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话剧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4-08-15王雨海孙桢桢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开话剧社团

王雨海,孙桢桢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流水无情草自春,中国高校话剧社团在历史洪流中,以其坚韧和隐忍的态度、强大的战斗力和不屈的生命力,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枝独秀。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话剧社团更是以其不同于其他社团和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具有特殊作用。

一、高校话剧社团的诞生及起因

(一)高校话剧社团的诞生

天津是我国早期话剧形成的重镇。1909年天津南开中学校庆,在校长张伯苓倡导下,其自导自演的三幕讽刺剧《学非所用》正式上演,其后一年一次,连续不断。秉承张伯苓“练习演说,改良社会”的戏剧理念,1914年11月17日南开新剧团在天津南开学校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高校话剧社团的诞生。南开新剧团倡导人严范孙、张伯苓,团长时趾周,副团长张彭春,下设编纂、演作、布景、审定等部,以培养人才和改良社会为宗旨,把南开新剧推到崭新的水平。

1989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将南开话剧写入文学史,特别指出南开校园戏剧呈现了向现代话剧过渡和演变的状态。南开新剧团成立后,创作演出了许多作品,其作品大都反映社会现实。南开新剧团虽处于文明剧时期,但却受西方话剧的影响,具有自身独特性,不与人为同,在中国话剧起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作品《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等,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培养出的一批优秀人才,如张彭春、曹禺等,在京津地区影响颇大。

南开新剧团成立后,我国高校话剧社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后,高校话剧社团这一特殊的校园组织也逐渐成为话剧市场上的另一股力量,占据一席之地。

(二)高校话剧社团的兴起

19世纪以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流,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戏剧是一门“能够直接与欣赏者发生感情并激起意志交流产生普遍感染力的艺术”,它“不仅使欣赏者产生巨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而且往往容易使其集团性地卷入狂热漩涡之中,甚至会产生直接现实的行动”,话剧这种以对话为主的戏剧更为大众所普遍接受。高校话剧社团诞生于文明戏风靡一时、由盛而衰的时期。文明戏因包含时事宣扬革命精神而在辛亥革命之后颇受爱戴。但文明戏在袁世凯执政后,因政治性过强、艺术性粗糙而不再受旧时代小市民阶级的欢迎,从而走向纯粹商业化。为获取票房,文明戏纷纷从政治剧转向家庭剧,影响力更是江河日下。为重塑话剧艺术性,反对文明戏商业化和庸俗化,改变社会不良风气,重新发挥话剧的教育功能,高校话剧社团便应运而生。

高校话剧社团的产生与当时青年团体不无关系。社会赋予了广大青年积极奋进、不惧强权的进取精神。启蒙思想的熏陶,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青年学子敢于冲破几千年来封建社会轻视或是歧视戏剧、优伶的传统观念,改变了戏剧的地位,使话剧成为一种高雅艺术。以话剧为载体折射出青年群体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爱国精神。

19世纪以来教会学校排演世界名剧以及中国故事,这也是中国话剧的原始形态,经过剧场熏陶的青年群众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孕育了最初一批话剧爱好者和创作者;“以开启智识,鼓舞精神为主”的春柳社为我国高校话剧社团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的早期话剧,其话剧中蕴含的爱国思想影响了许多青年,也为今后话剧组织的成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有南开学校张伯苓校长在实践教育救国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顺应戏剧开启民智的社会大潮,为南开新剧团的成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以上这些事例都为南开新剧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全国高校话剧社团的发展情况

(一)当前全国高校话剧社团发展概述

笔者对全国部分高校话剧社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话剧社团发展迅猛。以全国107所重点院校为例,截至2013年10月,只有北京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以及国防科技大学这6所专业性极强或是理工类重点院校未成立话剧社团。其他101所重点高校均成立有话剧社团,占总数量的94.39%;且在这101所高校中,成立2个或2个以上话剧社团的高校有35所,占34.65%。高校话剧社团的发展可见一斑。

当前高校话剧社团的演出质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多数话剧社团在演出质量方面精益求精、态度严谨、重视细节,力求实现表演水平最大限度的飞跃。著名导演孟京辉在观看了北国剧社排演的《麦克白》后,曾给出这样的评价:“学生的技巧虽然稚嫩,但运用得却恰到好处,校园戏剧前途无量。”在活动规模上更是进行跨院系、跨校区、跨校际乃至跨国际的活动,比较典型的是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的开展,各地区各大高校之间的话剧社团得以相互交流,谋求更好的发展。

