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引导部队官兵正确树立战斗力标准
2014-08-15林青旺
林青旺
(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军队为打仗而存在。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树立战斗力标准看起来似乎是不用讲、人人懂的常识,然而落实在工作中却常常会变音走样。一些同志嘴上把战斗力标准喊得山响,思想深处却始终用“政绩标准”“安全标准”“领导满意标准”等指导行动。重症需用良药。毛泽东同志讲过,“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党史军史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智慧、汗水甚至是生命书写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前全军掀起树立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大背景下,学习党史军史,从中找到克服思想顽疾的精神食粮,重新树立战斗力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告诉我们,打仗是部队存在的根本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工作中迈开战斗力标准的步子,就要在头脑中扎牢战斗队思想的根子。古语云:欲为大道,必先为史。要使战斗队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从党和军队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脉络进程中把握规律、端正认识。
为战而生。1927年8月1日,在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屠刀下幸存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革命的星星之火才有了燎原的基础和保障。
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两万五千里长征,延续红色血脉;敌后抗日,遍开胜利之花,成为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摧枯拉朽,短短三年就取得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在巩固人民政权过程中屡挫强敌。抗美援朝,打败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珍宝岛,使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百万大军望而却步;中印、中越边境奋起自卫,重拳出击,干净利落,打出了几十年的边境和平。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其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却始终没有改变。毛主席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1]P1364正是由于坚持战斗队思想不动摇、战斗力建设不懈怠,我军才从山沟沟里的“泥腿子”,成长为今天诸兵种齐全、新装备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军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柱石。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2]的战略判断。中央军委习主席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在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进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对部队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部队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3]声音振聋发聩,警醒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战斗队思想,加快推进部队建设。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二、历史告诉我们,部队必须时刻准备打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军史对军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还可以为我们查误纠偏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立足部队长期没有打仗的客观现实,把战斗力标准树起来、落下去,就要以史为鉴,把准备作在平时,把工作干在平时。
一要时刻做好“打”的准备。战争年代我们部队能够屡建奇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候的指挥员满脑子想的都是打仗。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始终找不到准备打仗的状态。平时议论较多的不是工作训练,而是职务、待遇和后路。一事当前,首先想的不是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而是对个人有没有好处。训练与实战的高度差,在战场上要用官兵的鲜血来填平。树立战斗力标准,首先要强化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中无患是最大隐患。我军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一些官兵产生了一种远离战争的错觉。“练为看、演为看”的现象比较普遍。学习军史党史就要懂得居安思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一些指挥员不会使用地图,找不到作战目标;部分作战单位不会使用无后坐力炮,打击敌火力点只能让战士以血肉之躯前往爆破,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周边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可以说强敌环伺,潜在和现实的战争威胁就在身边。学习党史军史必须在头脑中树立“打”的意识,始终保持“战争并不遥远”的清醒头脑,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切实做到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一声令下、不辱使命。其次要强化敌情观念。周恩来曾说,军人如果丧失了敌情观念,那就要犯很严重的错误。学习军史党史就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比如金门战役的惨痛教训,就像一个时时敲响的警钟,要我们时刻牢记、深刻反思。心里要始终装着敌情,眼睛要一直盯着对手,脑子必须时刻想着打仗,把全部心思向战斗力聚焦,把所有精力向能打仗、打胜仗用劲,只有这样,战场与强敌过招,才能处乱不惊、处险不慌、胜券在握。
二要时刻抓好“统”的工作。能打胜仗,是一支军队的最高目标追求。军队打胜仗,靠的是战斗力。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始终处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各项工作自然围绕打仗来开展。当前,处于和平环境,要把我军真正建成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首先必须强化中心意识。用战斗力建设这个“龙头”把各项工作带起来,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项工作都围绕提升战斗力来展开;陆、海、空、电、磁各体系建设都要围绕战斗力来加强;战备、训练、管理、动员等各项制度,都要围绕战斗力标准来优化。只有把力量聚合起来,战斗力才能提升起来。其次要端正政绩意识。政绩观决定工作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习党史军史就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战斗胜利服从大局、牺牲自我的优秀品质。把注意力集中到战斗力提升上,把手中的资源用到战斗力建设上,树立一盘棋思想。不要眼睛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训练抢时间、争资源,搞各自为王;不要只关注任内成绩,不顾及长远发展,搞涸泽而渔。否则所谓的“政绩”越多,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危害就越大。
三、历史告诉我们,打胜仗必须有过硬的作风保证
作风优良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最鲜明特色。这些年,受外界环境影响,在部队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中,滋生了诸如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损害军队形象、妨碍战斗力建设的不良风气。树立战斗力标准,应注重发挥党史军史的育人功能。坚持用战斗力一把尺子量长短,努力营造“求实”“从严”“清廉”的清风正气。
“实战”必须要“实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曾屡次教导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一点弄虚作假也不行。”[4]P329战争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对抗,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平时少流汗,战时就要多流血。要组织部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朴实、做事踏实、工作扎实的革命态度,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科学统筹,精细准备,落实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深下去、实起来、落到底。努力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深入贯彻战训一致的原则,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突出对抗性、检验性演练,把练兵打仗的标兵树起来、让精武强能的氛围浓起来。同时领导机关也要坚决贯彻求实的作风,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通过严肃考风端正训风,不迁就、不照顾、不搞平衡。上下合力,切实把部队打造成反应迅速、指挥高效、攻防兼备、保障有力的善战之师。
治军必须从严。古往今来,军队“以治为胜”,从严治军也是部队战斗力的体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强化部队战斗力建设必须“严”字当头。学习军史党史,要注意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大公无私的品格,对于违反战斗力建设原则的事,要敢于板起脸来批评,敢于狠下心来问责。要教育官兵从正反两个方面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启迪,用不摘群众一个苹果、不捡群众一颗大枣等感人故事感召,用黄克功、谷俊山等反面典型警示,引导官兵增强对从严治军的理解认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感召人。”严人先严己,严下先严上,从严治军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抓起,搞战备和战士一样打背囊,抓训练领导干部战头排,考战术领导干部同样进考场……把训练的组织者局外人,变为训练的带头人,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官兵从严要求、从难训练,努力打造一支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的钢铁劲旅。
廉洁出战斗力。周恩来曾说过,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要结合我军以弱势兵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历史,解读我军克敌制胜的密码,使官兵认清“一个腐败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历史规律。用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官兵保持本色不变质。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清廉勤俭的感人故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持续反“四风”、改作风,时常扫扫思想上的灰尘,查查行为上的不足,以新风正气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加强监督,改进民主,完善制度,确保反腐防腐,警钟长鸣。
[1]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3]习近平.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N].人民日报,2013—3—12.
[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