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阅读的起点—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之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2014-08-15高建华
文 高建华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一、二年级的不少于5万字,到五、六年级的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更不用说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为重要。
在信息化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的电子书籍,媒体上的影视作品,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信息。但这是否意味着浏览电子产品可以代替阅读书籍呢?甚至有人认为电子产品可以取代印刷本。电子产品的确方便获取、易于交流,但是它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吗?影视剧的确精彩,但是它能真实展现历史吗?动画片的确直观,但它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品味吗?不能!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们多读书,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爱上阅读。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首先要从阅读兴趣的培养说起。
一、创造条件“促进”阅读,让兴趣在阅读氛围中萌芽
我们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生生共读,通过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在校园内建立读书廊、乐读书吧等方式来营造读书氛围。由于年龄和时间的关系,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最便于他们读书的场所莫过于教室里的图书角了。图书角的建设看似简单,却是营造读书氛围的最佳场所,也是最难坚守的阵地,很值得研究。
故事一:图书角让我飞翔
为了从一年级开始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笔者想了很多办法,建立图书角就是办法之一。听说要捐书,孩子们的热情很高,纷纷拿来自己喜欢的图书主动放到书柜里。刚开始,还经常看到有孩子去拿书看,后来发现人越来越少了。一询问才知道,书柜里已经没有值得看的书了,大家都怕别人把书拿走,所以没人愿意再捐书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转眼间,孩子们上了二年级,笔者发现很多孩子课间活动不知道干什么,在教室里还吵吵闹闹。这让笔者再次想到必须要把图书角建立起来。可是考虑到上一次的“夭折”,要重新组建难度更大了。怎么办?笔者首先把这个想法告诉孩子们。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孩子表示不愿意把书带来,原因就是怕书被别人拿走,被损坏。笔者首先承诺要认真管理并有处罚措施。孩子们的顾虑取消了,表示愿意捐书了。可选谁管理,又怎样管理呢?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要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和合适的人选才行。正好本期语文教学第8单元的主题是“书的世界”,笔者就有针对性地介绍怎样给图书分类,怎样建立图书角等。另外,由孩子们推选出两名爱读书、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管理员。
很快一份管理草案出炉了。第一条就是两位负责人决定中午留在教室里轮流管理图书,方便大家中午借阅。每天放学前还特别要求把读书情况向全班通报。很长一段时间里,图书角的管理井然有序,课间时,经常会看到捧着书本静心阅读的孩子。图书角已经成为孩子们每天不得不去的地方,到那里能穿越历史的长河,能体验人间冷暖,能探索奇妙的太空,而笔者也跟着他们一起在书海中飞翔。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1)有效的管理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保障,教师的认识高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2)读书氛围的营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必须时时抓,事事抓,不允许有半点懈怠。(3)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得法,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发动孩子来带动孩子。
二、介绍方法“引导”阅读,让兴趣在阅读体验中培养
据了解,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有的学生开始时兴趣盎然,但由于读书不得法,使自己长期处于同一个阅读水平,得不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阅读热情很快就消失了。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孩子选择读物、进行精读、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等,就是想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故事二:我终于能读整本书了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就必须走进书本、走进人物、走进生活。笔者刚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课堂上孩子们习惯于听教师讲和听别人说,习惯抄写教师和同学的笔记,没有面红耳赤的争论,没有富有个性的思考。再看读后感,千篇一律的总分总结构,500字的文章大部分是故事内容介绍和别人的书评,极少有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状况?笔者认为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理解比较肤浅。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指导孩子阅读。
经调查,大部分孩子读过整本书,但都是自主随意而为,班级从未开展过共读活动,所以关于“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自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更谈不上产生共鸣。尽管是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笔者认为必须给孩子们补上这缺失的重要一课,从确定读什么开始。首先做了一个调查,孩子们在五年级时普遍读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那就不妨再读一次。孩子们有意见了,认为读过了没有必要再读。笔者向他们提了三个问题:(1)《城南旧事》写了些什么?(2)从《城南旧事》中你读懂林海音是个什么样的人?(3)你想成为《城南旧事》中的哪个人物?第一个问题孩子们能七嘴八舌地说一些,但不全面,更不简洁。第二个问题让刚才还自信满满的人开始沉默不语。第三个问题一出来,许多孩子欲言又止。最后一致同意再读此书。大家用实际行动来检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科学性。