“乐观背后有隐忧,话剧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不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宋宝珍如是说。当前高校话剧社团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许多高校话剧社团缺乏合理的管制,在当前市场经济下,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效益,追求高产出忽视作品质量,演出的话剧作品更是一味迎合大众,庸俗而没有深度。也有部分话剧社团缺乏创新性,原封不动地排演经典话剧作品,给人一种僵硬死板的感觉。

(二)代表性高校话剧社团及其影响

当前高校活跃轻松开放的校园环境下,必然涌现出大量的话剧社团,其中发展较好、影响较大的当属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社、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剧团。

北国剧社在北京师范大学活跃了20余年,20世纪80年代北国剧社兴起,大批学生演剧团体纷纷成立或恢复。北国剧社是新时期第一个被写进中国戏剧史的学生业余演剧社团,多年来剧社成员一直以“仰慕田汉老,追踪南国社”为宗旨,以“学演戏、学做人”为行为准则,致力于剧社的发展壮大,在传统剧、实验剧以及先锋剧等多个领域耕耘驰骋,硕果累累。北国剧社一直秉承复排莎翁经典剧目的优良传统,在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的《第十二夜》《雅典的泰门》获得业界高度评价,而后又复排《麦克白》《驯悍记》等经典作品,北国剧社更有《教育世家》《喜讯过后》《无花的蔷薇》等原创作品在各大赛事中多次获得奖项。北国剧社“立足戏剧本位,注重原创性,原创性强”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校园戏剧“第一旗手”。

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原是这所百年学府1939年抗战前的学生文艺社团,1997年校庆时更名为“黑白剧社”。“黑白云者,意为申明收复时受日寇侵占之黑水白山之决心,及研判是非如黑白分明之求是精神。”1990年开始,这个由学生成立的业余文艺团体,以“培养校园戏剧人才,提供戏剧表演天地,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戏剧欣赏品味,营造良好校园戏剧氛围”为目标,创作、排演大中型话剧及校园实验剧近30出,话剧小品40余个,演出逾百场。其演出剧目《同行》《赵氏孤儿》《祺人》等产生了很大影响,黑白剧社的生命力在于校园文化,素材也都来自校园文化,内在是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成立于2007年9月,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指导下的一个艺术团体。2012年5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一部“90后”编剧的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在国内戏剧界反响强烈,引起极大轰动。《蒋公的面子》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则轶事:1943年蒋介石亲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校长时,邀请中文系三位教授(夏小山、时任道、卞从周)吃饭,三人非常为难,有人虽痛恨蒋之独裁却因战乱之时藏书需要蒋保护;有人潜心学问却被美食所引诱;还有人支持政府却放不下架子,为此他们争吵一个下午:究竟给不给蒋公面子。“文革”中,他们必须交代当时有没有赴宴,为此诚惶诚恐地追忆往事。这场话剧许多人各持己见,但无一例外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的话剧市场已成为一道重视话剧舞美、演员、宣传,忽视表演和剧本的“速食快餐”,而《蒋公的面子》在当前贫瘠的戏剧文学状态下让戏剧重新回归了文学,挽救了话剧文学的沉沦。得益于《蒋公的面子》,2013年2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团正式注册,成为南京首个民营话剧团体,开始了全国巡演之旅。

三、高校话剧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1.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话剧教育的普适性、经典性以及所包含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话剧社团以话剧这种形象直接的宣传手段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欣赏、学习话剧的过程中会自觉地用更多的人生观念来思考问题乃至思考人生。话剧对思想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是我们也要以合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宋宝珍说:“有一种批评指出目前一些话剧除了明星和包装,根本没有人物和语言,已在时尚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不少话剧社团选剧一味地迎合大众而使话剧失去了自身的真正价值,浙江大学黑白剧社的桂迎老师则用她最本真的情感,以话剧为载体营造了一个“黑白”的精神世界,带领着学生们在思想上“长大成人”。话剧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能够使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在心灵自由的话剧表演中正视社会担当。

2.道德水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新时期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作了一首打油诗自勉:“吾辈一生只懂戏,万般与俺没关系,不图虚名不贪钱,把戏排好便可以。”同样的大学生在欣赏话剧中借助话剧这种形象生动的交流平台,而不是乏味枯燥的课堂教学,更容易接受社会道德准则,遵守行为规范。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以《蒋公的面子》这部话剧,给道德这个陈旧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时代力量,引发了当今社会的集体思考。话剧社团成员也能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互帮互助,以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发展为集体的荣誉感,树立全局观念,达到道德修养的更高水平。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社会认知能力。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说过,“中国话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历史同进步”。话剧是浓缩的认识,话剧反映的是关乎人以及人生存的时间,想象和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带来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自省。无论是《雷雨》所表现的人伦道德冲突,还是《玩偶之家》中女性的自我觉醒,都证明了话剧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大学生参与话剧表演的过程也就是话剧教育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普遍提升。

