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高铁站房电梯的安全管理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旅客电梯车站

宫 涛

(北京铁路局土地房产管理处,中国 北京100860)

2008年至今,随着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高速铁路陆续开通,高铁运力提高的同时日均客流有了巨幅增长,如京津城际日均运送旅客量由3万人增长到5.69万人次,为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高铁站内装备了大量垂直电梯、自动扶梯用于为旅客服务。以北京铁路局为例,2008年前管内京、津、冀区域内车站装备垂直电梯62部、自动扶梯35部,电梯总量97部,随着高铁的陆续开通,目前管内新增垂直电梯162部、自动扶梯435部,电梯总数量达到了694部,电梯增长率达到了615%,电梯作为客运服务工具已成为旅客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环节。

电梯,这个人们并不陌生的事物,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分类中属于特种设备,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有其一定的含义,因为其涉及到乘客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因此被列入特种设备的行列就不足为怪。

目前高铁电梯的数量随着高铁站房的不断涌现迅猛增加,如何确保电梯安全运行,避免电梯发生事故,这就需要使用单位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根据近几年电梯发生的重大事故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谈如何做好高铁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

1 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其规定: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但在日常检查中我发现,使用单位均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不全或内容未结合现场实际的问题,制度无法落实、执行,管理无法到位,逐步产生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根据国家要求,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9项内容:

(1)电梯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3)电梯日常检查制度;

(4)电梯维保制度;

(5)电梯定期报检制度;

(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电梯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电梯发生溜梯故障突然逆行,造成乘客1死30伤的重大事故,经北京市质监局调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损坏的固定零件是扶梯主驱动的地角螺栓,其断裂引发事故,主要责任在维保单位,但使用单位日常检查不到位,制度制定不健全,也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2 电梯使用单位应清楚自身职责并严格履行

在近两年对高铁车站电梯的检查中经常发现,车站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自身职责不清楚且不能严格履行,甚至很多车站在签订电梯维保合同后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对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闻不问,直到事故发生后才了解到自己的职责,悔之晚矣。例如2010年五一长假期间某城际客专中间站的垂直电梯出现故障,导致3名旅客1名儿童被关在轿箱内,旅客在多次按梯内紧急报警装置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最终用移动电话报警得到解救,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现场分析,故障原因是电梯控制柜过热发生电路保护,但紧急报警装置失效却是因其未接入车站值班室,使用单位未尽到管理职责。虽然电梯是由维保单位维保,但是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明确指出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运行良好是使用单位的职责,由此事故可见,电梯使用单位应清楚自身职责,严格履行,才能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保障旅客生命财产。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12项职责:

(1)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2)在电梯轿箱内或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4)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

(5)医院病患电梯、旅游观光速度大于2.5m/s乘客电梯及司机操作电梯,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6)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事故的紧急措施与救援预案,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

(7)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人员实施救援;

(8)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10)监督并且配合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

(11)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

(1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技术,对在用电梯进行必要的改造或更新,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3 电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电梯故障处理记录不完整

近两年在检查高铁车站的电梯故障处理记录时,普遍存在记录不完整的问题,故障记录中只有报修时间,未对故障处理情况、故障处理确认进行登记,使其不能作为故障处理和责任分析的有力依据。使用单位应设置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在电梯出现故障时,监督维保单位做好故障处理,督促其对故障处理情况进行详实记录,并对故障处理情况进行确认,切实确保电梯运行正常。

3.2 电梯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

在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检查中,多次发现维保人员未按维保记录要求进行巡检且维保记录填写不实的问题,如在2012年十一期间对某站维保单位抽查中,发现维保记录对垂直电梯“厅门门锁啮合深度”一栏未填实测数据,现场抽查发现厅门门锁啮合深度均小于7mm,未达到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调查,发现车站存在以包代管的问题,对维保单位的监管流于口头,导致维保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维保工作漫不经心。作为使用单位应建立电梯维保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维保作业的现场检查,定期检查维保人员的巡检记录和维保记录,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确保维保单位做好设备的维保工作,保证电梯运行处于良好状态。

3.3 使用单位的乘降引导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各高铁站候车厅电梯前都有客运人员负责电梯乘客的引导,在人流密集乘降电梯时,引导人员不能及时对存在坠落隐患的旅客(老人、儿童、大型箱包携带者)进行安全引导,使其保持乘梯安全距离,电梯出口拥堵或高空坠落箱包等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车站应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通过培训、考试等手段加强引导人员的电梯安全管理意识,在人流密集时期通过广播、标示、标语等方式做好电梯乘坐的宣传,对特殊旅客人群做好相应的引导,为旅客在乘降电梯期间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高速铁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高铁设备安全运转至关重要。虽然站房中新增的设备种类繁多,但我们始终都应把电梯这类特种设备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法令、规程,健全和完善自身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自身设备管理水平,确保高铁设备安全合用,为高铁旅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猜你喜欢

旅客电梯车站
非常旅客意见簿
被困电梯以后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给小旅客的礼物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