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4-08-15李建祥
◆李建祥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金墩小学)
小学作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埋头精心批改作文。不少学生则是按老师的要求写完就了事,下次作文课上看批语,养成了应付作文的不良习惯。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批改作文”为“灵活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上。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课情景——扫视一下教室,除少数学生还在修改作文外,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东张西望:有的孩子拿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转动,摆弄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则举起小手喊着:“我写完了。”有的索性画画哼小调,似乎自己的作品完成得很好而无所事事了。可是当你走进他们,拿着稿子浏览一下,会发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错别字不少,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不够突出;或者内容表达不够完整,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准确,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尽管这时你会要求他们认真地修改,他们看上去很乖,又拿着笔写呀改呀,可不一会儿学生们又会觉得自己写得不错而无所事事了。再看他们的作品,还是有不少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兴趣,也由于他们缺乏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成因分析
那么,学生不善于自我修改作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方面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呢?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调查与思考,我们发现学生不善于主动自我修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作文写好后,学生对修改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缺乏热情,缺乏自主性,写完就算,不想修改。二是字数不多,不知道如何才算写具体了、生动了。三是修改文章不知该从哪儿下手?从整体到布局还是从布局到整体?用什么方法修改,学生有不少的困惑。总之,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动机,即使修改,也是抱着轻率的态度应付老师。在作文修改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可行,学生容易接受?采取朗读修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我修改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还能促进“思”,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认真修改、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教师是不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1.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先要从培养自改作文的兴趣,激发自改作文的动机入手,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被动改”为“主劝改”,“害怕改”为“喜欢改”,使自我修改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用好名人效应,树好身边榜样。小学生非常崇拜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而榜样的作用也是无穷的。教学中应当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激发学生自改兴趣。古代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郭沫若先生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7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心,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这些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对自己诗文的修改之功告诉我们,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我们还可以通过本班、本校同学修改有趣的、有效的实例,进行目的意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或通过正确评价、赏识学生自改的成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比赛形式,不断诱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改作文的愿望,等等。这些做法对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循序渐进,培养自改意识
一是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首先低年级是自改意识萌发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多读多悟多说多练,在读中感悟语言规律,在说的实践中不断内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修改意识和习惯。教学实践证明,遵循儿童学习语言发展规律,由读到写,由说到写,由口头到书面,逐步深入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自改互改的训练。有利于自改意识和自改习惯的养成。而互评互改的训练多了,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进行对照,或有意或无意地以老师、同学的评议为“镜子”,培养了自我批评精神,为自改意识和自改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会学生修改技能。到了中年级,首先要教会学生的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最常用的是“删、增、调、换”法。删,指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啰嗦的语句修改得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或多余的材料删去,力求做到“丰而不余一字”,使语言畅通,文字简洁、精当。增,增添必要的字、词、句、段。对语句衔接不当,字意不够贯通,意思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适当添增,使文章通顺、明白、充实、生动,力求做到“约而不失一次”。调,指调整词、句、段的次序。作文中常有词序、句序、段意错乱的情况,调整其次序,可使文章衔接更紧,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换,指更换词、句、段,使文章更确切、更生动。当然这样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阅读与作文两条线上训练,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三是组织自改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由于有了前面的蓄积和沉淀,加上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的修改训练,修改技能就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学生修改能力的飞跃。为促进他们能力质的飞跃,应当多组织他们参与一些写作竞赛、征文竞赛、读书活动,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成长起来。虽然,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但是相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要能养成精心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自改能力会得到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最终一定能写出不少佳作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