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专题课教学艺术探析
2014-08-15贾博
贾 博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
2008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提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党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党校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主体班次的教学设计一般采用单元专题教学。单元专题教学由不同的专题课共同构成某个教学单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适应党校培训对象的需求。专题课教学要实现教学目的,服务于党校中心工作,就必须在分析和把握专题课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潜心打磨,下功夫研究专题课教学艺术,提升专题课教学品质,提高专题课教学质量。
一、党校专题课的特点
1.概括性强。一般来说,专题课的时间为两至三个小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作出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专题为例,该专题涉及面非常广,信息含量很大。单从理论依据方面来看,涵盖行政组织理论中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服务理论、行政法学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现实问题: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对改革的认识不一致、利益需求有差异,权力下放和承接过程中的运作管理不到位,对县级政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面面俱到,难以把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讲透彻,会出现泛泛而论、避重就轻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整合、梳理,既要照顾到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更要突出重点,使学员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2.独立性强。单元专题教学是由不同的专题构成,尽管每个专题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分别阐述不同的理论、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单元为例,《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我们据此设计了八个专题,分别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尽管这八个专题都是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展开的,但分别针对改革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关注,独立性非常明显。
3.实践性强。专题课的实践性强源自党校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党校的学员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一手资料,在各自工作领域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党校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梳理和分析,引导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规律性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组织部门对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出了“带着问题来”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学员对党校教学现实针对性的期待,这就要求专题课教学要更加强调和突出实践性。仍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专题为例,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尽管在学术界存在一些理论争议和分歧,但是在改革实践中的现实困境和解决之道无疑更受关注。因此,教师的课堂讲授不能仅仅停留在概括讲解多学科知识的理论层面上,更应当强调和凸显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给学员以启发和思考,满足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的培训需求。
二、党校专题课的设计艺术
党校专题课既是知识的传递,也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尽管专题课的教学时间短,但是却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了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积累、学术功底和学术优势。因此,党校专题课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极高的,从选题、观点、结构到内容都要精心设计。专题课的设计艺术必须构建在扎实的理论功底之上,如果脱离了理论基础,仅仅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肤浅阐释,很难满足党校培训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
1.选题准确。选题准确是专题课设计的基础。专题课的选题要考虑多重因素:一是从自身角度来权衡。既要选择那种能够体现和展示个人学术积累、学术兴趣和学术优势的题目,还要考虑自己的科研方向,及时把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之中。尽管跨学科教学在目前教学培训中大行其道,但是跨学科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脱离教师自身的学术积累,否则在专题课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讲外行话”和“掉底子”的尴尬局面。二是从学员角度来思考。在党校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践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广泛,在选择专题课题目时,教师不能仅仅从自身出发,更应当结合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从培训对象的角度加以思考,尽可能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学员愿意听的专题课题目。三是从现实情况来定夺。教师在选择专题课的题目时,既要满足培训主体和客体的主观需求,更要考虑客观现实环境,要使专题课的题目与社会现实环境相一致。总之,党校教师要从党和政府重视、学员关注、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中选择专题题目,把握好专题的时效性。例如,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有很多新观点、新提法、新举措,因此在专题课题目的选择上,就应当及时更新、调换与新的改革部署不一致的内容,使之符合中央精神,并与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相匹配。
2.观点正确。观点是构成专题课教学内容的鲜活材料,集中展现了教师的学术修养和党性修养。《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各级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应当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专题课教学中,观点正确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既要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更要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无论是对具体理论的解读和阐释,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和回应,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发表准确的、合乎学术规范的观点;同时,还要做到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发表与党的意志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或观点。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专题课教学更应当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要求,努力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3.结构合理。专题课教学的结构艺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教师要在课程结构和内容安排上匠心独运。结构合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规律,也就是要有逻辑性;二是体现专题课课程本身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就第一个方面的要求而言,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安排专题课教学内容:一种是“三段论”模式,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开展教学。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这个专题,就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思路安排课程结构,首先阐述“行政体制的内涵和要素”,其次分析“为什么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然后探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另一种是“总—分—总”模式,即按照“概述—分述—总结”的逻辑思路开展教学。如“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个专题,可以首先分析“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其次分别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包含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观点”,最后再提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方法”。这两种结构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依据专题课内容、授课对象和教师个人的思维习惯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单就专题课内容来说,“三段论”模式更适宜微观和中观的理论分析以及相对具体的问题导向式课程,而“总—分—总”模式更适宜宏观理论分析特别是党的每次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精神宣讲。无论选择哪种逻辑结构,教师都应当注意在结构安排上体现课程的思想性和学术性,以此帮助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同时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4.内容新颖。人们在接受教育内容方面,具有“喜新厌旧”的特点。领导干部在党校接受培训,同样有此心理需求。在专题课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从学员的心理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五个新”:即概念新、观念新、视角新、材料新、事例新。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和“细心人”,既要对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进行持续和长期的追踪研究,也要了解和把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更要对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有关注、有思考。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为例,这个专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治理”,尽管学术界对此已有相当丰富的理论,但是对于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教师在讲授这个专题时,首先要讲清楚这个新概念,可以通过与学员熟悉的“管理”进行对比,以此帮助他们理解“治理”的理论要点,其次,教师要以全新的观念和视角阐释“治理的重要性”,凸显其在“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动态过程中的独特性”,同时要注意应用诸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最新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补充。通过教师综合运用“五个新”的教授内容,给学员全新的概念体系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理论平台。再以“政府和市场关系”为例,《决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显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教师在专题课讲授中,对原有的“政府主导”这个概念和提法就需要认真推敲、谨慎对待。只有教师自身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新的认识、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才能讲透精神实质,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任意发挥、随意讲解、曲解精神、背离原则。
