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美·形美·音美——略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2014-08-15项裕波

中学语文 2014年33期
关键词:意美音美语言艺术

项裕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做到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即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凝练、诚挚感人;注意修辞手法、句型句式的灵活运用;注重语调语速、抑扬顿挫和避免语言杂质。

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说话“清楚连贯,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说话训练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和潜移默化也不容忽视。鲁迅曾说过:好的语言能“意美以感心,形象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思是说只有把语言的音、形、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才会生动感人。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达到这“三美”的要求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意美 所谓“意美”,我认为就是老师的讲述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传授知识准确无误,学生听后领会其意,学习热情高涨,甚至进入想象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1.准确。福楼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性质、特征,语文教师上课的用语就是要注重字斟句酌,推敲琢磨,咬文嚼字,做到准确恰当地表述。例如,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同义词有许多,有亡、故、去、驾崩、捐驱、走长路等等,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用“停止了思想”“睡着了”等词语来表示马克思的逝世,就准确地表达了恩格斯对亲密战友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思。这就是我们教学语言“意美”的典范。

2.凝炼。我们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习惯性的不必要的罗唆话、重复语,力求语言简洁明了。罗唆烦人的教学语言,谈何“意美”?它只会让学生兴味全无,昏昏欲睡。

(二)形美 所谓“形美”,就是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讲述把事物或事件的情景讲述得生动具体,学生听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扪其形,如嗅其味。讲究教学语言的“形美”,就要做到:

1.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反复、夸张、顶真、互文、摹状等修辞格,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很重视,也很清楚该怎样做,我就不再赘述。

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还可以从相声、小品、快板、演讲、辩论、旁白、解说词等这些重语言表达的艺术门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2.多种句型句式的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句式应富于变化,灵活多样,绝不能一成不变,单调乏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主动句、被动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长句、短句等等,都可以运用。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时,教师可能会经常说:“同学们一起读!”偶尔这样说无可厚非,但一直用这种固定的习惯句式就不好,可以换成“来,一起读,一、二!”“我们一起读,开始!”“预备起,开始!”等等,长句变短句,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经过认真思考,但还是答错了,教师这时就不要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简直是胡说!”而最好说:“是这样吗?再想想?”“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见,再思考思考?”这样把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句式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三)音美 所谓“音美”,就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

1.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教师上课若说话慢了,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疲乏;说话快了,像“打机关枪”一样,学生思维跟不上,听课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声音低了,有气无力,学生的兴趣就调动不起来;声音一直很高,对学生刺激太强,学生会从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因此,教学语言要讲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利用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升降,长短句等的变化,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地学习。

2.去掉语言杂质。作为语文教师,语言应力求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坚决避免“啊、然后、这个、那么、反正、嗯、对不对、是吧”之类的口头禅,运用汉语的平仄韵律,金声玉振,铿锵悦耳,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可把自己的讲课录下来,课外反复揣摩体味,或者请同事在听课后帮忙指出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后上课不断修正,以逐步达到音美的要求。

猜你喜欢

意美音美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挖掘汉字之美,打好语文基础
英语课堂中的美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