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2014-08-15傅国良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层干部公安转型

□傅国良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拉开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决定》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规划》在“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要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决定》的出台、《规划》的发布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全面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历史性任务。

一般而言,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转型发展是事物从某一种结构与形态向另一种结构与形态的整体性位移和综合性变革。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生产知识、孕育文化、引领风尚的母体、摇篮、殿堂和圣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相对经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转型发展,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可能更加艰难复杂,其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其过程也更长更久一些。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一直在不断地适应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过去30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高等学校始终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之中,转型发展也始终是我国高等学校一直在做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和一直在建的一项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然而,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改革攻坚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繁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充分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和高校教师身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及时地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在这新一轮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过程中,可以说,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任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绝大多数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任务。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为什么要实现转型发展?实现转型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依靠谁实现转型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我结合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具体实际和近年来建设改革发展情况,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谈一些初步的思考和认识。本文仅是开个头、破个题。

二、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为什么要实现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是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设置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相对特别、特殊和特定的一个群体。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本科院校1169 所,其中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后新设置的本科院校358 所、独立学院292 所,共计650 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目前,这批本科院校在校本科生人数已占全国在校本科生总数的50%以上,无疑已成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国家设置这批本科院校的初衷和目标,有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考量,但更多的是期待这批本科院校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高等教育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批本科院校往往追求“高大全”,向老本科院校、旧办学模式看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社会服务能力薄弱,转型发展的外部压力巨大,自身的愿望比较强烈,要求也非常迫切。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基础,更是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由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实现了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跨越转型。2013年11月,经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我校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开始走上了由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向新型公安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我校与其他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一样,同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转型发展,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任务。

(一)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全国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如何融入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融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大局、融入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如何闯出一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公安人才培养要求、适应现代大学发展潮流的发展路径?如何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校局紧密合作、警学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更多的优质警务人才?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公安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教育,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必然具备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决定》和《规划》中提出的许多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任务要求,如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等,都对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借鉴意义,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和举措,诸如行业办学、教师锻炼、课程改革、教育国际化等,和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特别是我校这些年的办学实践十分吻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决定》和《规划》最受人关注的一点是指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教育部等四部门将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4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创建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试点工作的通知》,我校也正在准备材料积极申报试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作为行业特色十分鲜明的地方公安本科院校,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后续改革发展的动向和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在此次改革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二)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是主动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2014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随后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作出了部署。在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4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对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由此可见,在转型中国、改革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

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公安教育必须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也必然有赖于公安教育。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理论指导、科技支撑的神圣使命,是我国公安教育的重要主体。地方公安本科院校长期依托地区和行业办学,服务所属地区和行业发展,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区和行业特色。区域属性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的天然属性,公安属性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的根本属性。立足所属地区、面向公安行业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生存发展之基;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安身立命之本。法治公安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公安信息化应用、涉警舆情引导、公安群众工作、应对突发事件和暴力恐怖活动等,对公安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新课题,特别是“四项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对职业化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只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主动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主动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三)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是建设新型公安本科院校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共有34 所全日制公安院校,其中28 所是省属公安院校,这些公安院校有的基础扎实、底蕴深厚,有的发展势头良好、颇有后劲,有的依托区位优势、后来居上,有的独辟蹊径、特色鲜明,每所公安院校都有值得我校学习借鉴的地方。这也佐证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得出的一个结论,即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始终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还要根据各国各地各校的具体实际和比较优势,坚持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

1.国内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有关情况。江苏警官学院坚持抓教学、抓科研、抓规范,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江苏警官学院2002年升本,是全国最早升本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2007年,又在全国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中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江苏省未开办研究生教育的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拥有省优势学科的高校。现在,江苏警官学院提出了“创办江苏警察大学”的口号,本部迁址浦口新校区,该校区占地600 余亩,建筑面积20 万平方米,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云南警官学院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率先开设禁毒课程,设置禁毒专业,成立禁毒学院。2011年至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涉及公安学的共有180 项,云南警官学院就获批8 项,排在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位。同时,云南警官学院依靠专业特色创优势,打造禁毒、打击跨国犯罪等科研品牌,并获批建设国家级反恐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南警官学院2003年升本,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2年通过专业硕士学位点评估,2013年就开始招收警务硕士(禁毒方向、反恐怖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

四川警察学院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坚持“行业+区域”的服务面向,拥有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国”字号教学成果。四川警察学院的刑事技术、交通管理工程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项目。2011年,四川警察学院被批准为警务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开设警务管理和国内安全保卫2 个研究生方向,成为全国第一所开展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于2001年创办首届特警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警人才培养模式,即“12345”教育训练体系,该体系既练体能,又练精神。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有一支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对警察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训练上。正是这样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管理,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警务人才,被媒体誉为“中国公安特警的摇篮”。

