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调研与分析——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为例

2014-08-15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网恋易班被调查者

刘 燕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群体判断是非曲直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只有培养正确的信仰和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才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的单向信息流通方式,给予极大的资源量和使用便利,而且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自由释放价值观的宽松环境。作为最能接受、最能适应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网络自然成为贴身伴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时刻的生活感悟和思想状态。

本次书面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上海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网络问卷则通过“问卷星”、“易班”、“人人”、“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面向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6份,其中纸质问卷发放700份,回收699份,回收率99.9%;网络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99.0%。本次问卷为抽样调查,调查涵盖文理各类学科,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3.3%,女性占56.7%。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道德倾向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政治道德倾向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清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政治态度不严肃、道德感不强、随波逐流的倾向。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针对“网络出现的社会热点政治话题”,有12.6%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关注”,69.0%选择“只关注我感兴趣的那部分”,14.4%选择了“随便看看,浏览过后就完全忘记了”,有4.0%选择“从来不关注”。这个结果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政治事件较为关注,希望多了解社会政治动向,体现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主体意识。与此同时,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性地关注社会热点,也能反映出大学生主观意识、自我意识强烈。少数学生选择“从不关注”,需要加以引导与教育,激发其政治责任感。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在网上对一些社会负面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主见。在“怎么看在网上揭露并批判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丑闻”一题中,有70.0%的学生选择了“支持,是社会监督行为”,仅有9.9%的学生选择了“反对,有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有20.1%的学生选择了“与我无关,不参与”。在“二代”标签的背后,隐藏的是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腐败等现象。大学生批判这种行为的事实说明社会正义力量的壮大,大部分大学生崇尚、追求公平,希望完善社会监督,愿意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就自我。当然,也有大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漠视,这表明少部分大学生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认识不清楚。这就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和弘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应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向上、努力奋斗的积极心态。在上海各高校,易班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网络平台。易班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为在校师生加入了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近些年,上海市德育工作者为巩固大学生网络阵地,大力支持易班建设,不断探索易班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在问及大学生“对于易班上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你怎么看”时,30.0%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参与互动,是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平台”,12.0%选择了“经常参与互动,是因为学校和院系的要求”,16.0%选择了“因兴趣偶尔参与”,30.0%选择了“因学校和院系要求偶尔参与”,12.0%选择了“没有吸引力,很少或基本不参与”。调查表明,大学生不仅认可易班这个平台,而且乐于接纳易班这个专门为大学生设立的学习、社会实践、生活的社区,所以对于在这个社区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体上大学生是欣然接受的。但也有学生是因为“学校和院系要求”,或认为其缺乏“吸引力”而不愿参与。这说明易班建设存在可拓展的空间,应该在网络社区吸引力建设方面多下工夫。

二、大学生对网络交友的认识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友的平台很多,各种聊天工具层出不穷,各种交友社区琳琅满目。在“你平常倾向于运用哪种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交友”这一题中,3.0%的学生选择了“易班”,30.1%的学生选择了“人人”,20.3%的学生选择了“微博”,22.5%的学生选择了“微信”,21.1%的学生选择了“QQ”,0.7%的学生选择了“开心网”,2.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所以在交友这个功能上,“人人”、“微博”、“微信”、“QQ”等相对活泼、功能多样化的网络工具更受大学生欢迎。在被进一步问到“你对通过网络交友工具结交的网友持何种态度”时,35.5%的学生选择“对陌生人采取不予理睬”,40.4%的学生选择“不愿深交”,18.9%的学生认为“对网友可以信任,愿意透漏心声”,5.2%的学生“愿意交换真实的个人信息或与网友见面”。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网络交友还是保有较高的警惕性的,这与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有关。陌生人通过网络的交往带有较强的虚幻性,因为网络交友而导致的不良社会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网络交往也需要机制加以规范,为大学生交往交友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大学生“网恋”是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友的内容之一。大学生使用网络与异性接触、交往,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在调查中,对于“你觉得导致网恋现象的直接原因”这一题,53.0%的被调查者认为导致“网恋”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现实生活中感情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19.2%的被调查者认为导致“网恋”的原因是无所事事,无聊罢了,17.8%的被调查者认为“网恋”纯属跟风,有趣而已,10.0%的被调查者相信“网恋”是一种新型的恋爱形式,没什么不好。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学生因为“感情空白”或消磨时光选择“网恋”,诚然是大学生的一种情感需要,但也显示大学生对待情感的不慎重。

