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文本分析

2014-08-15林一言

戏剧之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碣石宜都序文

林一言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一文,为先师喻意志先生与王蓉师姐合作之论文。文章主要依据《陈书》及墓志铭等史料,有理有据地考据了“宜都王叔明”的正确文解。

一、对全文论证过程的解析

该文是以《陈书》及陈叔明的墓志铭等史料为主要依据,佐以诸位琴家、史家、考古学家等得出的研究成果,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文章观点,证实了“宜都王叔明”其实为宜都王陈叔明,并合理地推测了该谱的抄写年代以及序文的写作年代。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碣石调·幽兰》的概况。首句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幽兰》谱的性质与地位,让我们从中得知该谱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第二句就《幽兰》谱的收藏地点、抄卷的情况作了简要的阐释。第三、四、五句话则介绍了此谱被发现的过程。接下来介绍了査阜西先生对其价值的评价与杨宗稷先生对琴谱的深入研究。最后又一次点明该谱在相关的各项研究中都有着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为之后全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作者就《幽兰》谱序中的内容提出了问题,也点明了正标题。序中所说“授宜都王叔明”,究竟是宜都人王叔明还是宜都王陈叔明呢?因此,作者就此问题,在第三部分中进行了详细考究。

第三部分,属于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部分。文章首先略举出了几例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现有结论,而这几例研究成果都认为是“宜都人王叔明”。这是没有过多仔细考究的结果。接下来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陈国宜都王名陈叔明的人得到了琴家邱明的真传。之后,作者将《陈书》与陈叔明的墓志铭结合起来分析,确切地证明了本文观点。

第四部分,是关于“宜都王叔明”的生平大事年表,非常有力地佐证了第三部分的观点,也让我们更为立体、直观地了解到陈叔明以及当时的政治历史脉络。

第五部分,是关于文章副标题的解释。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邱公云”等小字注文可以推断出《幽兰》谱是经由陈叔明抄写过的,再加以查看陈叔明大事年表便可推测出陈叔明版的《幽兰》谱当写成于陈祯明三年(589)至隋大业十年(614)之间。而《碣石调·幽兰》序文的撰写时间则通过“陈祯明三年”、“隋开皇十年”等年号以及武则天时代独创的“”字,再加上作者对邱明去世地点的考察,最终得出结论,即《碣石调·幽兰》序文当撰写于公元618~627年之间。

第六部分余论,对文章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文章进行了补充说明。

二、全文的论证特色

本文运用了文献与文物相互论证的考据方法,即根据序文中提供的特殊称谓为线索,找出相关文献记载,并结合出土文物及其研究资料进行相互比证,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文献即《陈书》、《南史》等,文物即陈叔明的墓志铭等。文章中用的就是把出土的文物——陈叔明墓志铭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本文还从地名出发,来推测《碣石调·幽兰》序文的撰写时间,进一步缩短了所推测的写作年限。

文章对文史资料的运用有详有略,有理有据,从陈叔明生平出发,详细分析了其墓志铭,并针对地名、年号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考证,文献文物相互论证,一环扣一环,最终形成了正确合理的推测与解释。

全文用词严谨,论据充实,每一条引文(包括原文献)、每一帧图片都严谨地注明出处,文章完整度很高。

三、阅文感叹

先生的叙述,总觉是娓娓道来之意,温柔而清细,严谨而细致,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最终绘制为一副宏伟蓝图。

全文以实存文献为立论根本,运用多重证据法,对图画、墓碑石刻等进行分析、比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在对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上,我们大多忽略了文献学这一立论之本的重要性,而将文献学运用到对音乐历史的研究上之方法,与先生之严谨地学术精神值得学生们不断传承与发扬。

再次通读全文,我深深为先生的严谨、细心、投入而感动,同时,它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定要严谨、认真、谦逊地对待学问,务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谦逊地对待每一次批评与表扬,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猜你喜欢

碣石宜都序文
碣石在秦汉时期历史中的地位
刘禹锡诗序研究
响水洞村的梦——湖北宜都“路民捆绑”织密交通致富幸福网
大禹治水曾到碣石山
《条例》颁布一周年 宜都行资模式迈进2.0
宜都资产处置羊年首拍
碣石
新型工业化下宜都化工产业的转型分析
萧伯纳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