2.省内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有关情况。与我校滨江校区面对面的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更名为大学,现已成为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浙江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质量立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博士点14 个、硕士点49 个、本科专业26 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 个、浙江省重点(优势)专业14 个。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有正高职称262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 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5 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 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 人、浙江省名中医37 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 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学术兴校,有血液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3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1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 项。

与我校临安新校区相毗邻的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更名为大学,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以来,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经费、国家基金、省基金、科研平台、创新团队、SCI 论文数量等6 个科研指标实现“六个翻番”,社会声誉也不断提高。浙江农林大学现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各1 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 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有共享院士4 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 人、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7 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 人、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7 人。

3.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升本后,我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为己任,按照“育人为本、能力为先、实战引领、协同发展”的理念,搭建浙江省公安厅22 个业务部门与学校8 个教学系部“教学与实战”共同体建设平台,与省内14 个优秀县级公安局建立紧密型校局合作关系,邀请共同体建设单位和校局合作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参加学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确定“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警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放在首位,强调以公安民警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牵引,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的科学统一。2011年,我校率先提出并实施卓越警务人才教育培养工程,根据公安工作对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共同培养的新途径和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联合培养的新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毕业生参加公安信息化技能达标、公安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使毕业生同时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我校逐步完善了“3+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局合作、行业联动培养人才,校校合作、第二校园培养人才,国际合作、海外协同培养人才,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培养人才,文化育人、忠诚品牌培养人才“三合作两育人”的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尽管这些年我校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我校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规范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和“三合作两育人”的办学特色,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性和影响力,但与兄弟院校特别是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相比,我校实现转型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和“教学与实战”共同体建设单位、紧密型校局合作单位等的意见和建议,抓紧谋划、起草、论证我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抓紧研究、设计、确定我校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框架和路径。

无数史实告诉我们: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常怀忧患之心,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古训,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型公安本科院校。

三、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013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进驻我校,对我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问诊把脉,在肯定我校办学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校师生员工对我校的建设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2014 届毕业典礼后,学校召开了毕业生座谈会,同学们结合自己四年的学业生活,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有关我校建设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2014年暑假,学校领导借到有关县(市、区)公安机关签约、挂牌之机,利用晚上时间,开了两个座谈会,听取了我校毕业生、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校建设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我以为,评估专家提出的问题,教职员工、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毕业生代表、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同志们提出的问题,既是我校当前建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一以贯之贯彻落实还需下功夫。评估专家对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肯定的,我校的问题主要是在贯彻落实上还不够一贯、不够到位。作为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尽管我校在校局合作、室队一体、警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做法也是符合《决定》、《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的,但仍需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近年来,我校在探索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警务指挥与战术、涉外警务专业以及第二校园的学生,探索实施了“3.5+0.5”、“2+1+1”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部门要抓紧总结经验,不断予以优化完善。

(二)教师队伍结构还需优化。截止2014年8月,我校专任教师已有237 人,占全校教职员工的51%,生师比达到15.4:1,如果加上兼任教师、驻校教官,生师比就更高了。可以说,我校的教师数量已不是问题了,关键在于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抓紧培养近年来新进的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使这批教师尽快成长,尽快站稳讲台,并在科研上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三)专业设置和机构还需完善。一方面,要把现有的、已经稳定的专业建好、建强、建出特色,这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要根据公安工作实际需要、人才培养发展要求和学校建设改革发展趋势,充分论证需要调整的专业以及拟新建的专业。新建专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不是越多越好。

(四)教学管理还需加强。评估专家提出,我校的规章制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等尚未完全到位。规章制度、文件汇编等工作,教务处等部门正在梳理、订正、修改、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也正在加强。2014年上半年,我校对教学监控、检查的形式、方法、时间、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办法等都作了调整。系部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情况等要切实负起责任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虽然我校的校风排名第三位,对母校的忠诚度排名第二位,但也说明我校的校风主要是学风还有待于加强建设,还有提升的空间。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教学经费投入还要加大。临安新校区建设困难不少、进度较慢,急需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进度;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上是按规定比例执行的,但由于受场地、用房等条件的制约,硬件建设难以到位,需要在教学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实验室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系部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制定长远的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

四、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主要依靠谁实现转型发展

在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兄弟院校你追我赶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有审时度势的眼光,也要有反躬自省的勇气,更要有借力打力的智慧。要抓住机遇谋发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师资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开放办学。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既要紧紧依靠、依托所属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深化校局合作、警学融合,更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牢固确立广大教职员工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大力倡导全体中层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充分发挥全体中层干部的领导指导、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作用。

