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若干思考基于农业科技推广硕士的视角

2014-08-15李敬锁李树超青岛农业大学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专业学位硕士

文|李敬锁 李树超 青岛农业大学

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不少学者就如何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评价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孙阳春、王富荣等提出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成就指标、毕业指标、就业指标等。潘武玲认为应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制度。韩银安提出在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中,应加强社会中介评价机构的作用,淡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功能。李朋军、孙艳认为评价指标应包含办学目标、师资队伍、设备条件、教学管理和组织、学生质量以及项目管理等内容。白君贵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等内容。赵丽娜、王传毅指出当前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形式还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它们研究的范围还较为宽泛,没能较好的体现分类评价的原则,缺乏针对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胜任在农业相关领域的工作,是否得到了用人单位对于他们实践应用能力的认可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但是教育行政部门,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维度

找出评价的维度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若想分析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维度,首要的是应了解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流程。当前我国政府、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主体。但在这三大主体中,究竟谁是主,谁是次,是一个难以理清的问题。在政府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中,政府通过政策的顶层设计来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对于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制订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因地制宜”的来落实。这种“因地制宜”就使得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了培养单位特色,造成了培养质量的差别化。对于这种差别化的评判,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用人单位。因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发挥人才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用人单位提供的这一展示平台,能够很好的使这种人才优势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展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信息又会反馈给政府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或改变。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政府、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的三个因素。所以,我们在评价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时,其评价指标应从政府、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这三个维度进行设定。

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按照上述的评价维度分析,结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笔者从制度建设、社会评价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总结了当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评价机制。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基础,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而培养单位对评价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够,没有把评价作为改善管理、提高质量的手段,仅作为完成任务的手段。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制度层面上还存有不少的问题。只有研究生教育评价理念深入人心,相关政府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中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那么评价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才能成为现实。

用人单位的评价流于形式。当前不少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每年都就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开展用人单位的评价,虽然制订了较为详细反映人才质量的问卷,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使得评价流于了形式。其主要原因是评价动力不足。一是培养单位的动力不足。通常这种调查是以基层培养单位来进行的。对于企业反馈的信息,要是落实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调整上,在培养单位内部要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基层培养单位要向校院(所)的相关职能部门上报调整方案,并进行论证,而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教材的更改、教学质量的监督等等,这无疑是给自己工作加大难度。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热情来关心评价的真实性,而是找些关系较好的涉农机构或企业进行评价,以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二是用人单位动力不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剧多,企业的选择性较大。感觉这家培养单位培养的人才不符合要求,总认为可以选择其他声誉好的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况且他们也知道,就是费了好大劲,认真填写了问卷,培养单位根据所提建议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写出真实的想法反而会得罪人,因此,他们对于问卷调查往往写好不写坏,应付了事。

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以政府主导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下。当前在研究生质量评价中,其评价指标的制订多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一定数量的专家统一研究制订。一旦指标制订出来,政府有关部门便通过行政手段统一下达给各培养单位使用。在这些统一的指标导向下,培养单位往往根据指标的内容“对症下药”,想方设法的争取每个指标都能得到好的成绩,而对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忽视。这不但对学科建设起到阻碍作用,而且也难以客观的反映社会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对策与建议

加强评价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根本保障。建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强化评价的地位。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法律法规,明确评价的法律地位。二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应在政策层面上保障政府、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等参与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逐步改变当前以政府主导的评价模式。三是公开评价结果。应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对于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评价专家和评价结论等,除依法需保密的外,都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强化社会评价的作用。农业科技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发展其研究生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因此,培养单位应与涉农的机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广泛的联系。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制订相关政策,促进培养单位与涉农单位的合作,如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与相对应的实习单位数量的最低比例,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方给予相应的优惠,等等。只有使双方在合作中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加双方在人才培养和需求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的动力,才能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改变用人单位“培养质量与我无关”的观念,提高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涉及12个学科门类,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用一套评价标准去衡量是不科学的。因此,应针对不同学科门类,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按学科的不同设立不同评价指标,以更好的突出评价工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同时即使是同一学科,也应突出培养单位的差别来,既要有统一的指标,反映培养过程的共性,又要有个体指标,体现培养特色。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扼杀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专业学位硕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策略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