首先解决书的问题,要求按照统一的出版社、统一的书名,由孩子在一周内自行解决。其次,一周读一个章节,统一填写相应的读书记录,包括:好词、佳句、我的感受。其中最关注的是“我的感受”,它是评定作业等级的重要标准。第三,每周一次固定的读书交流时间,针对交流情况,修改各自的读书感受。最后,在一个月内,全班学生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
时至今日,一名学生说的话笔者仍然清晰记得,他说:“高老师,我终于能坚持读完整本书了,这本书好厚哦!”说话时,他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有了这样的阅读过程,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跃然纸上,充满个性和灵动。孩子们懂得,读书不仅要了解书本告诉了我们什么,需要精心思考,与作者对话,更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更好地生活。
随后,我们又共同阅读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随着一个个鲜活人物形象的出现,孩子们的文学触觉也逐渐敏感起来。渐渐地,孩子们不再觉得书厚了,不再害怕写600字的读后感了,文章里有自己了。最可喜的是,班上学生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随处可见捧着图书阅读的孩子,冰心的《荷塘旧事》,鲁迅的《狂人日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教师推荐的书籍在悄悄地传阅。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1)阅读兴趣是靠“培养”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而学校就是主阵地。(2)阅读方法的指导一定要引进课堂,要针对不同年段落到实处。(3)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独特的阅读兴趣,鼓励个性化阅读。
三、提供平台“发展”阅读,让兴趣在阅读展示中延续
正所谓“独学无友”,假如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就会少了很多乐趣。尤其是少年儿童,正处于习惯和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独自阅读很不利于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延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交流平台。我们开展了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演员招募、读书明星评选等活动。在这些展示平台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故事三:乌龟也想当大王
学校“乐读会”的故事大王比赛又要举行了。对于刚入学2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既陌生又兴奋。兴奋是因为都想当故事大王,陌生是因为还不清楚“乐读会”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这次比赛要比什么。在笔者的介绍下,学生终于明白了“乐读会”是学校为了培养大家从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而成立的一个读书组织,采取会员制吸纳了很多乐于读书的孩子,在全校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读书爱好者,在各个班集起着带头作用。这个组织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故事大王”比赛和课本剧表演,并且为优秀者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
这次选谁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呢?笔者的心里也没有底。来个海选吧,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展示一下实力。消息一公布,孩子们就闹开了锅,纷纷报了名,非常有信心。海选开始了,学生们讲的故事有长有短,有童话故事,有成语故事,有自编故事,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不能称其为故事。其中,一个孩子讲了一个故事叫《小乌龟谈理想》。故事只讲了开头,几个“调皮蛋”就大笑起来:“乌龟还有理想?”没想到,这个孩子根本没有被这些嘲笑影响,反而掷地有声地说道:“谁说乌龟没有理想?乌龟的理想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他就是大王。从前,有一只乌龟……”整个过程他很投入,还临时加上了不少动作和语言,在台下观看的笔者感到欣喜万分,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竟然能如此镇定从容。对啊,他说的没错,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评选大王,而是养成阅读习惯,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最终做最好的自己,幸福生活。这个孩子最终被评为班级的故事大王,被“乐读会”破格评为高级会员,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乐读明星”。这种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更多学生的阅读信心,刺激了大家的阅读欲望,不断地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注入新的活力,让阅读习惯得以延续。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发掘每个孩子的阅读潜力,培养习惯就要从激发兴趣入手。(2)通过读书活动可以向大家推荐更多的好书,所以又是最好的公益广告。我们的读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3)开展读书活动要形式多样,不仅要培养读书兴趣,还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结束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如何真正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快乐呢?培养孩子自主阅读是有效途径,而培养阅读兴趣则是自主阅读的首要条件。我们在不断探索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兴趣不仅是阅读的起点,更是阅读的加油站。我们要努力让阅读兴趣从小在孩子内心深处扎根,让学生在伙伴的陪同下快乐阅读,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在与伙伴的竞争中获得生命的精彩,最终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幸福的创造者和享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