教职员工是高等学校的主人,中层干部是高等学校的中坚力量。实现转型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警察院校,继续走在全国公安院校前列,关键在人,在广大教职员工,在全体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是部门领导者,身处学校执行层,既是学校工作承上启下的连接人,发挥着把学校工作部署转变成教职员工实际行动的重要作用,又是部门工作的带头人、“领头羊”,承担着部门领导工作的重任。因此,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全体中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下六个意识。

(一)政治意识。省委夏宝龙书记在2013年全省高校书记校长读书会上,要求高校要加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这是高校办学的根基。作为公安院校,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建校的方针,更应该强调政治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中层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努力使自己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懂政治的教育家”。在当下,“政治意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不是很远的事情,而是近在眼前,很具体的事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现在网络很发达,信息也很庞杂,不正当的言论我们不能信、更不能传,这就是政治。从大局讲,政治意识就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体中层干部时时刻刻都要讲忠诚、讲定力、讲战斗、讲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做坚定可靠的忠诚卫士。

第二,要坚持原则,忠诚公安教育事业。在公安院校,讲政治就是要把心思、眼光聚焦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上、聚焦在在公安教育转型发展上,把所思、所想、所做、所为的立足点放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质量。广大中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无愧于学校和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业绩来。

第三,要立德修身,身正为范。要想做成事,必须先做人。在管理上,中层干部要心胸坦荡、豁达大度,学会换位思考,做到以诚待人、以德正人、以情感人、以才服人,最终取信于人。中层干部要面对大事不冲动,面对小事不计较,坚定清醒、规范有序地带领整个部门前行。中层干部要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干部切实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活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大局意识。“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中层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本职,胸有全局,自觉地从大局上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和摆布,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我们现在的大局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安教育,如何落实我校的发展目标,如何迎接我校五年后的审核评估,如何超越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在更多方面走在全国公安院校的前列。

大局意识也包括全校“一盘棋”的思想。中层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职责、分管什么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大局、顾全大局、服务大局,妥善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关系。为战略谋,不仅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还要有大局意识、牺牲精神。邓小平同志常以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例告诫大家:“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大局意识还体现在团结上。一位成熟的、厚重的、有远见的领导干部,往往是大局意识很强的干部,并且也是很讲团结的干部。团结是领导班子的生命,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真本事。大家能在一起共事尽责,既是人生难得的缘分,也是事业的需要、组织的重托,必须倍加珍惜。要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我校这些年之所以能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委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是我校无形的财富。各位中层干部工作经历、认识水平、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看问题难免会有分歧,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个性,谅解和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要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平时多通气,遇事勤沟通,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努力在思想上同向,在认识上同步,在实践上同行。

(三)担当意识。什么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好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特别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干部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2014年3月,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又专门就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作了系统阐述,他强调,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能力。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理论素养、无私情怀、浩然正气和过硬本领。夏宝龙书记在省委扩大会议及干部大会上也反复强调,要争当“狮子型”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做到“四个在前”(干工作冲在前、转作风做在前、谋发展想在前、带队伍抓在前),纠“四风”树“四气”(“守土有责”的志气,“舍我其谁”的豪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四能四善”(能谋善断、能干善治、能征善战、能识善任),还有最近讲的“四个干”(夙兴夜寐抓紧干、甩开膀子放手干、寻找窍门科学干、鼓足劲头拼命干),这些都是中央和省委对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的鲜明导向。在2014年4月召开的市县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夏宝龙书记特别指出:“担当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担当,既要担得起权力,又要担得起责任;既要担得起当下,又要担得起未来;既要担得起顺境,又要担得起逆境;既要担得起成绩,又要担得起失误;既要担得起表扬,又要担得起批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担当,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使命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坚决跟上中央和省委的步伐,在工作中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中央、省委领导给我们带了好头,我校的中层干部也应该有这样的作风、这样的担当。

担当体现在谋划上。谋划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谋划得好,决定该单位、该部门在今后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从每年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可以看出部门领导的谋划意识和能力来。有的经过深思熟虑,按照几年的规划一步步实施,有新意、有创意、有压力、有动力;有的按部就班、老生常谈,甚至和往年的计划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中层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敢担当有作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自从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颁布后,省委领导多次强调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来强化担当精神,把那些政治上忠诚,敢于担当、善谋全局、能力突出、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狮子型”干部果断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

担当体现在务实上。工作要看实绩、看实效,看为学校作出的贡献有多大。不是在于说得好听,而是要看做得怎么样。如系部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看的是有什么培养措施,有没有进步,有多少进步,教学、科研成果如何。

