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知识的逻辑与学科范式的构建

2014-08-15俞涛,曾令奇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学科知识学科建设

俞涛,曾令奇

摘 要 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基础上,按照从知识到工作的逻辑,分析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逻辑起点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逻辑路线是从知识到工作,逻辑终点是专业性职业;其次从学科范式构建的角度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应用型学科,并在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与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进而提出由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设想。

关键词 职业导向;高等教育;学科知识;学科范式;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7-0021-06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年)》指出,各级高等教育都具有职业性,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也都有职业领域的要求。依托这一理论与现实基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了“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理念。由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有其特定的指向,所以基于这一理念的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长期以来高举高职教育的旗帜,10年前升格为本科,现在又有了研究生教育,学校目前面临“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里如何做好职业方面的工作”的问题。为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要对本校进行“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的定位。将“职业”作为导向的依据可以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年)》和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两个方面作出分析。

一方面,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年)》(ISCED 2011),高等教育既包括“学术教育(Academic education)”也包括“高等职业或专业教育(Advanced vocational 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其整个体系由5、6、7、8四级构成[1],见图1。在该体系中,5级是基于实用和特定职业的短线高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6级(本科)、7级(硕士)和8级(博士)都包含有学术和职业两方面内容,并强调基于实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为“职业”范畴的主要内涵(图1中的阴影部分系作者添加)。这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全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部分)留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标准来看,这三级学位都有职业领域的要求:学士学位——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学位——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学位类别分“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职业学位)”。专业学位不仅有学士、硕士,也有博士,都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留有空间。

图1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高等教育路径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级高等教育都贯穿了“职业导向”理念。所谓“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追求实用性,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以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体现特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导向”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对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价值的追求,实质上反映了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在办学理念上的分野:研究型大学以追求学术性为主(学术导向),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大学以追求职业性为主(职业导向),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国家重点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地方大学是应用型大学。这两类大学若要在高教系统中准确定位,研究型大学应以“学术至上的高等教育”为基本理念,以探讨学问为职责,以知识创新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原创能力为使命;应用型大学应以“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为基本理念,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以培育和扩展学生的才能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

二、“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从知识到工作的逻辑

由于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概念,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所以研究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其重要前提是确立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

(一)逻辑起点: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

从逻辑起点来看,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专门知识,这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由于高深专门知识既包括基础性高深专门知识,也包括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所以产生了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学术导向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基础性高深专门知识,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

“虽然高深学问追求真理和客观性本身具有认识价值,但并不能否认高深学问还具有应用价值。布鲁贝克指出,高深学问为我们理解自然和社会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我们解决现实中各种问题提供了可能。知识的应用价值要求学院和大学通过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甚至直接提供解决办法来为社会服务。”[2]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日益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并由重点以学术为导向的理论训练,转向重点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力训练。绝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以培养学术精英为重点,而是以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

(二)逻辑路线:从知识到工作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认识成果,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行动导向特征,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知识具有情境特征,必须在特定的情景下起作用。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是一种具有实践指向性且与工作情境相关的“工作知识①”,遵循从知识到工作、再到知识、再到工作的逻辑路线。“工作知识是指根据工作所需并且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进行组织的、介于经验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知识。”[3] 工作知识既包括陈述性知识,也包括程序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既包括“教人做事”的科学知识,也包括“教人做人”的人文知识。在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中,“学习者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直接学习按照工作过程逻辑编排和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即工作知识”[4]。但是,在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职业导向高等教育中,学习者“在学习了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之后,进入职业的工作领域,在工作过程中,被迫将已有的以学科逻辑为体系的知识进行改组并增删,最后获得符合工作过程逻辑的知识体系即工作知识”[5]。

把高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领域的工作世界,其中工作过程的逻辑是:知识是工作的基本运行材料和基础,工作通过知识活动来体现社会价值;脑力的思考将工作中蕴含的科学与学术内涵明确化——即“明智的实践包含着‘雏形的理论(Embryonic theory)”[6],同时也将知识中涵盖的关于解决问题、改造社会、创造财富的观念世界与职业兴趣融合起来,即“对道德生活和工作世界来说至关重要的‘理智的实践(Intelligent practice)”[7]。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作为底蕴来解决问题是上述工作过程逻辑的关键,是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是职业导向高等教育与一般意义职业教育在知识与技能层次上的分界。另外,专业性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也来自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这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这是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是职业导向高等教育与一般意义职业教育在职业的广泛性、成熟性和先进性方面的分界。

