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的路径探讨
2014-08-15兰大贤
兰大贤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重庆黔江 409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篇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一、当前党员队伍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
1.在思想纯洁上有差距。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纯洁的灵魂。但现实中不少党员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问题,个别党员还比较严重。一些党员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非常遥远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一些党员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存在疑虑。调查问卷显示,有20.0%的人认为党员理想信念一般,有2.7%人的认为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27.6%的人认为“一部分党员信佛拜菩萨”[2]。强化党员意识是思想纯洁的重心。但现实中有不少党员党员意识不浓,宗旨意识淡化,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影响了党的形象。
2.在作风纯洁上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学风上,一些党员存在不爱学习爱玩乐情况,借口各种理由放松学习;工作作风上,一些党员不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干部党员中一定程度存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懒散现象,一些党员工作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不能够坚持求真务实;民主作风上,民主集中制未能得到较好的贯彻,一把手“一言堂”“一切由领导说了算”的现象还较普遍;一些党员原则性不强,奉行“好人主义”,不敢真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决策不够科学,不能听取专家、群众意见;领导作风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未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生活作风上,一些党员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一些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享受、大吃大喝的现象,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个别腐败分子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生活腐化情况。
3.在组织纯洁上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在党员发展方面,虽然各地都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发展党员的规范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一些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加强入党申请人思想上入党的措施薄弱的问题,发展党员重数量、轻质量,重程序、轻结果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不健全,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不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大量的流动党员,目前各地对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普遍还缺乏有效的工作举措。在党员出口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定期正常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目前普遍只对严重违纪的党员会采取组织除名等措施,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思想上已经与一名合格党员不相符的党员,疏通出口的力度仍显乏力,一些不合格党员仍然滞留在党内。
二、党员队伍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1.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容易淡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而削弱党员的纯洁性。特别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给少数竞争能力较弱的党员带来的生存压力在不断加大,他们往往将全部心思放在养家糊口、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上。同时,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分配体制尚不健全,贫富差距拉大,使得少数党员个人利益受到了影响,不少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了怀疑。
2.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一系列新载体、新举措,但总的来看,手段方法仍然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贴近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一些基层党组织,仍然普遍采取开会、读报、讲课、念文件等“老套路”,跟不上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需要,教育效果不太明显。一些党组织的党员教育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内容照抄照搬,语言苍白无力,严重脱离新时期党员的思想实际,使得党的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一些党组织入口把关不严,监督流于形式,出口严重不畅,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明显乏力。
3.党员纯洁性评判标准的缺失。党员是否纯洁虽然有一定的外在表现,但主要属于思想范畴,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难认定性。目前,全国在党员队伍建设上,都缺乏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纯洁性认定评判机制。在发展党员上,对入党申请人“是否思想上先入党”难以把握;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上,对其纯洁性上升还是下降也难以评判和监督;在疏通党员出口上,对一个党员是否丧失纯洁性,基层也普遍感到不好认定、难以操作。
三、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的路径与对策
建立健全新时期党员队伍纯洁机制,既要认真总结和汲取党在历史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注重系统考虑和突出重点相结合,长远规划和立足当前相结合,着力建立健全以下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员队伍培养发展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
1.建立健全发展党员思想政治审查制度,确保申请人“思想上先入党”。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汇报制度。入党申请人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吸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中,要重点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自己的行为表现,以利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掌握其思想认识。二是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中,对发展对象的思想品行情况一并进行公示,对其是否“思想入党”问题,广泛听取党内外意见。三是建立健全评价标准体系。可通过列举等方式,明确思想上没有入党的行为表现。比如,对存在宗教信仰的、缺乏宗旨意识的、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散布与中央精神明显相悖言论的、存在明显违法违纪行为的、思想品德低劣的,列为否决条件,不得入党。四是建立健全考察机制。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发展对象谈话和预备党员阶段,培养介绍人要采取听取群众意见、开展谈心谈话、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等措施,认真考察了解其思想表现情况,并作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思想表现考察报告》。五是建立健全民主测评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转为正式党员两个关键环节,要对是否“思想入党”进行民主测评,测评不合格的,不得入党。
2.完善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要的就是严把党员质量关[3]。一是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要号召广大党员和群团组织及时将积极要求进步,在思想、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推荐给党组织,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人选。二是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基层党支部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教育计划,采取政治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吸收参加党的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三是完善发展党员票决制度。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党委会审批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在表决环节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四是完善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培养考察和政审等工作中不细致,不认真或违反发展党员工作程序造成“带病入党”的,要对有直接责任的基层党委、党支部及其负责人和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组织员等,追究其培养教育、考察谈话、核实问题、讨论审批等环节的领导或工作责任。
