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性评判为主线 把握发明构思的审查实践体验
2014-08-15郑湘南李红梅
郑湘南 李红梅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中国 北京100190)
作为我国专利法立法宗旨的反映,三性审查不仅应当是我们工作的主线,而且是提高实质审查水平的关键,其中创造性尤其为重点。三性的审查关系着授予的专利是不是高质量的专利,关系公众对专利制度的信心,关系着中国专利品牌能否尽快建立并蜚声海内外,因此以“三性”为主进行专利审查工作任重道远。
以“三性”评判为主线就要求审查员把工作重心放到“三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审查上。具有创造性是一项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所必不可少的核心条件之一,也是专利法对专利审查工作所界定的责任。创造性的审查应当是我们实质审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1 创造性与发明构思
发明构思既然是针对特定技术问题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那么其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方案相关性就比较大。但是,发明构思不等同于技术方案,所谓技术方案,是发明人为了解决某一具体技术问题而使用诸多技术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手段的集合。技术方案必须是明确、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操作并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在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采取的具体、详细实现手段。用一句话概括两者的关系,即是发明构思统领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体现发明构思。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只有理解了技术方案,才能综合并抽象出发明构思,只有以发明构思为指导,才能开阔思路以指导检索和正确的评判技术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
2 创造性与基本检索要素
基本检索要素是我们在进行检索时经常使用到的一个概念,根据其定义,所谓基本检索要素,即是体现发明构思的可检索要素,基本检索要素的集合构成了可以评价检索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创造性文献的最大集合。从做出发明创造的过程来看,是先有构思、后有具体方案。在相同的发明构思的指导下,具体的实现方案或许有细节和表达上的千差万别,但整体方向上的一致性使得这些方案总是类似的。因此,如果能抓住发明构思,就能牵住检索的“牛鼻子”,做好检索,从而为使用三步法判断创造性打好坚实的基础。
3 案例体验
以下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下审查实践中对发明构思的把握:
具体案例1:
发明名称:3dpf以上环吹多头有光异形涤纶长丝的生产方法
权利要求如下:
一种3dpf以上环吹多头有光异形涤纶长丝的生产方法,它以有光聚酯熔体为原料,将有光聚酯熔体通过熔体输送管道经增压泵增压后进入熔体冷却器,利用熔体冷却器将熔体冷却后,送入纺丝箱体,经计量泵计量后,再由纺丝箱体中的纺丝组件过滤后挤出,经过纺丝环吹风装置冷却固化成初生纤维,通过油嘴上油及网络器预网络,经集成在卷绕机上的导丝辊控制至工艺所需的张力后,丝束导入卷绕机卷装成形,其特征在于:
熔体输送管道温度在277℃-283℃范围内进行熔体输送;
纺丝箱体在288℃-295℃范围内进行纺丝,并采用一板两束丝独立腔体分别计量的纺丝组件进行纺丝,聚酯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的各个独立腔体,经过滤后挤出成形,每个纺丝位有20束丝同时挤出成形;
环吹风装置无风区高度为50mm-65mm之间,环吹风筒高度≥230mm,环吹风压≥35Pa,丝束环吹位置与油嘴间距离≥900mm,纺丝速度在2900m/min-3200m/min之间,网络压力在0.08MPa-0.12MPa之间,导丝辊间速度差在5m/min-15m/min之间;环吹风温度在17.5℃-19.5℃之间;环吹风湿度在75%-85%之间;环吹风送风压力在550Pa-600Pa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3dpf以上产品采用环吹风冷却,生产多头有光异形涤纶长丝的3dpf以上环吹多头有光异形涤纶长丝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发明点就在于纤维细度3dpf以上。
审查员经过检索后找到一篇对比文件2“环形吹风装置在涤纶工业丝生产中的应用”,崔再治等,《化纤与纺织技术》,第4期,第1-3,6页,公开了一种环形吹风装置在涤纶工业丝生产中的应用,其中记载了(参见正文第3部分):使用环形吹风装置生产出2200dtex/240f(多孔粗旦)(约10.2dpf)产品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可见其披露了发明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公开了大部分技术内容的对比文件1(CN 101928997A),两篇对比文件结合再结合部分公知常识评述了权利要求1-2的创造性。本案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视撤。
具体案例2:
发明名称: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权利要求如下:
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包括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动环(1)和在密封动环(1)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一磁性内环(2),第一磁性内环(2)的外环面和密封动环(1)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一磁性内环(2)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动环(1)的密封端面;所述的静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静环(3)和在密封静环(3)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二磁性内环(4),第二磁性内环(4)的外环面和密封静环(3)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静环(3)的密封端面,另外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通过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中的第一磁性内环和第二磁性内环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靠该两个端面的排斥力来提高密封的刚度,避免了密封端面的碰摩造成密封的失效的缺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过上述分析可看出,本申请的发明点在于设置磁性内环通过磁力作用来提高密封,避免失效。
审查员通过检索得到一篇对比文件1(CN101802467A)公开了一种磁控式旋转密封件,其中包括带磁环的密封环,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2页第4段至第7段、附图1-4):包括,与转子相关联的配合环60和第二磁环30组成的分部(相当于动环分部),与定子相关联的密封环40和第一磁环20组成的分部(相当于静环分部),由附图可见两个分部相互适配组成旋转面密封件;圆柱状的配合环60(相当于密封动环),和在配合环60左侧的圆柱状的第二磁环30(相当于第一磁性内环);圆柱状的密封环40(相当于密封静环),和在密封环40内的圆柱状的第一磁环20(相当于第二磁性内环),由附图可见第一磁环20的外环面和密封环40的内环面内嵌,第一磁环20在密封面侧的端面低于密封环40的密封端面,另外第二磁环30和第一磁环20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具有相同的极性(即磁性)以提供排斥力。可见其已经公开了发明点,利用磁环磁性提供排斥力来提高密封。对于其余区别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本案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视撤。
基于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把握发明构思,检索得到披露了发明构思的文件来评述创造性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申请人也更加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