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级市间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2014-08-15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燕杰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和燕杰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而言可以划分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方面。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和整合问题,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则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和整合问题。
1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
刘涛(2005)认为从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到现在已近半个世纪,但进展依旧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行政区经济的强烈影响,故抑制行政区经济的影响,加速一体化的进程是三市乃至湖南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周靖(2008)认为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是形成区域竞争力的源泉,也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器,而要发展长株潭产业集群,则要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导向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许忠建(2007)认为应当把加快地方法规规章建设、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市场调控制度和完善运行机制作为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着力点。马跃龙(2009)从提升产业竞争力角度,研究了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认为加快三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避免重复建设、分散经营和同质化竞争,提高集约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是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李筱青(2011)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为实验组,以三组城市(岳阳、常德和益阳;张家界、怀化和湘西自治州;郴州、永州和衡阳)为对照组,然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1978~2004年实际产值进行拟合,并对2005~2009年的产值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伍娇萍(2009)对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应当以硬性的行政规划来实现,而在有规划前提下行政调控也应该让位于经济自觉。
2 乌昌区域经济一体化
高江和杨菊娥(2006)认为,民营经济已成为乌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故应当将其培育成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支撑力量。罗黎(2006)从区域空间结构的角度对乌昌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乌昌经济一体化很好地运用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原理,并将理论和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乌昌经济一体化从可能性走向了可行性。张宝山和刘慧(2005)对乌昌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所特有的集聚效应和成本优势对于促进乌昌地区经济增长、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冯怀珍和马海霞(2007)对乌昌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对新疆具有全局意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后,其制度性约束逐渐突显,提出要从规划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就业一体化和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来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跨越式发展。贺西安、张小云、任虹和李江(2010)对乌昌经济一体化新阶段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乌昌一体化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的重点是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和发挥市场力量作用。
3 郑汴区域经济一体化
郑岳(2010)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郑汴一体化”的区域合作问题,认为郑汴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其根源是双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陷入“囚徒困境”而造成的,所以应当探索建立跨地区协调机制,最终避免陷入“囚徒困境”,实现多赢发展。刘艳萍(2012)认为差异化发展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市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郑汴一体化要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双赢局面,就实行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田星星和侯合心(2012)对郑汴一体化的区域产业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郑州和开封的区域产业优化能够推动两市的资源优化,但是在郑汴一体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高度化不足、推动乏力的问题,所以应当放开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促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来为区域产业优化提供金融支持。刘震(2010)对郑汴一体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河南省和国内很多省份一样建立了中原城市群,还认为要通过推进郑汴经济一体化来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杨光(2010)认为,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的中原城市群未来必将成为中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郑汴一体化则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还认为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就要统筹规划共同开发郑汴产业带、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构建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4 西咸区域经济一体化
李慧(2007)认为由于西安、咸阳两市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秉持既要优势互补又要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原则。陈宇(2007)认为西咸经济一体化是一省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两市通过缔约等措施,逐步消除市场分割,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逐渐整合为统一联合体的过程。郭灵、侯亮和杨清(2010)在城市流强度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咸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在关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虽然两地在产业合作共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区域核心竞争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较于东南沿海经济圈,其综合辐射功能仍旧不强,因此还提出了组建大西安中心城,发挥区域城市化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地方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5 延龙图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京淑(2009)认为要加快延龙图一体化进程,就必须要优化三市的资源配置,完善土地、资本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三市区域内的合理分工,实现共赢发展。魏玉梅(2011)认为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加快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选择,也将对延边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李军霞(2010)以延龙图为例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城镇一体化问题,认为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启动以来,三市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得到初步发挥,但三市经济基础差异明显,经济耦合较晚,因此,要实现延龙图一体化就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走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朴银哲和金兆怀(2010)以延龙图为例,研究了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制度创新问题,认为在推进延龙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由于“习俗经济”产生的路径依赖、落后地区对“挤占”效应的顾虑、政府体制改革不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等制度约束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优化,实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结合,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6 结语
我国地级市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乌昌区域一体化、郑汴区域一体化、西咸区域一体化和延龙图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代表,其研究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其水平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很大原因在于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并没有完全进入需要通过推进一体化来进一步实现共赢发展的阶段,合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1] 刘涛.行政区经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瓶颈[J].经济地理,2005(5).
[2] 周靖.产业集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 全京淑.关于加快延龙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2009(3).
[4] 魏玉梅.关于延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带动延龙图区域一体化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1(4).
[5] 李军霞.欠发达地区城镇一体化实例研究——以延龙图为例[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3).
[6] 朴银哲,金兆怀.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延龙图为例[J].东疆学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