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评价

2014-08-15胡晓兰

中学语文 2014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主体文本

胡晓兰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如何对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开展多元评价,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评价标准的多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原则上讲,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应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还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实效。

例如,必修课中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对理论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否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善于倾听、表达。选修课中对诗歌、散文、小说与戏剧,则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二是评价主体的多个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例如,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根据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进行学生自评、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互评、组与组互评等。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预习、检测、竞赛等进行评分,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又如,对学生在校外与人口语交际语的情况及学习习惯等,则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 课程评价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做到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等。

例如,书面的语文考试较适合于评价认知水平,观察活动较适合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延迟评价能增强学生对自我的心理预期等。再如,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作为评价的重点。要努力探寻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高评价效率。

四是评价功能的多种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例如,组织考试,我们除了发挥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外,还要发挥它的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和积极导向功能。我们的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它来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其形成原因,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中语文课程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主体文本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