三、党校专题课的表达艺术
课堂讲授是语言、知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因此,专题课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专题课设计方面,更蕴含在表达之中。再好的内容,离开了艺术化的表达,也会使效果大打折扣。提高专题课的表达艺术应努力做到“两要两不”:一要自信不自满。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信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种体现。作为教师,应当要求自己成为在某专业、某领域有所积累、有所思考的人。源自广博学识和扎实理论功底的自信,犹如催化剂,能有效调动教师的激情和潜能,充分发挥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专题课教学中,应当有一定的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自身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传道解惑。但是,自信也需把握好度,过于自信,以至于自满、说“过头话”或“表极端态”,都易引起学员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传播知识和探讨问题。自信与自满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可以通过表情、神态等教姿教态的细节不自觉加以流露。因此,教师一定要练好“内功”、把握好“度”,博学而谦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员的良师。二要灵活不呆板。要实现专题课教学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重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默契配合,而看对象讲课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相同的专题课,在不同班次讲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细节,如切入主题的方式方法、具体案例材料的选取、逻辑结构的调整等。党校教师应当会根据不同的听课对象,撰写出不同内容的讲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语言来讲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那种不看对象,千篇一律,我只管讲、你只管听的授课方式是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应力求脱稿讲课,学员们大都是学历高、知识广、经验多的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只有脱稿讲课、灵活应对,才能为广大党员干部所接受,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提高党校专题课的表达艺术,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处理好四对关系。
1.思想与口才。一说到表达艺术,很多教师都会归因于个人口才的拙劣。尽管专题课的表达艺术与教师自身的口才有密切关系,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思想性。如果离开了学术思想和学术语言,专题课教学的生命力就会大受损伤。只有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教师才能在专题课教学中厚积薄发、左右逢源。教师自身孤陋寡闻、学问浅薄、知识贫乏,无论怎么绞尽脑汁地研究口才,也难以把专题课讲好,甚至可能弄巧成拙,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如果专题课没有思想内容与学术含量,而仅仅将教学效果系于教师口才,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学员课堂上可能会觉得热闹非凡,但是课后再回顾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党校教师应当首先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积累理论知识,注重和强调学术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和练习口才方面的实用技巧,如语音高低、语速快慢、停顿等方面的细节,就可以为个人思想和观点的表达锦上添花。
2.内容与形式。作为党校教师,应当注重研究专题课表达的形式,因为漂亮的板书、标准的语音语调、优雅的姿态仪表,既可以给学员以美的享受,也有利于学员在较短时间内的接纳和认可。但是专题课的教学质量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丰厚、新颖和生动,能否给学员有益的启迪。因此,党校教师在专题课教学中,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应当注意四个细节:一是选好切入点。切入主题有多种方式,既可以用真实案例,也可以用小故事,或者新闻报道视频等。教师应当尽可能选择既能说明主题,形式又多样的切入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锤炼好语言。专题课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达到位,用清晰、简短的语句表达思想观点,不能词不达意、拖泥带水,使学员听得一头雾水,无法准确领会理论观点。三是内容要深刻。党校学员的特殊性对专题课教学内容的深刻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内容深刻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应将功夫下在平时,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学术积累、丰富人生阅历、训练思考问题的深度等,逐步深化专题课教学内容,调动学员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形式要活泼。在内容深刻的同时,教师专题课的表达形式也要活泼,这样才有利于学员坐得住、听得进。除了语言风格的生动活泼之外,在教学中还经常用到例证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两种方式。适量的例证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员思考,但也有个度的把握问题,例证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否说明问题。如果事例典型,有代表性,用得又恰到好处,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相反,例证过多、过细,就会喧宾夺主,淹没观点和主线,分散学员的注意力,非但不能起到“喻”的作用,甚至会有“堆砌”“卖弄”之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得到广泛运用。然而,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才是核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和实际需要,选取与重点内容有关的素材,不能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更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往往会冲淡主题。
3.理论与现实。党校专题课教学一定要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力求“理论贴近现实、理论联系现实、理论为现实服务”。党校在功能上定位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实际上也是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办学方向。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更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党校专题课教学要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了解学员的所思所惑,选准带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原则加例子,进行简单对号,而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帮助学员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及方法,特别是要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党校教师要把科研工作作为专题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结合点和突破口,对专题课教学中涉及的改革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实际、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诉求,了解实践中的新问题,以扎扎实实的科研成果作支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深度。此外,党校教师还应重视与学员的交流,无论是学员论坛、课余交流,还是就某个问题开展的小型座谈会,都是向学员学习的大好机会。教师应学会在和学员的谈心交流中找到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以及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使专题课教学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
4.理性与激情。好的专题课教学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有完美的形象思维。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在专题课表达中注意理性与激情的平衡。在专题课的表达中,一直有个误区:就是专题课主要是对学员进行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涉及的内容偏重理性,所以应该用严肃的语气和理性的表达方式进行灌输,这样才能够保证“政治上过硬”。其实,与思想性和理性紧密结合的富有激情的表达并不影响和妨碍理性知识的传播,也更有利于学员接受,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毫无美感的表达反而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启迪。因此,专题课的表达应当强调理性与激情的共存、互利和平衡,以美的情感和美的意境吸引学员,让学员顺着理性的脉络进入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修养,既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和本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学、音乐、绘画、表演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博采众长,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