在“你认为易班应往哪个方向发展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需要”这一问题的回答中,42.0%的学生选择了“更多能满足大学生娱乐、交友、展示的需要,如人人网、微博、微信等”,4.0%的学生选择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28.0%的学生选择了“应成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主要平台”,16.0%的学生选择了“应成为网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交流、组织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社区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娱乐、交友、展示的需要,而较少有更深入的需求,如对思想道德教育与宣传的需求就较低。易班不仅是提供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网络社区,它还有一个更核心的功能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巩固大学生的学习、思想阵地。由此看来,要加强易班的教育引导功能,势必要在其综合服务功能上下工夫,在寓教于乐的网络氛围中通过贴近大学生的网络形式多加引导,巩固其作为教育宣传阵地的重要地位。

三、大学生对网络社会实践的认识

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锻炼自身,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处事能力等。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化,富于创新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活动通知、开视频会议、进行活动宣传等,其便捷高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在“对于学校在易班、人人主页上发布的一些学生活动的通知”的调查中,60.0%的学生选择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关注”,16.0%的学生选择了“会关注,且经常因此而参加”,14.0%的学生“喜欢参与其中且愿意将消息分享”,只有10.0%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关注,置之不理”。可见大学生对于常用的网络平台所发布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关注度,乐于浏览、分享、参与。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身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营造大学生网络生活正面风尚。较之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张贴海报、发放传单、拉横幅等),被调查者对“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的态度是:10.0%的学生选择了“更能吸引眼球”,14.0%的学生选择了“宣传力度较之传统的宣传方式显得不足”,26.0%选择了“内容希望可以更加详实,更加清晰”,40.0%选择了“节省资源,方便快捷”。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传递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资源,环保方便,也会更加引人注目,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追求快捷高效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方式,网络社会实践较之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有其特有的优势。

当然,大学生认可网络社会实践的高效便捷,同时对传统的校园社会实践方式仍然保留理性尊重的态度。在问及“较之传统的学生会开会模式(当面交流),你觉得通过网络电话、短信、QQ等开会交流的新型方式”如何时,26.0%的学生选择了“新颖,方便快捷,值得提倡”,也有38.0%的学生的选择了“必须看情况而论,只能处理简单的事务”,24.0%的学生选择了“虽然方便,但当面交流可以使活动组织更加周到”,12.0%的学生选择了“减少了组织成员交流的机会,不太可取”。这表明,当前大学生认识到与人在现实中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对于学校各类社团在网上做的宣传活动有何看法”这一题中,34.0%的被调查者认为“活动信息很丰富,宣传很到位”,36.0%的被调查者认为“宣传形式不善于创新,不能吸引人眼球”,24.0%的被调查者认为“宣传过于频繁”,6.0%的被调查者认为“宣传得还不够,可以增加力度”。这一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会实践的信息量较为满意,而对于宣传形式则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其求新求变的价值追求,促使其更多地接触新鲜事物、创造新鲜事物。

四、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识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强大,大学生也逐渐注重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交流。大学生对网络学习逐渐影响到自身的价值取向。在“你认为怎样才能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题中,有7.2%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设置专门课程讲解网络学习方法与技巧”,14.4%的学生选择了“营造学习氛围,如利用易班的班级主页、院系主页组建专门的学习社区”,21.6%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18.0%的学生选择了“通过教育引导以及宣传,激发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24.3%的学生选择了“在网络学习资源中添加趣味性因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14.5%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在网络留作业、发通知等方法,使之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必需平台”。调查显示,学生对网络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学习资源中添加趣味性因素”比较注重。一方面学生希望在网络中摄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对网络的期待还是偏重于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的趣味性特点。从这一方面来说,通过易班等专门的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习资源,并注重添加趣味性内容,相信会越来越激发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主,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更加要强调自主能力,无疑这种自主学习也会碰到困难。在“你在网络上学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这一题中,16.0%的学生表示“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习惯网络学习”,24.0%的学生选择了“在网上学习时常常因为被网络丰富资源吸引而耽误”,40.0%的学生选择了“网上的学习资料多而杂,且真实可靠性得不到保障”,20.0%的学生选择了“没有一个好的学习集体或氛围”。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虽然对网络学习态度上是认可欢迎的,但仍然有一些担心,比如说对于网络学习资料可靠性的担心、对学习氛围不满意、受网络的诱惑等。所以,网络学习社区应该在这几方面多下工夫,切实为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创造可靠专业的环境。在进一步问及“学习社区添加什么内容,可以使你提高学习兴趣”这一题中,30.0%的学生选择了“一些有趣并能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应用”,24.0%的学生选择了“学长学姐留下来的学习经验”,有28.0%的学生选择了“一个可以交易学习资料的虚拟市场”,4.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的视频课程”。这更加充分表明,大学生乐于接受在网络社区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然而学生对目前网络社会的学习资源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这是我们网络学习社区努力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氛围和可靠、科学的学习资源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切的工作任务与努力方向。

[1]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M].李德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正荣.新媒体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网恋易班被调查者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网上谈情,甜言蜜语掩盖了多少真实?(一)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网恋”时的奇遇
网恋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