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评且思且成长——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策略探析

2014-08-14王春英

教师·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消防教学改革

王春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和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一脉相承的,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且评且思且成长,学会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一、同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与态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取长补短。

(1)思考分析中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考判断对方的对错,也就把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一个反复循环复习。最为简洁的策略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板演、学生的错误订正先让学生去评价,给学生一次评价的机会也是给其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刚开始评价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授之以渔,如:“你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符合题目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你认为他该如何改动?”“黑板上这几个同学板演,你认为哪一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学生便要分析、判断别人的正确与否,错误存在何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评价别人,同时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也评价了自己的思维,上述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

(2)欣赏学习中评价。为了避免同伴评价成为“挑错”和“指责”,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笔者总是先引导学生把握评价的分寸,先说出同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根据他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做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很让人服气。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就会慢慢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互考互改中评价。在教学时笔者常常选用“让我来做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针对当天的学习或是本单元的学习精心设计问题,并把它送给伙伴,过一把“老师瘾”,然后认真地批改,各自说说解题思路,不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了同伴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真正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评价更为客观、高效。

二、学会自我评价,调节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习惯等作出的分析与判断,是学生加强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

(1)思维呈现中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反思实质上是对自己的学习思维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这时就可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交流探讨,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也就是不仅让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还要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显性的学习结果的分析,评价自己隐性的思考过程。教师应当利用这样的时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对照他人的思路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评中抓住特点,归纳出规律,从而促进自己思维上的创新。

(2)课堂反思中评价。让学生针对自己一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每节课后利用最后几分钟引导学生分别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评。学生在回忆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时会对自己作出自我评价。二是课后引导学生在有所感触的时候及时撰写数学反思,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

(3)量表使用中评价。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笔者每周要求学生填写一次自我评价量表,主要引导学生就这一周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等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自己一周的评价量表,就能够对照评价目标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规划下一周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学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参与评价中能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在评价中超越评价,在评价中快乐成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踏着课改的东风,乘风破浪,构建了独具内涵的学生参与评价体系,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在悄然无声中接受评价、学会评价,从而对知识不断地探求,拨动自己的心弦,促进自己行为上的改变,引起内心世界的共鸣,迎来更为盎然的春天,绽放为更加美丽的教苑奇葩!消防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李旭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有机化学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消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消防专业特点,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方法不仅增长了学员的专业知识,而且提升了学员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消防;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与消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消防工作中经常会处理由于有机物的燃烧和爆炸引起的火灾事故;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灭火剂、防火建筑材料、防火涂料等也多为有机化学品。我院的消防专业包括消防工程和消防指挥,学员毕业后一般将从事基层一线消防指挥、抢险救援、防火检查和管理等工作。因此,我们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毕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

近些年来,我们结合我院消防专业的特点以及学员的不同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进,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增减

对于消防指挥、抢险救援专业学员,教学内容包括烷烃、烯烃、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等。对于核生化消防我们根据其专业特色又增加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章节。有机化学各章节目录内容基本相似,它包括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等。在具体章节内容处理上,我们删减了复杂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机理部分、化学结构分析等偏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例如:卤代烃的亲核反应机理以及消除反应机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均不再多做介绍。增加了各类有机物典型火灾案例分析,对于有机物的合成及制备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弱化处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我们着重要求,在有机物一般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氧化性、还原性等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如有机物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易燃性和助燃性、爆炸极限、稳定性等性质介绍。endprint

2案例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选择典型性的案例。在开展案例教学之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每一章节结束时都要选取1~2个典型代表物质的国内外火灾案例或抢险救援特大事故案例。例如:烷烃选择吉林市煤气公司石油液化气站球罐破裂爆炸事故;烯烃选择哈尔滨市丙烯大罐车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炔烃选择湘潭市电石厂乙炔发生器化学爆炸事故处理为例等。在确保学员掌握了案例所涉及的有机化学知识后,准备好和案例相关的图片影视频资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员利用图书馆资料或网络媒体寻找和相关章节有机化合物相关的案例。

(2)设计案例问题组织讨论。案例问题设置紧紧地和消防业务联系在一起。如火灾或泄露引起的原因是什么?防范措施有哪些?应急救援方案如何提前设计制定?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课堂案例分析过程中,把发言权交给学员。通过案例问题的设置使学员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该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并能和将来的消防工作任务相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开拓学员思维。教师要合理把控住课堂节奏,统筹安排好时间,确保学员在掌握了相关化合物性质基础上再引入案例分析。在听取学员讨论分析发言后,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使案例法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3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课堂

人类在享受传统化学带来的成果时,也饱尝了传统化工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恶果。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化学课堂。

鉴于许多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涉及的有机化合物和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特别提醒学员,消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能成功处理好相关人员伤亡财产事故,还要解决在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问题。做好事故现场清洁,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4评价体系多元化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包括四个部分:闭卷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15%、开放性实验加分5分。开放性实验为学员自选实验,其中包括学员申报的学院及公安部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室全天候为学员开放,这一举措激发了学员参与科技制作、科技创新的热情,提高了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张广华.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苏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师,2013(32):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消防教学改革
《消防界》征稿启事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