(二)建立健全党员队伍思想教育机制,加强党员思想教育
1.完善经常性党员党性教育机制。一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实践证明,“三会一课”制度是确保党员能够经常性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内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要结合单位实际,创新“三会一课”的形式,使广大党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三会一课”,增强“三会一课”的吸引力、感召力。二是改进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借鉴重庆市巴南区的做法,将党员划分为领导干部党员、机关党员、企事业党员、村(社区)干部党员、村(社区)普通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7类,采取月评、季评、半年评、年终评进行积分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4]三是建立重温入党誓词制度。将重温入党誓词作为一项常规性制度建立并巩固,让广大党员牢记党的纲领、宗旨和章程。四是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将党员“政治生日”制度也作为一项常规性党内教育制度建立并巩固,每个党员的“政治生日”,党支部要采取发放“政治生日贺卡”、谈心谈话等措施,提醒教育其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
2.创新党性教育活动载体。一是大力推行网络党建。加强党建网站建设,借助“党员微博”、党建QQ群、党建论坛等青年党员喜爱的新形式,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等活动,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沟通。二是要大力推行手机党建。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智能终端,手机网络成为日益重要的“第五传媒”。党员思想教育要大力推行“党员手机报”、党建移动平台、党建微信等形式,积极开发手机党建软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三是要坚持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党建文娱活动。要把党的思想教育与群众性文娱活动有机结合,让广大党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党的教育。
(三)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党员管理监督
1.创新党员管理监督方式。一是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以便于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为目的,以产业链条为纽带,按地域设置与功能设置并行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协会、商会、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流动党员驻外党组织建设。二是要注重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对流动党员,要引导各地积极创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使每个流动党员都能找到党组织这个“家”。三是要强化党外监督。要坚持开门抓党建,每年定期开展党外评议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业服务对象以及普通群众参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四是推行党员“设岗评星”管理。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党组织定岗和党员自主选岗相结合,确定党员岗位,对党员实行星级管理。
2.强化党员管理监督保障。一是健全关爱机制。大力推行困难党员关爱“一卡通”制度,建立困难党员互助会,设立关爱基金,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党员的服务。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及发挥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等形式,健全党员咨询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党员服务网络,提升党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考核。建立党员思想教育百分制考核机制,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加强学习、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等情况,赋予一定分值,以百分制累计总分,将党员全年得分情况分为优秀、一般、合格、不合格等次。
(四)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畅通出口机制,畅通党员出口
1.科学制定标准。对于不合格党员都是哪一些人,全国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基本指向是有的。[5]要认真研究制定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根据当前实际,可将以下情形作为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综合评定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票数40%以上的;政治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经常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经批评教育不改的;无正当理由而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工作的;本人有违反计划生育、聚众赌博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经教育不改或信教的;不遵守社会公德、党员形象不佳的;基本素质差,不起党员作用的。在此基础上,基层党组织还可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更为详细、更为具体的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
2.明确处置程序。处置工作中关键要做到“三定”,即基层党支部初定,基层党支部根据民主评议情况,初步提出评为不合格党员的人选;上级党委审定,基层党支部将初定结果上报上级党委,上级党委对不合格党员人选进行审核、把关和审定;更上一级党委决定,区县党委、市直单位党委(党组)根据本地本单位本系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
3.坚持慎重处置。一是进一步调查核实。党组织对组织处理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需要取证的应找组织处理对象谈话,由组织处理对象本人写出书面检查材料,当事人、知情人写出书面旁证材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由调查人写出调查报告。二是与本人谈心谈话。党组织的结论材料与组织处理对象见面,认真听取本人说明和申辩,组织处理对象应在结论材料上签署意见。三是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处置决定。召开支部大会,宣读结论材料,听取党员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作出处置决定。四是实行公示制度。在党内外对处置党员工作进行公示,听取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五是报上级党委审批,经上级党委审批之后慎重作出决定。
4.扎实开展帮教。对评议为基本合格的党员进行谈话教育,并作出限期改正通知;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作出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意见,对违反纪律的党员作出纪律处分。切实加强对限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的帮助教育,促其认真改正缺点错误,尽快转变成为合格党员。对于作出劝退或除名处置的不合格党员,也要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继续给予帮助,教育他们做一个好公民。此外,还可以把年龄偏大、已经退休,长期不能和不便参加党的活动而又不愿意退党的党员,列为荣誉党员,证明过去是党员,表明自己的政治信仰,并终生享有党员的荣誉称号。[6]这实际上也是贯彻党章中关于“劝退除名”的一种特殊方式。
[1]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2]赣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建立健全新时期党员队伍纯洁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南方日报评论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正本清源之举[N].南方日报,2013-01-30.
[4]赵正荣,田文生.重庆巴南区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04-25.
[5]李杏.让党员退出机制常态化[N].长江日报,2013-02-20.
[6]张锡恩.关于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的思考[N].东方早报,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