(三)逻辑终点:专业性职业

从上述关于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学科知识由知识到工作的逻辑路线来看,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不同于针对一般职业或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也不是全部向社会职业靠拢的教育,而是“追求综合的实用性目标,强调培养受教育者个体的职业适应能力,使其有机会进入不同的领域工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的需求……为个体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作准备。”[8] 这要求职业导向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如下知识和技能特质的“知识型员工”:一是有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有宽广的知识面,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二是比从事一般职业(重复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的人受过更多的教育与训练,即需接受长期的专门化教育;三是用脑多于用手,能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四是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五是有较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较快认识事物的本质。

职业包括专业性的职业与事务性的职业,具有上述特质的“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就是专业性的职业。这意味着从事专业性职业的人在某一领域拥有较他人更多的知识,并符合专业伦理要求。职业导向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所提供的学科知识不同于普通知识,其既是一种如美国教育家萧恩(Schon)所说的具有“行动中反思”本质的实践知识[9],也是一种如英国学者彼特(Peter)所说的基于研究而使其发展和更新要快于其他一般职业的知识[10],它的最后指向是专业性职业而不是普通的事务性职业。

三、“职业导向”的学科建设:由传统学术型学科向专业应用型学科的范式转换

“范式(Paradigm)” 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Kuhn Thomas)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962)一书中提出的。库恩认为,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11] 简单地讲,范式指观察问题、研究问题时的视野、角度和参照框架。因此,可以借用“范式”来分析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由传统学术型向专业应用型进行范式转换的问题。

(一)对“专业应用型学科”的界定

“专业应用型学科”这一术语中的“专业”特指知识的专门领域。传统学术型学科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应用型学科注重知识的应用。专业应用型学科以职业需求和社会分工为导向,比传统学术型学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因而更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这里的专业应用型学科,“更多的是指应用型学科方向,即各学科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术分支领域”[12]。如,理学门类中地理学的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方向(研究范围)既包括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向,也包括城市与社区规划、景观与旅游规划等人文地理学的应用方向。一个学科有多个方向,而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去建设所有的学科方向,应根据本校基础和条件选择和调整学科方向,在选择和调整学科方向时无疑应侧重于专业应用型学科方向。

由于各级高等教育都贯穿了“职业导向”理念,所以必然催生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而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应用型学科。又由于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成熟却不适于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因此,实现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向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转换,可先构筑专业应用型学科,再经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向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转换,最后构筑职业导向型学科。

(二)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和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比较

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涉及诸多要素的大系统,但概括起来,其范式主要涵盖过程、标准和结构三个维度。相应地,学科建设范式的含义是:在学科建设的一系列过程中,将其各标准要素融合到相应的结构要素中。

可以从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和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在标准要素、过程要素与结构要素的区别中,对这两种学科建设范式进行比较,详见表1、表2、表3。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

(三)从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设想

从上述关于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和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在标准要素、过程要素与结构要素的比较中,可以归纳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特征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研究对象:工程技术实际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由经验上升为认识,认识通过归纳、抽象再上升为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知识体系;通常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学科跨度大、方式复杂、界限不明晰;知识体系:关于实践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系统理论与实务,并呈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及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人才培养:主要为社会尤其是产业界专业性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强调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与服务,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服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中,加进工作知识的描述和职业化的标准,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即可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从宏观上看,制定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至少要考虑如下三个因素。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任何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也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从高校系统来看,需要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科体系,以满足各类生源入学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到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上,要根据学校培养各类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学科发展格局进行定位;要以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方向,以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并应涉及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从人才标准来看,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要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有利于培养具有可靠职业技能、可信职业信用和国际化职业特色的人才。

二是工作过程的逻辑。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和工业教育领域,知识体系用于描述某个专业领域学习者或某个行业领域从业者所应具备的系统化的知识内涵与能力素质。这一描述非常适用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跨学科的综合性及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可以解决“系统化”问题。科学与人文结合,可以解决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对于制定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既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也要熟悉这一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及其性质。完备的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应以行业协会为主导,需要行业企业专家、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反复研讨以及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建立起来,而且每隔几年要更新一次。

三是知识要处在应用前沿。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导向高等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端性,要有科研和学术的支撑,并要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理顺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知识体系作出适应性调整,在提供什么与需要什么之间确定最佳契合点,而且还要与技术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在学科知识体系中不断渗入“明日的技术”。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指出,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来未想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SCED-2011[EB/OL].47.(2011-09-05)[2013-10-05].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Documents/isced-2011-en.pdf.

[2]刘志文.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书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2004(4):21-23.

[3][4][5]和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7(2):5-6.

[6][7]陈解放.知识观转型与职业教育理想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3(4):5-8.

[8]吴言.从“职业导向”走向“工作世界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8(31):1.

[9]Argyris Chris.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eti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74:16.

[10]Peter Jarvis.Professional Education[M].London:Croom Helm Ltd,1984:70.

