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川县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发展历程与对策

2014-08-15李进珍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冻精品种改良受胎率

李进珍

(张家川县畜牧技术推广管理站,甘肃 张家川741500)

1 黄牛改良工作现状

1.1 基本情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黄河中游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 311.81km2,辖3镇12乡,255个行政村,境内平均海拔2011m,年均气温7℃,有天然草场3.70万hm2,其中草甸草原1.25万hm2,林间草地和宜牧草地1.33万hm2,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古以来,群众素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习惯,对品种改良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牛羊规模养殖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建设,2008年被甘肃省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2013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1.69万头(只),存栏牛17.38万头,有改良站点25个,完成冻配改良牛16 000万头,全县牛的良种化程度达到95%。

1.2 改良历程

张家川县的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历经了引进良种本交、冻配改良+良种本交和普及冻配改良技术三部曲。

1)引进良种本交改良

张家川县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始于1956年,当年引进秦川种公牛进行杂交改良,但速度很慢;1960年县白石咀牧场引进牦牛进行饲养,1966年扩繁至五星牧场,随后在县内马鹿、张棉、闫家公社的少数村也引进牦牛进行杂交驯化;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先后引进了秦川牛和晋南牛50多头进行杂交改良;1978年至1980年,张家川县人工培育犏牛成功,年繁殖犏牛20-30头;1979年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20头、夏洛莱2头、三河牛6头,并逐步淘汰其它老龄公牛及土种公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家川县被省市列为1979—1985年的黄牛改良重点县,黄牛品种改良工作从设备到技术各方面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逐步迈入加快改良的良性发展阶段。1980年县五星牧场从辽宁种畜场购进西杂、短杂、利杂、黑白花等良种公牛76头,投放到各乡(镇)民桩户和配种站进行杂交改良;1989年至1991年,连续3年从陕西渭南引进秦川种公牛共19头,分别投放到养牛重点乡(镇)改良站和民桩户;2005年又从陕西杨凌引进海福特种公牛2头,投放改良点进行杂交改良。

2)引进良种示范冻配改良

1980年引进了黄牛冻配改良技术,坚持走本交和冻配改良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全县黄牛品种改良进入了较快发展的阶段。1980年全县共建立冻配点12处,至1990年先后用西门塔尔、秦川、利木辛等良种冻精授配改良本地母牛2.87万头,十年累计产活牛犊15.43万头,黄牛冻配受胎率由1980年的55.8%提高到1990年的78.3%,繁活率由1981年的32.4%提高到1990年的72.43%。

3)普及推广冻配改良技术

从1991年开始至2013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全县黄牛改良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发展阶段。1997年试验引进了细管冻精进行改良,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受胎率。从2004年逐步淘汰颗粒冻精,推广新型细管冻精进行杂交改良。期间先后从陕西杨凌、甘肃武威、上海、宁夏等地家畜繁育中心引进西门塔尔、秦川、德国黄牛、利木辛、褐牛、丹麦红、安哥斯、荷斯坦、南德温等良种肉牛细管冻精,投放到全县冻配点中开展黄牛冻配改良。在1999年~2002年期间,与兰州高德生命科学研究所及加拿大IND公司联合开展良种牛胚胎繁育技术试验示范,引进红安格斯、海福特等良种胚胎,共移植当地母牛0.625万头。从普及推广冻配改良技术23年来,共引进良种牛冻精32.5万支(粒),授配改良本地母牛21.7万头,累计产活牛犊19.96万头,黄牛冻配受胎率由1990年的78.3%提高到2013年的93%,繁活率由1990年的72.43%提高到2013年的95%。

1.3 改良效果

从1980年引进冻配改良技术以来,张家川县已累计授配当地母牛230 024头,产活各类杂种牛犊173588头,受胎率由1980年的55.8%,提高到2013年的93%,提高了37.2个百分点;繁活率由1981年的32.4%,提高到2013年的95%,提高了62.6个百分点。从2008年实施全省肉牛产业大县以来,对品种改良工作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免费冻配,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2013年完成冻配改良牛2.934万头,创历年黄牛冻配最高纪录。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历经了由引进良种本交改良向示范冻配改良的转变,由引进推广颗粒型冻精向推广细管型冻精的转变,由“二元”杂交向“三元”杂交改良的转变。培育出了以西门塔尔为主要血缘,育肥和产肉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和繁殖力、抗病力强的“红白花”地方兼用品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受胎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性能和效益,深受群众欢迎,改良效果明显。

2 存在问题

4.1 思想观念落后

县内山大沟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东部乡镇群众饲养牛羊素有“打浪山”的习惯,常年放牧,重饲养、轻管理,随意本交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冻配改良工作。

4.2 技术力量薄弱

冻配改良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技术人员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缺少业务提升培训,冻配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操作技能凭经验积累参差不齐,部分改良站点授配母牛的受胎率较低,挫伤了养殖农户冻配改良的积极性。

4.3 繁殖疾病诊疗不及时

个别站(点)技术人员缺乏专业诊疗技术知识,母牛配前子宫疾病检查不彻底,致使受胎率不高,影响了冻配改良效果。

4.4 良种繁育管理还不规范

引进的改良品种多而杂,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品系血缘混杂,对地方“红白花”兼用品种的选育提高缺乏较为系统的规范管理。

5 对策建议

5.1 强化宣传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宣传培训品种改良技术,加快转变东部乡镇群众思想观念,彻底改变粗放管理习惯,实行科学养殖。

5.2 加强改良管理,提高品种质量

制定出台《黄牛改良管理办法》,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对不合格公畜分群饲养或及时阉割,大力普及冻配改良技术,提高冻配覆盖面。

5.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每年举办黄牛冻配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改良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报酬待遇,使他们既熟练掌握母牛发情鉴定、产科疾病诊疗、人工输配等改良技术,又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冻配改良水平。

5.4 制定改良方案,加强良种选育

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制定改良方案,以东部乡镇为重点,建立肉牛繁育示范区,以本地“红花牛”为基础母牛,建立基础母牛核心繁育群,引进品质纯正的西门塔尔、海福特等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制定“红白花”品种标准和饲养管理规程,加强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管理,使基地良种生产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冻精品种改良受胎率
牛品种改良现状与对策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浅谈贵港市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