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亮丽起来——教师文学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4-08-15孙香芹

中学语文 2014年33期
关键词:读书文学素养

孙香芹

语文在高中众多的学习科目中,就像是一位温情脉脉、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学习语文就如和美丽邂逅,作情感交流,应该是多么惬意酣畅的事情。可是事实上,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学生在听讲李杜诗歌时昏昏欲睡,经常苦恼学生的文学鉴赏成绩久滞不前。

这些情况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各种原因,其中有一条在于教者自身,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文学素养有所欠缺。教师如果只知道照本宣科,依词解词,再好的文章听来也会味同嚼蜡。教师如果视写作为畏途,阅读如咽糠,又怎好意思要求学生口若悬河,笔下生花呢?

一、文学素养应该是语文教师的特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应该富有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知好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当博览群书。在日益浮躁的世风下,教师潜心读书已显得弥足珍贵。

自称“杂家”的本溪市特级教师李业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语文教师更应该以读书养气,养才气,养志气,养平和之气,养浩然正气。博览群书,知识充实,素养深厚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使课堂充满能够入乎其中又能跳出其外的睿智与灵动,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修养熏陶,获得灵魂净化。

我们都做过学生,我们难以忘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文老师,他们敬岗爱业,而且谈吐文雅,胸有风云,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这正是语文老师必备的特质。

二、教师的文学素养是语文不可缺少的“酵粉”

语文学科是一门令人赏心悦目的学科。翻开语文课本,夺目而来的是历代精美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取其英,各采其华,玲琅满目,美不胜收。它流淌着人类长河光彩闪耀的万千词汇,诠释着人生百态宏巨纤细的万千情感,涵养着人间广大时空人文积淀的万千智慧。语文的职责之一是培养学生鉴赏、研讨、评价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学的魅力,接受文学的熏陶,养成文学鉴赏能力的“酵粉”。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导者。每堂课中,精心设计,匠心独运的导课,是启发课文内涵引领学生发现的起步,它需要教师的文学素养;旁征博引,钩沉发微的讲解,是质疑答疑引领学生探究的深入,它需要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的深厚的文学素养,使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精美的书典,学生爱读,开卷有益,受益无穷。

当我们抱怨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时候;当我们讽刺学生没有文学细胞的时候,是“四方脑袋”的时候,我们老师也应该反躬自省,是谁在一天天风化着学生的文学天赋,使他们得不到滋养?是谁在一天天冷落着他们的文学期盼,使他们慢慢枯死?是谁让语文这位丽人一天天憔悴,唤不起人们的一点热情?不正是我们老师自身的匮乏,才让语文课缺失了夺目的光彩吗?

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树立个人形象

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是作为一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必然要求。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教会学生读书之前,本身应当广泛地涉猎文学名著,博采众家之长,成为一个文学修养素质较高的人。

语文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阅读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才会有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才能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光芒四射,才会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事实表明:具备了各方面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才华,语文教师才具备了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自然形成。

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文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品质,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一品质的形成,呈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结构形态,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语文老师都应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亮丽起来。

猜你喜欢

读书文学素养
我们需要文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