担当体现在执行力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校的决策部署能否真正落地施行,关键就看中层干部的执行力。遇到问题不要光请示没方案,要多谈想法、意见、建议。校领导应该做校领导的活,处长、主任应该做处长、主任的活。有了困难、问题,不是矛盾上交,不是问领导怎么办,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去克服。

担当体现在细节上。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有的时候,差距就在这么一点点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离尽善尽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上报材料的口子上,更要精细,因为这事关我校的形象与实力,一个小错、一点不愉快都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中层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对部门完成的工作、上报的材料,一定要仔细审核把关,做部门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到精细、完美,在细节上挖掘潜力、创造可能。

(四)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也是干部成长进步的源动力。学习对转变理念、改变观念十分重要。做一名好的中层干部,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善于学习。学习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有一点必须搞明白,那就是“学什么,怎么学,学了以后怎么办?”我们一些干部学的东西很多,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很多领域,但往往是缺乏思考、研究,更缺乏的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归学、用归用,成效不明显,因此很难转变已成定势的理念。

有篇题为《败在优势》的文章,讲的是日本东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远藤有木对近百名经常喝醉酒的人进行调查,他根据醉酒的程度把这些人分为三种:第一种烂醉如泥,第二种神志不清,第三种头昏脑胀。结果显示,烂醉如泥的酒量比神志不清的人大很多,而神志不清的人酒量比头昏脑胀的大很多。接着他又调查了一些基本不喝醉的人,发现这些人的酒量竟然都特别小。为什么酒量越大,反而越容易喝醉?而酒量越小,越不容易喝醉?远藤有木形象地解释说,生活中,水性较差的人往往淹不死,而淹死的人多是水性好的。这些例子都足以说明:劣势能给我们警醒,而优势却常使一个人忘乎所以。

这些年,兄弟院校上门学习取经的不少,我校把我们的经验、做法、亮点和盘托出。这样做的理由很多,第一,兄弟院校专程上门,我们要有诚意;第二,这也是我们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三,他们学回去后可以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对我们来说,这就是自我加压,形成倒逼机制,主动把优势变成劣势。只有优势不存在了,我们才会不断创新、提升,才能永远保持优势和领先。否则,就会安于现状,没有压力。一些企业败下去,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辩证法,也是我通过学习悟出的道理。

(五)服务意识。大学的中层干部不仅应该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而且更应该是一个学术的敬畏者和知识的敬畏者,必须牢记自己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师生服务,要为师生排忧解难。我们是不是可以定一个原则,叫做“不拒绝原则”,就是遇到师生提出的要求,只要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就不要立即拒绝,要想一想在规矩之中还有没有办成的余地。师生向我们提要求,多数情况是已经到了确有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我们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人性化管理,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不违反校纪校规,就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

有人说,所谓大师就是“有匠心、无匠气”,意思是说大师的水平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真才实学体现出来的,而绝不会在生活中流露出一点自以为是的傲气。中层干部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下这个说法,好干部就是“有官心、无官气”的人。所谓“有官心”,就是要把自己当一回事,要有责任感;而“无官气”,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职级当一回事,要懂得作为大学的中层干部,说到底是为师生服务的。希望全体中层干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自觉把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作为自己的内心准则和行动指南,以教职员工满意为最高标准,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尊重教师、尊重教授、尊重博士,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要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我们各级行政岗位的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要带头做这方面的表率。服务从大的方面讲,还要为公安服务、为社会服务,不仅要有这样的理念,更要有这样的态度和行动。

(六)廉洁意识。廉洁是为人处世、为官执政的基本要求。古时即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大丈夫”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讲纪律、讲操守,行大道、走正道。

首先,必须修身自律。加强党性修养,补充精神之钙,强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特别是要注意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人民警察的形象,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其次,必须筑牢物质欲望防线。习近平总书记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强调“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无论是中层干部还是学校领导,都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因为这个岗位是为大家服务的,绝不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走上领导岗位,意味的是牺牲,包括牺牲小团体的小利,包括牺牲个人的时间、兴趣等,甚至还包括牺牲某些人之常情,却绝不意味着可用这个岗位去获取私利。中层领导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教育本部门的人员。我们要始终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碰的坚决不碰,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第三,必须牢记交往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现在当领导干部是高危职业,人情交往必须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不能什么饭都吃、什么酒都喝、什么人都交、什么话都说。中层干部一定要时刻以肩负的责任警醒和鞭策自己,慎独、慎初、慎微、慎交友。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公安转型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如何创新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策略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