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评析

2014-08-15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王 征

(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99)

中外经济发展史的历程无可辩驳地表明,宏观经济的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对于经济周期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西方经济学家从许多方面进行过研究。其中,芬恩·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特科共同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可以看作是近年来在经济周期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这两位经济学家也凭此而折桂200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其核心内容

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源流和明显的现实背景。第一,从理论来源来分析。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波动理论及其模型遭到普遍的质疑;二是理性预期与公众选择理论被吸收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罗伯特·卢卡斯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经济波动问题;三是C.R.Nelson与CharlesI.Plosse提出,实际因素对于形成经济波动的作用比起货币等虚拟因素来重要得多;四是一系列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的问世,也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建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第二,从实践发展的层面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体现了供给因素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但自20世纪30年代一直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却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经济滞涨束手无策,而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信奉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对于治理经济却颇见成效,这也成为催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践佐证。第三,从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自身演进过程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经济周期研究领域一直是正统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该领域中主导性的观点仍然认为经济周期的主要产生根源在于需求方面的扰动。后来,鉴于卢卡斯货币周期理论的引领,经济周期问题又重新进入相关研究人员的视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作用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

2.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一,外来因素的扰动(如技术方面的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理论的根本原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成因不在于经济体系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素,来自一些供给方面的扰动,像技术方面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造成技术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变动,会引起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相应地变动,从而使得产出水平和生产发展方式也随之出现不同于往常的变动。经济机体本身对于这种意外的冲击缺乏抵抗力,只能随之变动,于是就产生了经济周期的高涨或者衰落。第二,经济变动主要是劳动供给方面的延递性变动。其内在运作机理是这样的:每当外来的技术方面的变化导致劳动生产率、要素价格等因素变动的时候,符合“经济理性人”假定的市场主体就会根据自己对市场走向的预期,在工作与享受闲暇之间做出选择。这样就会在劳动供给方面产生极大变动,进而使社会就业和总产出也随之产生变化,而且一次技术变动带来的产出变动可以是持续性的。同时,鉴于相关经济门类之间的联动效应,产生于一个部门的技术扰动也可能会导致其他社会生产部门乃至于宏观经济形势产生变动。第三,经济周期本身体现了经济趋势的变动。经济形势并非围绕着经济趋势这一轴心在变动,换言之,并非经济运行背离了宏观经济的均衡状况,而是经济本身的均衡位置在变动,这就将周期理论与增长理论糅合为一体。根据这种观点,经济发展无所谓长期、短期,经济形势的短期变化与长期发展趋势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经济的短期变动并不是背离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第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结论。管理部分针对经济周期所采取的反向操作措施没有任何作用,这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最重要的政策结论。根据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波动乃是市场主体对于外来扰动的理性反应,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能够使经济状况自动达到就业与产出状况合理的均衡,而人为的政策调节却难以使调节者的主观意志同经济运行结果达到一致,反而会降低社会的总福祉。第五,货币的作用是中性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在经济扩张期间对货币的需求会增加并诱导货币供给的调整,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只有资本劳动和生产技术等真实变量的变动才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应当用货币政策去刺激产出,货币政策只能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目标[2]。

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其他相关经济学流派在经济周期问题上的异同

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主张自由放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在经济学史上,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理论都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革命”,理性预期理论还被认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宏观经济学”。从总体上讲,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都认为,需求冲击使得短期中的经济偏离长期趋势,出现经济周期,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将供给方面的技术变动作为经济波动的根源。第一,凯恩斯主义学派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认为在长期经济中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是长期总供给,而短期经济中的经济状况取决于总需求。经济周期是短期经济围绕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首先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认为经济周期并不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的变动。相应地,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第二,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周期表明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外部冲击”。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开的传统做法,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周期理论,也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第三,凯恩斯主义学派坚持短期宏观经济需要稳定,主张国家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无需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且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滞后的,宏观政策的失误往往会成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从而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第四,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引起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造成经济周期的冲击主要是由总供给变动引起的。第五,凯恩斯主义学派基本上都认为市场调节机制的不完善性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经济周期波动并非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偏离,而是趋势本身的改变。因此,经济周期是正常的,并非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致。第六,凯恩斯主义学派普遍主张采用反周期政策减轻经济波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理性经济主体对外来冲击所做出的具有帕累托效应的最优反应,政府没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减轻波动,政府的注意力应该集中于技术进步率的决定因素上[3]。

