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探究

2014-08-15杨伟锋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理论

杨伟锋

(1.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2.中共山西省委讲师团,山西 太原 030071)

在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但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丧失。如何创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形势要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创新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党员干部带来许多新的诱惑、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暴露出许多弊端和不足,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待改进和创新。

(一)信仰危机与文化迷茫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进入21世纪,信仰危机与文化选择的迷茫越发严重,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今天,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有些人出现了自我反叛与自我超越的倾向,追逐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搞偶像崇拜,远离崇高,拒绝先进文化,排斥马克思主义信仰。这种思潮难免会影响到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迷惘。加上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到处散布所谓的“普世价值”,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困惑。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当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时,各种社会思潮往往会喷涌而出。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所反映,给一些人的认识造成模糊和混乱。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及缺陷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党员干部的“三观”出现严重扭曲,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形象败坏,极大地减弱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社会不公现象对理想信念的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要看到,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在收入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享有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两极分化的倾向更加明显。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和人民群众不满的主要诱因。而人们对社会公平与否的价值判断,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政治态度。随着党员身份的多元化,不同阶层的党员共处在党内,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悬殊较大,易造成“弱势”党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弱化他们对科学理想信念的坚守。即使部分党员是“受益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会使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受到挑战。

(四)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对理想信念的冲击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当前,个别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四风”问题相当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是少数党员干部丧失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想信念的主要表现,也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之一,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充分彰显,必然会冲击到其他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

(五)部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够科学有效

一些党组织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党员干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教育内容上,不自觉地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内容抽象化、空洞化,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把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教育方法上,流于形式上的政治说教,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解释和应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引起党员干部心灵的共鸣;教育导向上,忽视人的本性需求,对人的要求脱离实际,片面强调集体利益,用整齐划一、不分层次的目标去要求所有的教育对象;管理机制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监督,思想道德的管理出现了盲点,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处置不合格党员缺乏力度。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主要方面

面对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内容、方式、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加以不断创新。

(一)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富于科学性和时代性,才能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兴趣。内容的科学性取决于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党员干部的切实需求以及是否符合人的思想形成规律。这种科学性要求在基本的原理之上,结合社会变化趋势和实践经验总结,对理论进行不断更正和创新,切实做到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当前,我们要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要求,着眼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着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和思想特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强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党的知识、制度和纪律教育,扎实搞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

(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深刻吸取经验教训,从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创新。一要改进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党员干部是学习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研究他们的职务特点和心理预期,研究他们的接受度,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不断调适教育进程和教育方式,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在继续采取报告、演讲、会议、课堂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把理论学习与现场学习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结合起来,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学讲结合、以讲促学”。三要将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挖掘干部身边的“闪光点”,树立一批典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同时,揭露信仰缺失、作风不正的反面形象,吸取教训形成反面教材,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

(三)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阵地,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在利用好党的组织体系和新闻媒体等传统渠道的同时,应重视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电脑、手机、QQ、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的作用,拓展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四)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机制

创新制度机制,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性的必要举措。一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定期培训、分级分层培训、结对帮学、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等制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要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严格落实党章、法纪法规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规定;同时要创新监督机制,发挥群众、媒体、网络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构筑干部日常监督和管理的“立体网络”,实现对干部的无缝隙管理。三要健全奖惩考核机制。加大行为奖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党员干部述学制度,把干部述学与述职、述廉结合起来,将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

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而且要考虑党员干部的需求。唯有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理想信念教育根本上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入个体的心性世界,激发个体的情感共鸣。加强理论教育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教育越是注意从人们的利益出发,效果越明显。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时,既要使他们懂得理论教育的重大社会意义,也要使他们充分认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对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从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两方面来关心理论学习。同时,要善于调动党员干部的情感因素,既要讲深讲透党的基本理论,又要讲足讲够经典作家特别是党的领袖所建立的伟大功绩,使人们对党的理论及其创造者充满敬仰、敬佩之情,这样才更有利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人们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理论结合实践

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对理论有正确深刻的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锤炼。一要把实现远大理想和完成现阶段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融入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上来,立足本职,不懈努力,在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二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他们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实现个体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三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深入社会底层,深入人民群众,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在接地气的过程中夯实理想信念的实践基础,促使他们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创业奉献的实际行动。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其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防止特权腐化,维护司法公正。二要营造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三要营造民主团结的党内环境。党内民主和谐,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必要条件。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党内关怀,推动党内关系和谐,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党内民主氛围,进而推进人民民主与社会和谐。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方之力所能及。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形势,我们只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事关我党生死存亡的重要任务,凝心聚力,常抓不懈,才能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理论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坚持理论创新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员干部新书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