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理论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4-08-15肖浩
●肖 浩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之基本内容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总是要对周围传播媒介提供的“意见气候”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一方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这样,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了“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1]220“沉默的螺旋”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和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注重对教育过程优化的研究,而这离不开良好的传播环境建设,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场”的营造。军队内部的“意见气候”——军人群体意识一旦形成,便对官兵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强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培育军人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增强主旋律的影响力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理论等内容,从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2]29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是社会凝聚、稳定和发展的保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则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受众对特定信息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教育场”的性质及强度,而这种“教育场”的形成离不开灌输。“灌输论”的思想最初是由考茨基提出来的,在谈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纲领草案时,他认为社会主义意识不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间自发产生的,而是一种从外面灌输进去的东西。后来,列宁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对考茨基的提法加以发展形成了灌输理论。“灌输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会自发自动地在工人意识中形成,必须借助无产阶级政党自觉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联结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的能动纽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体现政治要求和政治意图,是完成意识形态作用的有效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就是要形成并强化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社会大众形成主旋律的“强势”,使负面信息成为“少数”,从而实现对多元思想生态的引领,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能动的纽带”引领作用,实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对全社会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当受众面临一种强势的舆论时,往往易于接受并遵从其思想引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主旋律,要让这种主旋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才能取得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自觉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3.要大力加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问题的基本观点,深深存在于人的内心,成为支配其行为的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而现实中面对多样的价值观,人们始终在不断地选择与取舍,以期获得最值得践行的一种价值观。而最终何种价值观内化于社会成员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导价值观的传播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包括思想观念在内的多样化,如何才能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筑牢“军魂”,保持军队的纯洁性、对于促进军队官兵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军人群体认同的渲染作用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有效的信息传播不仅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源,而且接受环境对受众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接受环境。
1.重视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社会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各种环境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的非规定性的信息影响活动,即教育者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为载体,引导教育对象在体验、分享中获得身心和个性发展及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活动过程及其方式。[3]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公共设施、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以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及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西方有学者将大众传媒看做是第四种重要的社会化力量,认为受控制的大众传媒可以是形成政治信念的一种重要力量。所以,西方国家普遍把大众传媒看做是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和互联网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活动信息,从而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4]大众传媒是公安现役部队舆论环境的主要营造者。部队通过大众传媒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官兵的自觉意志;把官兵中的积极意见发掘出来,变为全部队的公开意见;把官兵分散的、孤立的正确观点和态度合成为官兵的整体观点和态度。舆论引导有报刊、电视、电台、网络、标语宣传、言语等多种方式。电视舆论使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身临其境。电台舆论通过提供有声语言易于激发官兵情感。报刊杂志舆论在传播的广度、深度上形成优势。网络舆论综合利用文字、图片、人物形象使人信之莫疑。为了壮大声势增强舆论引导的力度,可以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以及板报、墙报、标语口号等宣传手段;为了帮助官兵加深学习和理解,可以利用书刊、学习辅导材料等文字载体;为了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可以利用电影、电视、歌曲等形象的文艺娱乐制品。此外,还可以采取民主评议活动进行是非美丑的讨论和评议,以此引导官兵形成一致的认知情感,并自觉地向别人进行传播、宣传。这种熏陶长此以往便在部队内部引申出一种强制性的约束或规范性力量,使官兵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警营舆论环境。
2.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强化传播主体的话语影响力,而力争使对立的信息成为“沉默”的一方。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在环境中渗透公民教育内容,政府在各地不惜巨资建设的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国家公园等,很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值得我们借鉴。不同的教育对象都有不同的存在处境,形成了一定的中观环境,主要包括工作生活、学习等活动的基本平台。如果说宏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那么人文环境则是这种教育的活动舞台。官兵们在这里生活、工作、训练、执勤,这构成了他们成长与建功立业的现实基础。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创设良好的中观环境,包括为官兵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训练场地、工作条件,使大家确立以部队为家、报效祖国之志;提供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潜心求知、追求成才的积极氛围;创设健康的文化娱乐环境,形成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浓郁气氛;创设健康的竞争激励环境,形成努力进取、追求创新的工作姿态等。突出荣誉室、英模雕塑、主题展览、核心价值观标语、名人名言等对广大官兵进行优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3.精心营造人际环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传播环境还包括在思想道德层面的工作,包括营造优良的部队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纯洁的官兵感情等。一要尽可能让官兵主动参与营院的美化、净化工作,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在整洁幽雅的环境中陶铸健康的人格,增强履行使命的自觉性;二要建立和谐的警营文化氛围。以建立和保持健康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为基础,突出部队特色,以社会价值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集体利益,增强群体归属感;三要努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发挥警营文化的优势,坚决抵制社会上消极落后思想和腐朽反动的文化思潮对官兵的影响,抵制易于诱发官兵违法犯罪行为的不良因素。
(三)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军人群体规范的制约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九条指出: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公安现役部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公安治安刑事司法力量,严格而完善的制度可以促使官兵的是非判断基本趋于一致,并形成优势的“意见气候”和群体压力,去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行为。
1.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遵守制度的模范。教育者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教育者必须高度自觉地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凡是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官兵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就会对官兵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
2.在处理敏感事务上要做到公正公平。如果教育者在用人等敏感事务上都能严格按原则办事,使跑官、要官、买官者得不到官;使政绩突出、埋头苦干的干部得到晋升重用,那就是对官兵执行制度最好的教育。
3.注重奖惩分明。教育者应善于通过各种各样的奖励措施,不断地强化、巩固向官兵灌输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惩罚措施,以消极的方式达到对这些思想观念的强化。只有使严格的奖惩渗透到军人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才能对官兵形成强大的外在约束力,才能保证组织思想的灌输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样教育之中有管理,管理之中有教育。教育落实在管理中,管理上升为教育,两者相得益彰,互补互促,就容易达到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目的。
(四)注重典型示范,发挥军人群体激励的导向作用
好榜样、先进的典型往往比先进的思想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加有效,这是因为在同等日常生活条件下,相比理论思维,人们更倾向实际生活思维。近些年一些单位推出的典型之所以示范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典型的推选工作脱离了官兵群众。传播学研究早已证明,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被动挨打的靶子,而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传播活动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在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所以在典型选取中要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自主能动性,积极鼓励官兵参与到典型评选的全过程,并按照官兵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选取典型。只有把典型推选视为群众性的活动,不希求某一典型取得全体官兵认同的轰动效应,只求有其特定的受众而产生共鸣,使谁能当典型,谁不能当,每一个官兵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最终在“自己”决定的典型面前有一种心服口服的感觉,这样就能使官兵产生学习赶超的动力,典型示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典型推选可以通过官兵投票、媒介宣传展示、举行表彰活动等环节,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来扩大官兵群众的参与度,扩大典型影响的覆盖面。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采取网上讨论、网上舆论调查等方法快速汇集官兵对典型宣传的真实反映,以群众的评判与学习活动来检验典型示范活动的效果,实现先进典型与官兵群众的互动、典型宣传与典型学习的互动,由此产生传播中的“累积”和“共鸣”效果,达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实际效应。
“沉默的螺旋”理论所内涵的注重传播环境、氛围的营造等,无疑对于提高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都很有启发性。在这里我们就该理论对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教学作了初步的梳理,对于该理论的前提预设、在全媒体时代的运用特点等问题还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展开。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彭小兰,童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的四个维度[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7).
[4]郭小香.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