2.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第一,它们之间的共识。一是导致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是来自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的冲击,强调经济主体的预期在经济周期形成中的作用,正是人们面对外生冲击在一定预期下采取的经济行为导致了经济周期。二是坚持新古典主义信条,认为市场调节机制完善、价格调整灵活、市场会在自然率处出清。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认为政府的反周期经济政策无效且会造成扭曲,政府的作用不是采用反周期政策来调节经济,而是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它们之间的分歧。一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将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归结为影响总需求面的货币冲击,即根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或未预期到的货币扰动,因此其理论可称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影响总供给的技术冲击。二是货币主义认为冲击引发经济周期是实际物价与名义物价发生错误信号,令资源错置所致,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扰动引发经济周期是价格信息不完全所致,货币供给的过度增加使一般物价上升;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把经济波动看作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对总量生产函数因受到真实技术冲击发生变化而做出的有效反应的结果。三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把经济周期看作是对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暂时偏离,认为经济波动会降低社会福利;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把经济波动视为自然率本身的波动而不是对长期增长趋势的偏离,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本质是统一的。而且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经济的均衡状态,是理性经济主体对冲击的最优反应[4]。

总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并不是对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偏离,经济波动就是经济长期增长趋势本身的波动;经济周期的每一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都是理性预期主体面对冲击进行最优调整的结果;冲击主要是对供给面的冲击;对经济周期重要的不是货币这一名义变量因素,而是技术冲击这一真实因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既有别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也不同于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5]。

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贡献。芬恩·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特科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和各种供给冲击等真实因素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将相互割离的“凯恩斯主义”和“Solow模型”中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综合的考虑,论证了技术进步等真实因素不仅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而且会产生短期经济波动。它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经济周期的规律,进而找准宏观经济中的决定性变量。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之前,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的走势是:在长期,经济具有一个平滑的稳定增长趋势,这可以由增长模型刻画;在短期,经济围绕这个长期趋势波动,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而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它纯粹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这是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突破。第一,它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更为接近实际情况,使得模式分析及经济机制变得更为现实。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特科最先使用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来解释经济波动,以微观经济主体的偏好、技术、禀赋等假设为基础,解释商业周期的变化,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修正,使经济学更加向现实靠拢。第二,通过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一起,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经济周期研究的方向,并促使宏观经济学家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在经济的供给面上。第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流派研究的跨时间和动态的特点。该理论用以Ramsey模型为代表的典型微观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范式,开创了新的研究途径。第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用特定的模型逼真地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那些由于费用太高而无法在实际经济中进行实验的政策可以在这里以非常低的成本进行实验,从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6]。

2.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不足之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注重对供给方的考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宏观经济中的决定力量。但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否定性的观点来看,大都认为它缺乏充分的经验检验,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技术冲击和RBC模型所描述的传导机制与实际经济波动基本无关。同时,真实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生产率冲击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然而,技术水平会后退的观点显然有悖于常识,如果没有反向的技术冲击,这个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周期性的扩张,而不能解释经济衰退,这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软肋。再者,RBC蕴含的政策无效理论也使得一些在实际部门工作的经济学家感到无所适从。另外,有人认为,模型只分析了一种波动来源,即生产率的变化,而对现实中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货币、税收、偏好等)欠缺考虑。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要想对经济周期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必须对Ramsey模型进行扩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可变的资本利用率、多重冲击和劳动的调整成本作为构成真实经济周期的基本要素。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领域还出现了一种新新古典综合派,它把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融合,将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完全竞争和名义粘性融入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试图从方法论上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并对经济周期等问题进行新的阐释[7]。

在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特科的理论工具对于解析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同样适用的。有人认为当前中国对冲击的市场传导机制还不够灵敏,因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于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作用有限。但不可否认,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十分有助于分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利益间出现的矛盾。探讨技术因素的作用和决定技术的因素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黄险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C].黄险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M].苏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美]小罗伯特·E·卢卡.经济周期模型[M].姚志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健.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6]DavidRomer.AdvancedMacroeconomics(Second Edition)[M].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2006.

[7]袁志刚,宋铮.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
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新假说——经济周期受天体运行周期影响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
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
军事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