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向命运低头——浅评《我与地坛》

2014-08-15

中学语文 2014年21期
关键词:我与地坛史铁生低头

姚 瑶

读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内心起伏难平。感谢史铁生,感谢他的《我与地坛》,让我在还年轻的时候,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懂得了该怎样对待生命。

历经人生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难,在接受了大悲大喜之后,史铁生把对生命的思考注进了这部《我与地坛》中。与其说史铁生是作家,倒不如说他是哲人。在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劫难后,在死亡还远没有到来之前,他开始了对生命对死亡的思考,尽管痛苦,但作者还是艰难地走了下去。

史铁生失去双腿后,他曾迷茫、痛苦、无奈,他选择了逃避,他不明白命运对他为什么如此的不公。作者向往着另一个世界,而“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的地坛使他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寄托,正如作者所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在地坛公园中,可以远离一切的喧嚣与吵闹,作者可以以琴的发泄自己的郁闷和痛苦,在这里,作者也并始了对生命的思考。

失去双腿对史铁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于是,他想到死亡,然而,那一份对写作的痴迷,那一份与生俱来的倔强与韧性,使他不甘向命运低头,于是,作者决定活了下来。这一决定对作者来说是艰难的,反映的却是他不屈的灵魂。这是一种坚强,一种韧性,一种豁达。但此时的作者仍是迷茫的,虽然他努力思索着的人生。

母亲的早逝,使史铁生又一次体味到了命运的残酷。他是多么希望能与母亲一同分享小说第一次获奖的快乐,多么希望就他当初的冷酷向母亲道一声歉。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母亲的早逝成为泡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酌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寻找海上的一条船”,作者在比喻母亲的同时,也在比喻着自己,世间的一切如茫茫大海,而此时的“我”却是居无定所,随波逐流。但史铁生毕竟是史铁生,残酷的命运并没有使他低头,他对死亡又作了更深刻的思考——有时死亡也是一种轻松和解脱……

多舛的命运使史铁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人生。而地坛成为他心中一种位置的象征,情感的寄托。在地坛这个可以反省灵魂的地方,他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由此,作者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对生命的思考。

那个“十五年中坚持到这园子来的那对老人”传达了爱情的忠贞,生命的美好,时光飞逝,情怀依旧。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尽管不是专业的歌唱家,“甚至常在关键的地方出错,一但他对自己的理想是那样的执着。还有那个饮者,灌一瓶酒。开怀畅饮,怡然自得。还有女工程师……但这还不是全部的人生,作者通过诉说那个捡“小灯笼”的小姑娘和热爱长跑的人的无奈,也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幸和痛苦。“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

既然决定要活卞来,那么又该怎样生活呢?作者一次次在追问着自己:当他真正懂得了写作就是自己的信仰时,他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正是由于写作的信仰,使他在残疾和丧母的双重打击下获得了求生的力量,也正是由于对写作的信仰,使他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人生的航标。

而此时,作者对自我对生命的思考也达到了一种极致。那是在经历了美好与痛苦之后的豁达。“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是对生命怎样的大彻大悟。

作者把生命理解为一种回归与永恒,因此作者才会感觉到:“我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玩得太久了。”作者又像文中的那位恋人,既留恋生活又痛恨命运,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但不管怎样,史铁生懂得,人生的剧目也会随着历史一代代上演下去。既然已懂得“夕阳也是旭日”,那么好吧,作者抛弃掉一切对命运不公的想法,在对生命做了最本质的思考后,决定寻找自我,重塑真我,正如那个活踮乱跳的孩子。是啊,史铁生是在用心灵感受着世间所有的一切。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关于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无论生命的诞生是幸与不幸,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说了几千年了,但人还是个未确定的动物,是个被“抛入的设计”。《我与地坛》代表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于生命的思考,代表了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韧性。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懒于思考的今天,它之所以会给人们带来巨大震撼的原因就在于此吧!让我们永远记住史铁生,记住这个不屈的灵魂吧!

猜你喜欢

我与地坛史铁生低头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我与地坛》中的“超越”
《我与地坛》与人生的境遇
“低头族”克星
跨文化视角下的《我与地坛》之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