[11]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Second Edition, Enlarg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12]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2.

On the Logicality of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Analysi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Tao, ZENG Ling-qi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s two issues based on the idea of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Firstly, we analyze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view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ity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application-oriented advanc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e logical route is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end point is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Secondly, we think that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ust aim a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We construc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academic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then, we proposed the idea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from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to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ey words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knowledge; discipline paradigm;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在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中,加进工作知识的描述和职业化的标准,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即可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从宏观上看,制定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至少要考虑如下三个因素。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任何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也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从高校系统来看,需要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科体系,以满足各类生源入学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到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上,要根据学校培养各类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学科发展格局进行定位;要以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方向,以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并应涉及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从人才标准来看,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要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有利于培养具有可靠职业技能、可信职业信用和国际化职业特色的人才。

二是工作过程的逻辑。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和工业教育领域,知识体系用于描述某个专业领域学习者或某个行业领域从业者所应具备的系统化的知识内涵与能力素质。这一描述非常适用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跨学科的综合性及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可以解决“系统化”问题。科学与人文结合,可以解决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对于制定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既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也要熟悉这一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及其性质。完备的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应以行业协会为主导,需要行业企业专家、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反复研讨以及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建立起来,而且每隔几年要更新一次。

三是知识要处在应用前沿。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导向高等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端性,要有科研和学术的支撑,并要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理顺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知识体系作出适应性调整,在提供什么与需要什么之间确定最佳契合点,而且还要与技术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在学科知识体系中不断渗入“明日的技术”。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指出,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来未想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SCED-2011[EB/OL].47.(2011-09-05)[2013-10-05].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Documents/isced-2011-en.pdf.

[2]刘志文.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书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2004(4):21-23.

[3][4][5]和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7(2):5-6.

[6][7]陈解放.知识观转型与职业教育理想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3(4):5-8.

[8]吴言.从“职业导向”走向“工作世界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8(31):1.

[9]Argyris Chris.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eti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74:16.

[10]Peter Jarvis.Professional Education[M].London:Croom Helm Ltd,1984:70.

[11]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Second Edition, Enlarg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12]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2.

On the Logicality of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Analysi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Tao, ZENG Ling-qi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s two issues based on the idea of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Firstly, we analyze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view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ity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application-oriented advanc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e logical route is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end point is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Secondly, we think that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ust aim a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We construc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academic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then, we proposed the idea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from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to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ey words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knowledge; discipline paradigm;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在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中,加进工作知识的描述和职业化的标准,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即可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从宏观上看,制定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至少要考虑如下三个因素。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任何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也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从高校系统来看,需要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科体系,以满足各类生源入学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到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上,要根据学校培养各类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学科发展格局进行定位;要以专业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方向,以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并应涉及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从人才标准来看,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要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有利于培养具有可靠职业技能、可信职业信用和国际化职业特色的人才。

二是工作过程的逻辑。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和工业教育领域,知识体系用于描述某个专业领域学习者或某个行业领域从业者所应具备的系统化的知识内涵与能力素质。这一描述非常适用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体系。跨学科的综合性及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可以解决“系统化”问题。科学与人文结合,可以解决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对于制定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既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也要熟悉这一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及其性质。完备的职业导向学科知识体系,应以行业协会为主导,需要行业企业专家、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反复研讨以及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建立起来,而且每隔几年要更新一次。

三是知识要处在应用前沿。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导向高等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端性,要有科研和学术的支撑,并要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理顺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知识体系作出适应性调整,在提供什么与需要什么之间确定最佳契合点,而且还要与技术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在学科知识体系中不断渗入“明日的技术”。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指出,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来未想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SCED-2011[EB/OL].47.(2011-09-05)[2013-10-05].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Documents/isced-2011-en.pdf.

[2]刘志文.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书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2004(4):21-23.

[3][4][5]和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7(2):5-6.

[6][7]陈解放.知识观转型与职业教育理想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3(4):5-8.

[8]吴言.从“职业导向”走向“工作世界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8(31):1.

[9]Argyris Chris.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eti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74:16.

[10]Peter Jarvis.Professional Education[M].London:Croom Helm Ltd,1984:70.

[11]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Second Edition, Enlarg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12]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2.

On the Logicality of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Analysi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Tao, ZENG Ling-qi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s two issues based on the idea of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Firstly, we analyze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view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ity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application-oriented advanc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e logical route is from knowledge to work, the logical end point is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Secondly, we think that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ust aim a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We construct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academic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paradigm. And then, we proposed the idea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from professional applied discipline to profession-oriented discipline.

Key words 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knowledge; discipline paradigm;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学科知识学科建设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