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剧服饰设计探析

2014-08-15张益洁

戏剧之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服饰戏曲服装

张益洁

(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上虞 312300)

一、越剧服饰发展概况

越剧诞生在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今嵊州市),这里山清水秀,文化资源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越剧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孕育的剧种。与江南文化的特点相对应,越剧尤其是女子越剧,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以柔美为主,具有柔雅、细腻含蓄的一面,富有诗情画意。越剧在形成之初,基本上是模仿其他剧种如京剧、绍剧等,这种移花接木,生搬硬套的模仿,使越剧不能形成固定的风格,缺乏个性,对越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942年,越剧进行了全面改革,率先在我国戏曲中形成编、导、演、音、美综合艺术机制,将服装、布景、化妆、灯光等艺术门类推上了整个演出极为重要的地位 [1]。改革了衣箱制,采用专人专戏负责设计制度,并对服饰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改革后的越剧服装,从我国传统人物画(尤其是仕女图)和民间美术中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样式。面料主要使用无反光性的绉缎,兼用乔其纱、丝绒、珠罗纱等,摈弃传统服装反光性较强的软缎。配色突破传统戏曲“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大量的中间色,使服装的色阶逐步丰富起来,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

二、越剧服饰设计存在的问题

越剧在百年之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在戏曲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越剧遭遇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所面临的困境,如观众群萎缩、观众群老年化、行当不齐全等问题,面对这些困境,越剧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创作贴近时代、贴近人生、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样式的剧目,其舞台艺术在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同时也尝试进行革新,特别在服饰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改革中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有的设计为了一意迎合现代年轻观众新的审美要求,有意无意的抛弃传统,或盲目搬用西方暴露式的服饰,丢失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一些异域经典剧目被越剧改编时,却没有加以适当的变换,如《春琴传》、《简·爱》、《茶花女》,服饰设计完全搬用了异域模式,服饰强化西方元素,丢弃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对西方文化和艺术

的借鉴中,越剧若一味打开界限、不加甄别地的引进,势必扭曲其原有的模子,导致不伦不类。二是有的设计过分强调真实性,将生活服装直接搬上舞台,缺少越剧服饰的写意美和可舞性,削弱了观众的欣赏性。特别在一些现代时装戏中,为了求新奇、求时尚,对现实时装没有经过进一步艺术化、戏曲化处理,直接搬上了戏曲舞台。但时尚瞬息万变,单纯改变越剧自身形象,追求新鲜、刺激、时尚感,必有将其自身传统文化元素吞噬的危险。三是目前从事越剧服饰设计的人才出现了断档现象,老一辈力不从心、日渐淡出,新人却呈现人才缺乏现象,其地方性特色正在逐渐悄悄流失,对其越剧服饰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

三、越剧服饰设计对策

(一)继承传统,保留自身特色。越剧服饰最大的特点是轻、柔、美。这些特点主要通过服饰面料、色彩及款式体现出来。材质轻盈、飘逸且反光性不强、透光性好,舞动起来柔美而灵动。色彩搭配柔和,多用中间色,以互补为主,色调讲究统一和谐,色阶丰富,另外纹样装饰亦力求淡雅、简洁。款式设计美观,更强调突出人体曲线美,紧身束腰,形体分明,线条流畅。越剧服饰具有较强的可舞性、程式性和装饰性的美学特征,其自身独特的轻、柔、美是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和文明进程创造的艺术奇葩,尊重传统,保持越剧服饰文化特性,才是越剧彰显个性的唯一有效途径,具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间文化才有魅力,才会经久不衰,才有传播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对越剧服饰的改革要基于传统,在不改变越剧服饰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二)改革创新,符合当代审美视角。在受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下,重新对传统艺术元素分解、重构,塑造出新形象、新意境和新感觉。在款式上,可运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及手法,如通过“收省”、“插肩袖”等结构处理,突显演员们的形体美。通过渐变、重复、分割等手法,体现服饰的节奏韵律美,增强柔美感。通过夸张、变形,如抬高开叉的高度、延长衣袖长度等,增加服饰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和可舞性等。在面料上,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及面料,增加服饰的美观性、可舞性、现代化甚至奇特性。在色彩上,吸收当今流行色彩,把握色彩的浓淡、简繁、主次,增强时代感。

(三) 设计遵循写意美学原则。写意性是中国戏曲的表演方式及核心美学原则,中国戏曲在表演上主张“神似者为上品,形似者为下品”,服饰亦强调“重神轻形”,追求写意美[3]。越剧服饰设计应在汲取生活服饰为创造元素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巧妙的加工和提炼,运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出符合戏曲表演的艺术形态,既似生活服饰、又不似生活服饰的意象化服饰。通过对服饰造型、色彩、图案等写意性创新设计,达到亦真亦假、亦是亦非、虚实结合等戏剧化舞台效果,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去体会其弦外之音,提高戏曲艺术的感染力。

(四)设计要符合剧情人物特点。对戏服的设计必须区分时代、背景、阶层和剧情。“宁穿破,不穿错”,让演员穿在时代和剧情里[3],使服装会“说话”,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以烘托人物心理活动,促进剧情发展。越剧服饰可通过色彩和款式的变化来暗示环境、角色命运及心理活动的变化,美化和表现人物性格[3]。色彩是一种最为直接最为明显地表现和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的方式,其对观众情感的视觉感染力也最为强烈。款式造型的变化对人物烘托和剧情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改变水袖的长短、宽窄,戏服的合体度、款式造型变化等,通过演员的舞动借以抒发人物不同的情感。同时设计也应为演员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在细节处下功夫,根据演员的肤色、体型、气质等调整服装款式、色彩和面料,对演员进行美化,扬长避短,使角色更加靓丽、生动形象。

(五)培养越剧服装设计人才。现代服装设计师大多从事成衣设计、品牌服装设计,而对戏曲服装设计,鲜有专门研究设计。越剧界出现对服饰设计人才无以为继的困境,存在断档现象。对越剧服饰设计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对现有服饰制作人给予政策扶持,使戏曲服饰生产形成产业化。二是提高越剧在社会的影响力,增加越剧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电影、海报等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越剧,进而喜欢上越剧。三是定期开设越剧服饰文化展,通过直观的服饰品,让服装设计师们去具体了解和感受越剧服饰特点。四是举办越剧服饰设计大赛,提高服装设计师参与的积极性。五是将戏曲服饰设计渗入到高校服装设计课程中,培养年轻人对戏曲服饰的兴趣,增加潜在的戏曲服装设计人才。

(六)走越剧服装品牌化发展道路。越剧服饰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谓独树一帜,确立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优势,可谓独树一帜,这为越剧戏服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性。越剧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之一,其发展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保护和支持,为越剧服饰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此外,嵊州作为全国最大的戏剧服装生产基地为越剧服装的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走越剧服装品牌化发展道路,需要将越剧服饰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培养专门的设计队伍,设立专门的设计中心,一方面设计出适合舞台表演、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颖的越剧舞台服饰,另一方面将越剧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时装的设计当中,设计出符合现代市场时尚、创新的作品,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形象宣传,如宣传册、路演、公益活动等,扩大品牌影响。

[1]黄德君.越剧[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12): 58-66,159.

[2]吴丽芬.浅析人物造型在越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3(3):17.

[3]李彦.浅析戏曲服装的创新性设计——以越剧《新梁祝》的服装设计为例[J].作家杂志,2011(6):285-286.

猜你喜欢

服饰戏曲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