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真事 说真话 写真文——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小学生作文情感体验的策略

2014-08-15江苏吴宇桥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事物小学生情境

江苏 吴宇桥

做真事 说真话 写真文
——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小学生作文情感体验的策略

江苏 吴宇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个很高的思想准则和实践标准。有了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在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在缺乏一种情境体验的环境下“创作”了。

写作教学 情感体验 策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个很高的思想准则和实践标准。这个简单的标准被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作家长期的创作告诉我们,在习作的时候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对事物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给予读者强大的震撼继而产生共鸣。

杜甫曾说:“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源于庾信早年文章浮于宫廷的奢靡浮华之中,而在经历了侯景之乱和北周灭梁等事件后,人生的经历得到充实,心理的变化和阅历的增多使他的感受更加地深切了。当年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已经摒弃,留下的《哀江南赋》这样动人心魄的文章更使人“读罢泪沾襟”。而杜甫本人也是一个情感体验很好的佐证。

由此可见,有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而现状往往是,现在的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单一,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够深远,对这个社会接触也多浮于表面,每天按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往复进行着,使得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体验往往不够深刻。另一方面,学校对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写作要求也变得很高,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无法企及习作所要达到的层次,使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往往难以流露。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能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接触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而现代某些事物往往带有浮夸、虚假的成分。这使得小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性格也会趋向于浮夸和不切实际。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便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想象的东西多为抄袭他人的想法;情感如同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让人感觉词语动人但是不贴切实际;大量的描写却无法带来内心的情感。这种情况也必会随着电视信息的普及而泛滥。

由此观之,创造并增强小学生写作时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也是当务之急。对此,我归纳了几个策略来浅谈一下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加强小学生写作时的情感体验。

1.察

所谓“察”,就是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每天都在改变,每个人每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寒冬初退,花苞新绽,一夜之间,春意盎然;当年年轻的父母,如今脸上已悄悄布满了皱纹,是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期待;鳞次栉比的高楼,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这个城市不断地成长,多少人辛勤地付出与努力……一丝一毫,一花一叶,只要静静地观察,静静地聆听,并不是要波澜壮阔的声音才能触动人的灵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看着它,想着它,所谓的体验就油然而生,而随之生成的不仅仅是体验,更有体会与顿悟。

由此,教师可以每天布置一个小作业——百字新事,字数并不要很多,归纳在一百字以内,记叙一件学生当天所看到的事,类似于小型作文。这件事并不需要太复杂,只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了解学生产生的感想便可。内容要求简单,但是长此以往,必定使“量变导致质变”,作文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2.引

所谓“引”,就是教师进行情感体验的领导工作。孔子对着学生观察水流大叹“逝者如斯夫”,激起学生的议论;庄子在濠梁之上,悠然而语“是鱼之乐也”,引发与惠子的千古辩论;苏轼在赤鼻矶下,举酒属客,望江月,临江风,沧桑兴起,酝酿出一番洒脱逸兴的主客问答……一句话的诱导,可以给人带来多少思考啊!

长时间的观察会使学生的情感钝化,所以教师必须引导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培养一种新鲜的学习氛围,不断地改善学生对观察的渴求,让一池净水活起来。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观察的初级阶段,反复地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并且“身先士卒”地开展观察学习,定期让学生汇报观察成果。引导学生由小见大,从现象看本质,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开始会自己观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错字,说话时故意发错音,让学生积极地指出,并且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时间来完成的,要做到循序渐进。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勤观察的习惯,那么对于他们将来的写作是极其重要的。

3.造

所谓“造”,并非造假,而是主动营造一个种环境或者面对一件事物。写作文最怕的就是凭空杜撰,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必须要有现实作为基础,如果毫无根据,往往会导致一些麻烦。必要的时候,为了创作可以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第三单元的习作——《写一样你喜欢的美味》,这显然让很多学生犯了难,美味吃了那么多,但是哪样东西好写呢?吃过了就忘了,有什么好写的呢?什么美味让学生记忆犹新呢?有些学生想写鸭血粉丝,但是他们连鸭血粉丝都没吃过,这又如何是好呢?有些学生想学白居易写《荔枝图序》——“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但是白居易写的仅仅是图上的荔枝,而学生面临的是写真正的食物,一旦有所差错,难免贻笑大方。于此,教师布置学生一项特殊的作业来完成情感体验——回家品尝一样你喜欢的美食或者好好品尝今晚的晚餐。让学生能够在一次细嚼慢咽中体会食物的色香味,感受一下美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当然,这个例子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体验过程,还有些过程很难在写作之前就能体验。譬如说写游记,这就比较难了,因为游记既不能马上为了写作就去出游一次,更不能凭空臆想。难道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都是在书桌前编造而成的?显然不是。那么,教师就要在此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或在春游的时候提醒学生要好好地观察,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情感体验,这样可让学生感受更深。当然要注意的是,写游记这类情感体验时,必须在游玩结束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写作,否则学生在游玩后心情尚是比较兴奋的,马上就写往往会导致主次不分,使得习作落得下乘。“造”情境固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也是不得已的方法,因为真正真实的情境,还是在现实生活之中的。

4.学

学就是学名家如何体验情境的。一方面,在西方文学中,很多作品在人物的心理描写或者外界的景物描写上是很下功夫的。其实他们所感受的事物,学生也往往有过相似的感受,只是很多学生没有注意,或者没有能力组织好语言去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西方作家的描写手法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中所能体验到的、但又常常被自己忽略的东西。

同样,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也蕴藏着大量描写情境体验的妙词佳句,但是由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妙,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往往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言片语或寥寥数字的几行诗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很多作家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很多平常的体验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家的笔下充满了异样的光辉。但是中国古典诗歌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起步较高,也与现代的语文教学有出入之处,所以小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能学到其中高妙的境界,必然会使体验情景焕发出新的色彩。

做真事,说真话,写真文,这是对一个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愿我们早日从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注重情感体验,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事物小学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美好的事物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奇妙事物用心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