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山变宝山——鹤壁市利用荒山发展大工业的实践

2014-08-15张永强介长春

资源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鹤壁鹤壁市宝山

□本刊记者 张永强 特约记者 介长春

11月6日,记者驱车在宽敞的鹤壁市新老区快速通道上穿行,不经意间,一座现代化工业城闯入视线——标准化厂房、淋水塔、烟囱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逶迤的荒山丘陵之巅。这里就是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成为朝气蓬勃的投资热土。

鹤壁市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集中在西部,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2007年,河南中原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8亿元的煤化工生产基地项目拟落地鹤壁,但152公顷的用地规划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经过深思熟虑,鹤壁市把目光投向了市区西部的沟壑丘陵地。那里不适合发展农业,但紧临水源和交通干线,非常适合发展大工业。于是,鹤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上山、农民进城、林水绕园、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上山,向荒山要地,规划了17平方公里的宝山工业项目用地区,作为鹤壁市发展大工业的重要载体,并提出了“所有建设项目能用山地不用平地,能用荒坡不用耕地”的要求。

几年来,宝山产业集聚区重点把循环经济、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和集聚区建设全过程,坚持在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耕地的前提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规划用地的科学、合理和有效利用。围绕煤电化材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完善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和国家级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园区,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在项目摆放上,产业集聚区坚持化工工艺与实际地形相结合的原则,依山就势阶梯式布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对因地理条件剩下的不可建设项目用地、边角地等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实现“林水绕园”的工业、生态协调发展的设想。

项目上山、农民进城是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式。集聚区规划范围内共涉及11个行政村约13000人。为节约土地,改善民生,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划。通过整合、置换,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了地尽其用。政府给集聚区的农民建设了新型社区集中安置,把约11平方公里的荒山、荒坡、荒沟、废弃厂房利用起来,这部分面积就占在建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的59%。

经过几年的发展,集聚区内已拥有鹤壁万和电厂、同力发电、丰鹤发电、同力水泥、宝马化肥、汇合镁业、华韵建材、水务集团鹤壁第一水厂等各类企业10多家,总投资16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建起了年产60万吨甲醇、年产30万吨二甲醚、年产45万吨电石等行业内有影响的煤化工项目。另外,年产6万吨聚四氢呋喃、年产3000吨丁二酸酐、年产5万吨煤制乙二醇等项目都在加快建设之中,而中国石化与河南能源联合投资340亿元建设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也在紧张推进之中。

2014年9月14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在鹤壁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调研后,充分肯定了鹤壁市利用荒山发展工业的做法,称赞“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工矿废弃地、塌陷地复垦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作出了示范”。

猜你喜欢

鹤壁鹤壁市宝山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
鹤壁市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