古典家具生产基地”通过中国家具协会的复评工作。玉环县现有家具企业296家(其中能生产成套家具的企业186家),欧式古典家具占整个家具行业的93.67%。生产总量从2007年的22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29.11亿美元,三年递增32.29%。出口交货量由2007年的2.5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3.6亿美元,增长44%。2010年,玉环县家具行业生产总值达32亿美元,出口达3.9亿美元。目前,玉环县家具企业拥有的主要品牌有:大风范、港源、飞龙、天源、诺贝、国森、欧宜风、星威、临亚、新云丰等二十多个品牌。其中3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5个市名牌产品,3个市著名商标。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以及埃及、美国等80多个国家。玉环县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欧式古典家具的生产基地。目前,该地区凭借劳动力、交通、区位、资本等优势在GVC中具有国际化的制造能力和相对的成本比较优势。玉环县以产品出口为主,逐渐以加工制造的方式嵌入GVC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这种以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的方式使制造产业在向价值链的上方攀升时威胁到链主的利益,因而遭遇链主的打压”(黄永春、郑江淮,2012)[10]。
(二)玉环家具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家具业由于其产业性质,经常以集群的方式来发展壮大。因此,全球家具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家具产业集群的竞争。Arndt and Kierzowski(2001)[11]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的全球经济比作是“一串串珍珠”,并将产业集群形象喻为价值珍贵的“珍珠”,将全球价值链比作是“一条金线”。这一说法生动并形象的解释了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全球价值链把分布在世界不同区域的集群产业“串”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当今,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家具全球价值链中,拥有不同集群优势的家具产业嵌入到了不同价值环节。家具的价值链日益全球化,从买方角度看主要有4种不同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第一类涉及到不直接参与生产制造的家具销售商。他们是直接从生产商或专门的购买公司购进产品,服务于当地市场的中小企业。此类企业由于市场较狭小,在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往往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终端位置。第二类是规模更大的国际企业。这一类型的企业直接从供应商那里采购,然后反过来向供应商提供产品升级和资源投入的帮助,并且广泛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品牌嵌入家具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获得丰厚的附加值。此类企业控制着家具行业的命脉,占据家具全球价值链中的标准制定、样式设计、全球营销、品牌运作,往往盘踞在价值链的高端,获取了丰厚的利润。第三类是家具进口国制造企业购买半成品进行再加工。例如,英国一个制造商从菲律宾进口椅子靠背,菲律宾家具企业可以提供比英国当地或欧盟地区供应商价更低质更优的产品。这被称作“产品共享”。并且它也是泰国和日本间日益蓬勃的橡胶家具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企业通过深加工获得高附加值。最后一类是进口国制造企业通过在低收入经济体设立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通过订单和贴牌的方式使合作的双方都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例如,德国的施泰因霍夫公司将他的生产扩大到波兰、乌克兰和南非。
玉环家具产业是典型的内生型产业集群,该地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悠久的传统工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密不可分。近年来由于国内房地产业的繁荣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对家具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玉环家具产业集群企业只承担制造环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鲜有自己的研发和设计。根据玉环县家具协会提供的数据,该地区研发、设计成本只占总成本的3%左右。该地区家具企业生产的多少、款式并不是由企业自身决定的,而是由中东、欧洲等采购商给出订单而定。虽然玉环家具产业集群内诞生了一批以外销为主,同时扩大内销的优秀的家具企业。但是,玉环家具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虽然集群内产生了以天源、大风范、欧宜风为代表的著名品牌,但是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并且还缺乏走向国际高端消费市场的网络渠道。
三、全球价值链下玉环县家具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困境
陈宝栋(2011)[12]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我国家具产业虽然集群升级程度较高,但是国际竞争能力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玉环家具产业集群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玉环县内共有200多个家具企业,但是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不强,仅凭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小不言而喻。正是以下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制约着玉环县家具产业集群的升级。
(一)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专业人才不足
玉环县家具产业大部分是由以前的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且以小企业居多,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玉环家具生产存在“小型、分散、落后、粗放”等弊端,“木工加漆工”的粗放型生产屡见不鲜。企业从采购到最终生产结束都是独自完成的。甚至在某些家庭作坊中一个师傅从头做到尾。玉环家具企业各自有一套生产设备和程序,并且设备的先进程度相差无几,企业很难走出“模仿化升级”、“简单化生产”的困境。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一方面严重制约了规模化优势的形成,降低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很难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大而全”“小而全”等现象使家具企业相互独立,‘单兵作战’导致品牌众多而知名品牌欠缺,无法有利的整合集群内家具行业的资源(陈宝栋,2011)。
(二)龙头企业实力薄弱,且企业之间单兵作战缺乏合作
衡量集群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集群内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程度。玉环家具产业集群中缺乏一个规模庞大、资本雄厚、品牌享誉全球的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产业的集群效应不高,制约了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玉环家具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家具企业超过了200多家,年产值达30亿美元,但是,无论是在制造还是在流通领域,都无全国性品牌和超级规模企业,缺乏领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使该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困难。玉环县家具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而且,企业经营者经营经营思想保守,不注重于区域内、外资源共享与互补。单凭企业自身的品牌、技术、销售渠道等实力打开国内外市场是不明智的做法。