2.创作能力。创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创作能力渗透在话剧的各个方面。从话剧剧本的选定、修改,话剧演员的确定,话剧的排演,幕后制作到最终的表演都是创作能力的凝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焦菊隐在执导《龙须沟》《茶馆》《虎符》等话剧过程中,探索出了别具一格的话剧“中国学派”,带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走向话剧民族化的一个新高峰。南京大学本科生温方伊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了创作能力的提升,其不亚于专业创作人的创作能力为许多人折服。在高校话剧社团正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将广大同学凝聚起来,在这一体验中提升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参与话剧创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一部话剧作品的完成,需要经历剧本创作、角色选定、演员排演、道具制作、后期加工、舞台呈现等多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成员具有超强的能力,持续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合理利用共同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即使是配角,即使是跑龙套,也值得别人尊敬,如表演艺术家黄宗洛、牛星丽、吕齐等。一部戏只有几个主演是万万不行的,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话剧的价值。

4.组织管理能力。高校话剧社团利用自身独特性为社员提供参与社团组织管理的机会。例如话剧导演需要清晰地把握整部话剧作品的流程,包括排练进度、舞美、灯光、音乐等。作为绝对核心的导演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一场精妙绝伦的话剧。话剧《蒋公的面子》轰动一时,社会大众多是关注“90后”编剧温方伊惊人的创作能力,而忽略了这部剧的导演吕效平先生,正是其较好的组织能力才能将“90后”编剧和“80后”演员巧妙地融合起来,打造一道视觉盛宴。以学生身份参与这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从容应对各种障碍,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高校话剧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高校话剧社团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质量话剧活动,注重功效性。部分话剧社团偏离了社团宗旨、忽视话剧使命,而一味追求功效性和商业化。他们与一些商业机构联合,盲目追求商业利润,从而导致话剧质量低下或是将粗糙的话剧拿出来展示,背离了正确发展目标。话剧社团必须以社会担当和文化自觉作为话剧的使命,以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为发展目标,从而优化话剧活动,促进话剧社团发展。

2.话剧社团内部组织、管理无序化。部分话剧社团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社员不断流失,社团领导层也缺乏良好的约束和监督,导致其权力过大、以权谋私。学校领导亦只重视活动影响及质量,忽视社团内部管理,社团呈现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话剧社团组织、管理无序化使不少同学对社团失去信心,造成人才流失。

3.活动经费没有保障,缺乏政策性扶植。经费是社团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到服装、场景,小到道具都需要经费支持。学生社团是以个人兴趣爱好为依托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依靠会费维持日常运作。适当的经费扶植能帮助话剧社团更好的发展,为话剧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话剧这种高雅艺术在校园文化中更好传播。

(二)高校话剧社团发展的建议

1.以政策支持带动高校话剧社团建设。高校话剧社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党委、团委对话剧社团的有效指引和广大同学的支持,是高校话剧社团发展的两个必要保障。学校各级领导应当予以重视,提高对话剧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在社团组织活动中予以支持并加以指导,使之少走错路和弯路,为高校话剧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也在学校营造一种关心学生社团的良好氛围。

2.明确高校话剧社团建设方向,加强内部管理。我国高校话剧社团建设目前处于探索时期,缺乏系统性理论性认识。不少话剧社团内部体制杂乱、分工不明,这就要求我们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应确立制度化的管理理念,以正确的思想为引领,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规范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增强自身活力。

高校话剧社团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视。当前,高校应以话剧社团为载体,寓教于乐,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念新趋向,合理引导积极应对新情况,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展望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水平的话剧人才涌现,在带动学生群体积极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将带领高校话剧社团走向另一高峰。

3.加强政策扶持和基金资助,让社团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政策扶持,可以在全国设立高校大学生话剧节,对优秀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以设立高校大学生话剧基金,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也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对高校话剧社团给予资助。在此基础上,鼓励社团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得到社会的回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社团走向良性发展。

[1]王晓凡.中国学校演剧的回顾、现状及前瞻[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4):117-130.

[2]冯传胜.校园戏剧的发展历程及贡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1):38-42.

[3]王玲.试析高校学生社团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44-45.

[4]郭晓丽.南开早期话剧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1.

[5]罗伟崎.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南开话剧社团
缤纷社团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是爱南开的
一台引人深省的话剧——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