(三)企业设计能力差,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玉环家具出口德意、南非、日本等80多个国家,但是产品大部分都是以模仿其他高端品牌的款式、功能而生产出来的,很少有自己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这种长期通过学习和模仿来实现技术进步的方法势必会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相互模仿致使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性能较差而出现“柠檬市场”现象,使集群陷入“低价竞争—无力创新—不愿创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集群的衰退甚至消亡。产品设计是玉环家具产业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队伍不足,企业缺乏自主设计的概念,产品模仿抄袭已成为当地的习惯。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玉环县有200多家具企业,而设计师却不足40人,这种情况与整个中国家具产业的现状也是相吻合的。这不仅将严重阻碍国内家具市场的发展,而且更影响了我国家具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声誉。
四、全球价值链下玉环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的策略
(一)工艺、产品、功能、链条升级相结合
由于玉环家具产业集群难以克服实现跨越式升级的两大困难。因此,必须从一般式升级开始,进行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到链条升级的过程。
1.工艺升级阶段。玉环家具产业集群正处在一个发明创造实力弱、消化吸收实力强的阶段,可以通过技术吸收再创新、引入高效生产设备来重新组织生产流程,提升集群内企业工艺创新实力。目前,玉环家具可以通过引进激光镂花机、激光包边机、自动封边机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家具生产机械;通过降低集群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来实现集群效应的提升;在传统的家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
2.产品升级阶段。家具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或者改进原有产品以提高单位产品价值量和国际国内市场份额。玉环家具企业可以以贝诺、大风范、天源等大企业为龙头、并与高校、研究院联合进行家具新材料的研发、款式的设计;以“绿色、健康、环保”的家具概念开发绿色家具产品以规避国外的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
3.功能升级阶段。玉环家具产业集群的产值占该地区的制造业经济总量的30%,但是缺乏核心品牌。如果该地区产业集群仍停留在流程创新阶段,则很有可能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俘获,很难逃脱低端锁定的宿命。玉环家具产业集群内企业可通过专注于价值量较高的环节,并将低价值的活动外包出去,以提升企业活动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企业可通过向上下游的家具创意设计、家具物流与家具展销延伸;增加研发投资,实现外销与内销相互补充的格局。
4.链条升级阶段。链条升级阶段企业转向新的价值更高的链条通过品牌创新和营销获取高附加值。玉环家具制造厂可以通过带动中纤板生产厂、涂料厂、五金配件厂的升级来获取相异产业领域的高收益。
(二)寻求升级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人才、关键设备、原料等资源
玉环家具协会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和行业论坛,邀请杰出的家具企业家、专业高等院校、以及专业的家具研发设计人员进行探讨;设立相关大奖以吸收各地家具人才参与,以便招揽顶级人才。玉环县家具行业协会会长胡再贵在2012年的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开幕式中提到:玉环家具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做多元、个性化的产品,品种越多,越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新客户,发展境内外新市场。
(三)提升区域品牌形象
2007年玉环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欧式古典家具生产基地”的称号。因此,可以把“玉环家具”作为商标进行注册,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宣传;拍摄玉环家具的宣传短片,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告电台等电视媒体在全世界播放,以扩大“玉环家具”的品牌影响力;在《家具》、《亚太家具报》、《Furniture》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刊登玉环家具的深度报道;在中国家具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家具协会网、谷歌、百度等搜素引擎王在内开辟专区投放广告和链接等。
(四)借鉴奥康和GEOX合作方式
奥康与意大利鞋业的龙头品牌GEOX公司实行“双向借道”战略(曾咏梅,2012),在品牌的最初代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等方面展开合作,巧妙的化解了变革带来的疼痛,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管理,借助GEOX公司的分销网络,将自己的产品呈现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这一成功的范例,难道不应该应用在十分类似的家具产业集群升级中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二者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且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两者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治理模式和动力机制也十分相似。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02/2003 Overview[R].2002.
[3]Kaplinsky,Raphael;Readman,Jeff and Memedovic,Olga Upgrading strategies in global furniture value chains[R].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vienna,2009.
[4]曾咏梅.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及其权变选择[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44.
[5]秦政强,张利风.全球价值链下嘉善家具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演变[J].商场现代化,2008,(11).
[6]陈铭,李建华,吴智慧.我国家具制造模式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木材工业,2009,23(6).
[7]谢加封,沈文星.中国木制家具品牌价值链治理:基于实证调查的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6).
[8]曾杰杰,聂影.中国家具产业与全球价值链互动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1,23(6).
[9]Gary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37-70.
[10]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45-50.
[11]Arndt S,Kierzkowski H.(eds).Fragmentation: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2]程宝栋,田园,鲁艳增.我国家具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